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先看谁比较好了。毕竟现在放在他们眼前的,一个是血流不止的皇帝,一个是看起来只是普通昏迷的小公子,怎么看都是乾德帝的伤势比较重要,而且乾德帝还贵为龙体。
他们作势就要走到乾德帝面前给乾德帝看伤口,乾德帝却挡了他们一下,让他们先看床上的小公子,用听不出什么语气的声音对他们说:“小公子刚才情绪不稳定,气急攻心导致神志不清,朕担心他伤人,就把他弄晕过去了,卿家们还是先看看小公子的情况吧。”
太医没想到瘦瘦弱弱人畜无害的小公子居然会发疯,看样子乾德帝身上的伤也是小公子弄的。想到小公子神志不清到连最疼爱他的乾德帝都伤害,他们不禁怀疑小公子疯到了何种程度,就不敢轻视小公子的病情了,连忙走到龙床前望闻问切。
也有太医比较重视乾德帝手臂上的伤,关切道:“陛下,您手上的伤口也要及时处理一下,不然流血不止,对您的身体也不好啊。”
乾德帝像是才注意到自己的手臂还在流血那样,见太医都这样说了,才无所谓地伸出胳膊给太医处理。
他一边让太医给自己处理伤口,一边看其他太医给尹璁看病。太医们经过对尹璁的一系列检查后,才如实回禀道:“陛下,小公子这是情志失调之下,导致体内气息紊乱,气血不畅通导致脏腑堵塞,所以滋生心神不宁,易怒善哭的症状。”
太医这样解释,萧令并不难理解,因为尹璁会变成这样,很大原因在自己身上。他不应该对尹璁说那些刺激他的话的,他当时也是真的被尹璁气到了,所以才口不择言,弄得现在尹璁变成这样。
他也不好跟太医说尹璁的病因,只能吩咐他们说:“既然你们已经看出小公子生了什么病,那就对症下药,治好他吧。”
几个胆小怕事一点的太医见他这样吩咐,就照着他说的去给尹璁开药了。他们之间年纪最大的那个太医,也是之前经常给尹璁看病的那个老太医,因为很久以前他就给尹璁看过病,对尹璁的体质比较了解,等其他人都走后,他才语重心长地对乾德帝说:“陛下,容老臣斗胆再多说几句。”
萧令认得他,知道尹璁以前生大病小病都是他看好的,对他有些信任,见他有话要说,猜出跟尹璁的病情有关,就缓和地说道:“太医请说。”
老太医这才说道:“小公子后天不足,体虚多病,是以心思敏锐,多愁善感,极容易被外界影响,从而发病。老臣认为,再好的药方,再名贵的药材,也只能治本,不能根治。若想要小公子健康,还是要从平日里多加注意,减少小公子的压力,让小公子保持心情畅快,对他的身体才有好处。”
萧令又如何不知,只是尹璁实在不安分,稍不留神,疏于管教,就会做出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来。之前是背着自己跟柳渊私下往来,今天更过分,居然被柳渊三言两语忽悠得要离开自己,跟柳渊远走高飞。他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所以才对尹璁说了重话,致使他发病。
他苦笑一声,对老太医说道:“太医跟朕说的话,朕都记住了,朕会多加注意的。”
老太医又看了眼他手臂上的绷带,不难想象他手臂上的伤是怎么来的,肯定是小公子发病的时候咬的,可想而知当时小公子受了多大的刺激,才会失去理智地把人咬成这样。
想到陛下跟小公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老太医就忍不住摇头叹气。他能治肉身的病,却治不了感情上的病和心病,还是让乾德帝跟小公子两个人慢慢摸索着去解决吧。
太医那边很快就抓了药过来,开了一堆黄芪当归人参白芍柴胡陈皮麦冬何首乌之类都是疏肝解郁补血益气的药。承光殿的宫人拿到药材后,连忙按照太医的吩咐来熬药,煎出一碗药汁端到龙床前。
萧令从叶姑娘手中接过药碗,用调羹舀起一些,吹凉了才喂到尹璁嘴边。尹璁还在昏迷着,明明他掐在动脉拿那一下很轻,应该很快就能醒过来才是,现在还没醒来,应该是病了导致。
尹璁昏迷之前情绪大起大落的,就是昏过去了,也睡得不安宁,两条眉毛紧紧地锁着,眼皮下的眼珠子也不停地在颤动,好像梦到了什么让他不安的事情,随时能被吓醒那样。
萧令看他这个样子,甚至还苦中作乐地想道,不知道尹璁是不是在梦里看到他发怒的样子了,所以才不安成这样。
尹璁醒着的时候就不喜欢喝药,昏迷了也还记得自己不喜欢喝药那样,萧令把装着药的调羹放到他嘴边,他却紧紧地闭着嘴,用力之大,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在装睡以逃避喝药了。但他又确实在昏迷着,不然他光是看到自己坐在他面前,早就气得从龙床上跳起来了,又怎么会乖乖地躺着让自己喂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