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霍屹拢紧大貂,素白的手指在黑色貂毛中越发显眼,周镇的目光落在他手指上,含含糊糊地说:“秋鸿光不干了,我也同意了。”
霍屹:“为什么?”虽然秋鸿光口里一直念叨着要辞官,不想当这个大司马,但没想到他动作这么快……而且怎么陛下同意秋鸿光致仕就同意得这么爽快啊!
“他要去徙居去五郡塞外,为大越侦察匈奴的动静他是这么说的。”周镇解释道:“所以我为他封了西域都护的官职,之后北方与西域之间的通商贸易与侦查防守便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倒是比大司马更适合他。”霍屹笑着说,这个职位可以说是封疆大吏,而且远离长安城,会更加自由。
周镇委委屈屈地说:“那我就没有大司马了,军中政务那么多,还有朝廷中的事,再也没人能为我分忧了……我心目中倒有一个人很适合补上这个位置,只可惜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不愿意我也不能强求……”
他幽幽地长叹一口气,想必是忘了自己以各种手段逼几个丞相上位的事,一时显得十分通情达理。
霍屹偏头看他,微微勾起嘴角:“我也觉得有个人挺适合这个位置。”
周镇下意识问:“谁啊?”
“李封你觉得怎么样?”
周镇:“……太年轻了点吧。”
“年轻人多历练历练就好了。”霍屹笑着说。
“不行。”周镇坚定地说:“我要找个多次北伐,战无不胜,当过大司马,既能带兵打仗,也能处理政务,得北军爱戴,民心所向的。”
霍屹:“……唔。”
“他还得在年少时曾经给前朝七皇子当过侍读,教过七皇子骑马射箭读书,虽然后来离开很久没见,也足以让七皇子念念不忘的。他得为大越赢得第一场北伐的胜利,无论何时,只要站在那里,就能让当朝皇帝感到心安……”
霍屹不自在地捂住嘴,脸上发红。
“最重要的是,他得姓霍!”周镇斩钉截铁地说:“霍大哥,我觉得非得要这个人才行!”
霍屹很想说一句万一他不行呢,但面对着皇帝陛下亮闪闪的眼睛,他只能无奈地笑一笑。
完了,他开始觉得皇帝陛下可爱了。
匈奴投降之后,元鼎帝再度封霍大将军为大司马,三年丁忧守丧之期已过,紫微宫里的人为霍屹量身定做了一套新的朝服。
李封和霍灵月同样得到了丰厚的奖赏,霍家食邑再添五千户,陶嘉木知道这事后,还真切地感慨了一句,再这么封下去,霍家就可以光凭封地占据周家的半壁江山了。
丞相之位空缺,周镇有意让陶嘉木继位,陶嘉木连写了三篇文采飞扬言辞恳切的文章拒绝,从各个角度证明自己干不了,有理有据无法反驳。周镇认真思索了一下,还真换人了,选了太傅陈晖上台当丞相。
陈晖没有陶嘉木那样的文采和硬气,他在家里偷偷地拍桌子,骂道:“欺负我不会写文章吗!”
陈梦鹤说:“爹,那你就去当呗。”
“儿子,你不要害我啊。”陈晖苦着脸:“我还以为赵承能干很久呢!没想到连他都出了事,在能力方面,我自认为还不如赵丞相……”
“没事,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陈梦鹤安慰道:“陛下也和以前也不一样了。给陛下当丞相,能力只是一方面,万事有大司马在前面顶着呢。”
于是在元鼎帝准备前往泰山封禅的时候,霍屹以大司马的身份,陈晖以丞相的身份,陶嘉木以太傅博士的身份随从,除此之外还有秋鸿光,李海,李封等大臣。
元鼎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元鼎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整修山道,在登封台上垒方石。
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
四周架起了火堆,大越皇帝身着玄服,立于泰山之巅。
旁边的礼官大声道:“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八年,外攘夷狄,内法度,四海之内,罔不宾服。今亲巡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周镇听着礼官歌功颂德,朝自己的左下角看过去。
霍屹站在那里,也正在看着他。
皇帝陛下于是笑了笑,偷偷伸手指了指礼官,示意霍屹认真听。
“……今携大司马霍屹与诸公,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
后面那句诸公就完全是为了在文章里带上霍屹的遮掩了,霍屹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封禅礼文之中,轻轻地打了个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