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之臣,论功行赏,也少不了她。
四月初,圣旨下,追循旧制,重设唐时的尚宫局,掌管宫内文书往来,宫中凑足六局十二宫,女尚宫官封三品,统领女官,等同大理寺卿,是天子近臣。
-
经此一役,沐凤驹也成长许多。
朝局一日一新,燕北王病了,燕北王世子要接任了,天珩帝给足仁慈,在靖北给羽家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也有说是帝王心术,先敲打,再委以重任,好磨练羽燕然的心性。凉州给了靖北侯俞烨,玉门关给了羽燕然,同时靖北另筑一城,依着玉龙雪山的山势,如同长城般守在群峰之中,叫做封狼城,因为是敖云将军所建,世人称之为云中城,又称云州。从此靖北一分为三,守望相助,如同铁桶一般牢固。
盛夏日长,沐凤驹天天跟着天珩帝处理政事,君臣磨合都是这样来的,只是仍有许多地方不懂。为什么东宫封而不用,为什么后宫无人得宠,为什么明明圣上和太后都不怎么喜欢荔枝,岭南的荔枝还是一日日往宫里送。当然这样的盛世明君,这些事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除了让状元郎费解一点之外,并没什么大碍。
最让他费解的,是那天在文华堂看到一张流沙笺,玉色底子上衬着流沙金色,写了一句古诗“朕与将军解战袍”。
诗他是背得滚瓜烂熟的,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武帝送定远将军出征的诗,君臣相得的名句。但他无论如何想不到这句诗圣上是写给谁的,幽燕三处,没人担得起。句中的看重就不说了,关键是心腹近臣一般的亲昵,圣上就连对敖仲大将军也没有这份信任呀。
怎么算也只有一个羽燕然,他不是给发配靖北了吗?
沐凤驹想了半个月,谜底才在枢密院解开。
那天是靖北第二批将军回京的日子。沐凤驹听见广平王神神秘秘拿着个靖北的回文跟身边人在议论着什么,大周治军向来严,将军回朝,途径驿站每一处都要签押,送回京中,叫做回文,免得异动。
“……都说要封王了。”说话的是广平王身边的人。
“封王?不至于吧,虽然有功劳,到底是外臣……”
“王爷,你看看回文就懂了。”
这是第一封送回枢密院的回文,沐凤驹都没见过,难免好奇,只听见广平王惊讶道:“不是敖云将军吗!叫什么津平侯……”
旁边的人小声说了什么,两人声音都低下去了。沐凤驹不欺暗室,也没有刻意去听了,只是这疑点藏在心里。
等到他看到回文的时候,才明白他们谈论的是什么,也知道了圣上那句诗的意义。
七月初,靖北军的骠骑将军,镇北侯言君玉。率安南军三万,靖北铁骑五万,再加上这半年收下的士兵,足有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第168章 夜风小言回来了
沐凤驹没想到云岚会在这时候重开东宫。
当然是圣上的授意,他知道,但东宫是太子居所,封是可以封的,重开就牵连甚广了,难免让那帮宗室又提起皇嗣来。他虽然对朝局的考量还不算老练,但就连他都能想到的事,云岚怎么会想不到呢?
他带着满腹疑惑看着云岚张罗,把云岚都逗笑了:“你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自己多看少说,慢慢就懂了。”
沐凤驹应了一声,云岚想到什么,又嘱咐道:“说真的,别乱说话,凡事三思而行。”
这话说完她自己都有点恍惚,真是吊诡,她当年没能给出的对少年的怜惜,今日给了别人。算起来只算命运弄人,到底错过了,做不成容凌和□□晚年那样的如臂使指。
-
靖北军第二批进京,场面比一切都来得大,甚至隐约盖过敖仲封王的排场,也难怪有传言说这次又要封王了。主要还是圣上看重,恭亲王城外亲迎,宫门处是朱雀叩门,都是心腹重臣。
言君玉一路在驿站签自己本名签回来,等到了京城外,已经是天下皆知了。连贺绮罗也笑他:“这下真是衣锦还乡了。”
“贺将军还说我?我看你怎么跟你哥交代。”言君玉也笑她。
“怎么交代,我全须全尾回去他们就谢天谢地了。”贺绮罗得意得很:“倒是你要想想自己的‘交代’了。”
怪不得敖霁总要他去闯荡闯荡,原来出去闯了一番再回来,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京都城墙,现在也不过寻常了。
萧栩在城门处等他,在塞上待久了,看见京中的繁华景象还是一愣的,人烟市井,滚滚红尘,照样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骑在马上走过玄武主街,确实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想起当年随东宫出去狩猎,只觉得敖霁扶旗那样威风,原来在这位置,除了仰望的目光之外,最重的其实是身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