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看着女儿的脸庞说道:“瑶瑶不用担心,娘知道你的意思,看来还是开铺子好,要是推小推车来卖,这人都不够买的,咱们可少赚不少钱啊!”
唐礼义在一旁默默地点点头,今日他算是见识到这些老饕的大手大脚了,点那么多串都不带犹豫的,想到今日生意好,唐礼义冲马氏说道:“回去打点酒,今儿是个好日子,我也喝点。”
马氏脸色一黑,不过看着这么多铜板,便答应了孩他爹的要求,一家人关上铺子驾着马车向家里赶去。
因着家里做生意需要用马车,如今大哥都是走着去学堂,唐书瑶曾提议:“要不家里再买辆马车?”
唐文昊赶紧拒绝:“大哥能去学堂念书已是非常好的事,若是害怕吃苦,那还不如不去念书,往后还要参加考试,听说考场更是艰苦,若是这点苦都吃不得,大哥还怎么去考试,况且夫子也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几日天气骤凉, 唐书瑶恍然意识到原来中秋节快到了,安国的中秋节除了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外,镇上还有中秋灯会, 据说到了中秋这日, 就有戏班子来到镇上表演,街上很是热闹。
铺子还没开张时, 家里人就给铺子起好名字,就叫唐氏串串香,唐氏串串香开业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每一日大堂都坐的满满的,这些日子已经赚了80贯钱,爹娘每日干劲十足。
唐文昊见家里的生意做得这般好, 也终于放下了忧虑, 自从家里的包子生意被影响, 加上又租了铺子, 唐文昊暗地里忧心重重。
他害怕自己念书这件事会加重家里的负担, 对于念书一事也是耿耿于怀,幸好串串香生意大卖,他也能彻底放下心来。
因着家里有马车, 从镇上回到家里也就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唐书瑶他们一家每日都会在酉时三刻关上铺子。
今日唐礼义赶着马车刚到家门口的时候,就听到后面有声音喊他,唐礼义向后一瞅原来是阿娘过来了。
唐礼义上前走几步问道:“娘, 这个时辰您吃晚饭了吗?”
老太太拍拍小儿子的肩膀,笑着说道:“吃过了,我估摸着时辰,知道你们这时候能在家, 可真是巧了,刚到就碰上你们回来。”
唐书瑶从马车上下来,走到老太太跟前说道:“奶奶,咱们进去说话,您吃了吗?要是没吃我现做些。”
老太太看到小孙女过来,笑着摆手,“奶吃过了,走吧,进院子说。”
唐礼义将马车安顿好,唐书瑶给奶奶搬了一个小板凳,院子里面敞亮,这时候还不太冷,一家人喜欢待在院子里闲聊几句。
老太太坐下来认真打量了一眼小儿子一家人的脸色,看着他们面色红润,心底知道他们最近过的不错,很是欣慰,老太太笑着冲唐礼义说道:“我过来也没啥事,就是跟你们说一声,中秋那日别忘了回来吃饭。”
这些日子忙的唐礼义都忘了中秋节一事,老太太一说,他才反应过来,赶紧开口应道:“哎,本就该过去看您的,您不说,我们也要去。”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她也是没什么事就想着过来看看,也是因为距离都不远,要不在家里也是听大房的吵架声,想到这里不禁叹了一口气。
唐礼义担忧地问道:“娘,您咋了?”
老太太摆摆手,“没啥事,看见你们现在过的好,我这心里就舒服,对了,有个事跟你们说一声,就是文杰媳妇有喜了。”
唐礼义和马氏相互对视一眼,马氏笑道:“那可是好事,到时候我们也带点好吃的过去。”
老太太摇头,“你们留着自己吃就行,她啊,现在回娘家去了,还说头三月不让人说,我这看见你们了,就想告诉你们一声,都是喜事,让自家人高兴高兴。”
听老太太这话,应该是文杰媳妇有些介意这事,之前家里谁有喜事的时候,都是先告诉自家人,以免磕着碰着了,但不会告诉外人,直到过了三月,这胎坐稳了,才会将这喜气传出去,恐怕娘也是想着小儿子是自家人,不是外人,才会说一嘴。
马氏应道:“娘您放心,我们不往外说,这也是好事,对了娘,中秋节文杰媳妇可要回来?”
老太太沉默半晌,说道:“可能不回来了,走之前就说了怕来回折腾,待三个月后再回来。”
唐礼义和马氏面面相觑,在村子里这么久还没听过谁家的媳妇因为这事就回娘家待这么久的,这未免有些太过了吧,不过这事毕竟是大房的儿媳妇,他们也不好指指点点。
唐礼义安慰说:“文杰要是不说啥,娘您就当没看见,这都是小辈的事,您别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