温离慢听着外头传来的板子声,面上并不动容,也不会被那血腥场面所惊吓,她因为身体不好,心如止水,赵国王宫的尸山血海都见了,现在又怎么会怕?
廉恕最终也没能得到官家宽恕,本来罚俸三年完事儿,他非要求二十个板子,结果是俸禄也罚了,又额外挨了一顿板子,他穷,每日都步行来上朝,挨打后还是陆恺好心,特意派乌衣卫送他回府。
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廉恕一开始还很悲伤自己被罚了三年俸禄,又没能劝住官家,说实在的的,那赵女一出现,他都有些不好意思说难听话,人家跟他无冤无仇,又生得纯洁美丽,让老光棍瞧着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次日,官家雷厉风行砍了一批心怀不轨的世家的脑袋,廉恕立马老实了,他现在觉着自己在官家心中还是有点价值的,否则也不会只是简单罚俸三年外加二十个板子,没看到那群倒霉的非要出来吆喝分一杯羹的贪心世家?
魏帝要立后,偏偏要立一个无人能从中获利的赵女,于是便有人自作聪明,建议官家重开选秀,自以为拍中了龙屁,其实压根儿就是自寻死路,如邱吉陆恺这样的聪明人,早已站在官家这边,立后而已,官家正值壮年,又有长大成人的几位殿下,立温娘娘为后并不能改变什么。
而这一次杀鸡儆猴,也终于再无人反对。按理说立后乃是大事,光是各种准备工作就都要忙碌起来,钦天监亦要占卜出良辰吉日,祈愿帝后百年好合,林林总总的程序走下来,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不够,光是帝后的婚服,日夜不停赶工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制成,可魏帝通通不要。
这就让人忍不住去想,官家究竟是看重温娘娘,还是不看重?
若是看重,为何如此匆忙简洁?若是不看重,又怎会立她为皇后?总之这一番是让人想不明白。
原本在御书房里,见温娘娘三两句话,便打消了官家砍自己脑袋想法的廉恕,一开始还觉得官家身边有这样一个能够左右想法的女郎存在,好也不好,若温娘娘是个坏的,那他们大魏说不定都要毁在她手中,可看外表,又觉着她是个好的。
正在他想不明白之际,得知封后大典一切从简──这又让廉恕拿捏不准自己的判断,官家究竟是怎么想的?
只有薛敏寿力夫等对温离慢身体状况有了解的人知道,官家并非刻意从简,而是温娘娘根本受不得这样繁缛复杂的礼节。
新后要天不亮便起身,梳妆更衣都是小事,那皇后婚服且不说了,光是头上的凤冠便有二十斤重!再有一系列的跪拜礼数,以及供奉大魏先祖们的太庙,受百官膜拜……真要这样,温离慢可能撑不到半个时辰便要发病。
她多走上两步路都喘得厉害,封后大典根本无法参加,更何况官家在继位后,从不曾拜过太庙,他连先帝都杀了,又怎会认可前面的老祖宗?暴君之名初传扬时,民间还有些沽名钓誉之人斥责魏帝是变古乱常、罪大恶极之人,尤其是在官家继位后,那对朝臣及世家和一切反对他的人铁血般的屠杀,恨他的人闭上眼睛都要做噩梦,但随着官家一步一步侵吞诸国,统一天下,这些反对的声音也逐渐销声匿迹,在乌衣卫的监察下,几乎已是听不到了。
魏帝用他的刀,将别人对他的怨恨都变成了畏惧,继位初期连推行法令都再三受阻,如今他要立赵帝之妻为皇后,除却廉恕这倔驴外,也无人敢多言一二。
温离慢对此毫无异议,她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撑上一整天的力气,而且在她看来,这也并不算敷衍,婚服是有的,只是从简,但世间珍宝如流水般送来太和殿,魏帝不信鬼神不敬天地,因此他们结为夫妻,别说是太庙的先祖英灵,就是天地都不拜,只令史官记载,昭庆二十一年,帝立后。
在魏帝弑父之前,魏国还不配称为大魏,他们是大赵的附属国,又在附属国中也处于弱小可欺的地位,老魏帝没什么本事,倒是吃喝享乐有一手,又迷恋美色,此前一十六代先祖,尽被称为魏王。
直到魏帝横空出世,修生养息吞并疆土一统天下,才自称“皇帝”,史称“魏太|祖”,百官们才称老魏王为“先帝”,将先祖们改“王”称“帝”。
所以严格而论,他当真是这天底下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帝王,魏国一十六代先祖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人功绩卓越。
而魏帝对大魏皇室并无归属感,所以他称帝后,便是大魏皇族们最凄惨之时,连先帝之女都要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先帝在时,他们尚且能仗着身份横行霸道满足一己之私,可魏帝?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