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_作者:最白(298)

他心里知道, 这何尝不是皇帝陛下找了个台阶下。霍屹觉得这样挺好的。

从紫微宫离开之后,霍屹便径直回到霍府。周镇虽然想留他,但强行按捺住了。

他在霍府门口看到了霍灵月,霍灵月坐在门槛上,霍府点了灯,她撑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看着前方。

“……小月?”马车停下来,霍屹走上前去。

霍灵月又长高了一些,穿着军营的铠甲,头盔放在旁边。

“小叔叔。”霍灵月抬头看他一眼,说:“你回来了。”

“嗯,我回来了。”

霍屹走到她身边伸出手,霍灵月眨了眨眼,拉着他的手站了起来。

两人一起走进霍府。

北方战况越发危急,皇帝陛下最后颁布诏命,封霍屹为大将军出征,霍灵月为车骑将军,李封为骑射将军,从旁协战。

现在霍灵月比霍屹对北军情况更熟,她负责了作战准备之后,霍屹感觉比以前轻松了很多。他还见了几个老朋友,秋鸿光向他哭诉了一番当大司马的糟心事,说准备过段时间就跟着霍屹解甲归田好了。

他是真不想当这个大司马了,战争结束,他和这个朝廷本来就格格不入。而且以他家的财富和秋骏茂目前的受重视程度,就算他不当大司马,这一辈子也足以衣食无忧。

霍屹没好意思告诉他,自己不打算走了。

之后他又见了陶嘉木,陶嘉木正在为国法改革的事焦头烂额,改革是一句话,但具体实施下来,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如今大越正在小规模实验,廷尉听从皇帝陛下的命令,处理案件的时候都参考了陶嘉木的意思,陶嘉木也负责在一旁调查斟酌审问,他必须不断地试错,才能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陶嘉木也快四十的人了,每天奔波在太学和廷尉署中,反而精神矍铄,浑身上下充满了奋勇向前的一股劲。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都想要做的事,筹备了十几年,终于能够一展抱负,陶嘉木自然不会有丝毫放松。

霍屹对他说:“赵承离开后,丞相一职空缺,陛下很可能直接推举你就任丞相。”

“陈太傅更合适一些。”陶嘉木不假思索地说:“我要是上去,肯定比赵承活得时间短。”

“陛下会将赵承贬为白身,此后永不录用。”霍屹说。

陶嘉木点了点头:“那就好……总比被斩杀好。”

他和赵承之间,又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在西河边郡的时候,还是互相听过名头的关系。只是两人站在了对立的立场上。

陶嘉木并不希望赵承成为新法的第一滴血。

之后,赵承被送出大牢的那一天,霍屹去见了他。

这个大牢,赵承经常来,这是第一次以犯人的身份被送出来。他穿着一身粗糙的布衣,手腕和脚腕都被镣铐磨出了血,本就清瘦的身体更加干瘪,整个人都像一张薄薄的纸片。

但这张纸片仍然十分锋利,他眼圈凹陷,黑沉沉的目光注视着霍屹,嘴唇微动,道:“霍屹,你回来了。”

霍屹示意狱卒为赵承解开手铐,赵承高高瘦瘦地站在那里,风催动着他的脊背,赵承道:“你回来,我却要走了。”

霍屹想要劝慰他,赵承往前走了一步,轻声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我知道陛下是因为你才网开一面。霍屹,你还是这样,一直没有变过。”

“不是因为我,陛下十分感念你这些年来做的一切……”

赵承笑了笑,忽然道:“霍郡守,送我一程吧。”

他们出了大牢,走在街上,忽然之间,旭日被乌云遮蔽,独属于夏季的暴雨磅礴而下。霍屹花钱在路边买了把伞,赵承顺势接过来,撑在两人头顶。

走到长安城外的时候,大雨还没有停。

赵承把伞交给霍屹,道:“就送到这里吧,告辞。”

霍屹拉住他,抬头看向天空,道:“这雨一时半会还停不了,你把这伞带上吧。”

赵承甩了甩袖子,仰头道:“我一无所有来到这里,现在一无所有地走,霍郡守,有你送我一程,已经足够了。”

霍屹把伞放在他手上,道:“既然如此,这把伞就代我再送你一程吧。”

赵承愣了愣,捏着竹骨伞把,朝霍屹微微一笑,随后走进倾盆大雨之中。

霍屹注视着他的背影,久久无话。

《大越书后篇》记载:赵承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元鼎十年初秋,大越挥军北上,此时匈奴单于正进攻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边防不稳,战线不断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