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卿直接堵了他的话,“君后并非看不明白,先前贤君初封君位,何等狂悖,言语之间对君后多有挑衅,却被陛下冷遇,他如今是知道错在何处,这才又去奉承君后。更何况,若是贵君受了委屈,自有陛下为他撑腰。而我们若是得罪了人,受苦的只会是自己。”
昭卿虽不认同这话,但总归知道他能这么说是为着自己好,也不再多说。而良侍君远远地躲了这纷争。
按照规矩,皇帝十六亦是要歇在中宫殿中,可晚膳时分,长宁才听闻卫渊清病了,直接往清凉殿而去。
卫渊清没想到她会过来,怔了怔,而后从榻上起身,长宁拦住他,“怎么会染了风寒?太医可来看过了?”
卫渊清轻声道:“陛下不必担忧,如今已无大碍,太医来看过了,药也喝了,如今只有头还有些沉,再歇两日便会痊愈了。倒是陛下,莫要被我过了病气,也别怪臣侍赶人,陛下还是去君后那里吧,等我好了,再去向陛下请安。”
李长宁给他拥了拥被子,笑着道:“朕哪有那么容易病了,怕你生了病胃口差,朕已经让御膳房做了些你爱吃的菜送来。”
卫渊清心中一热,许是有她在,晚膳用的也比旁的时候多些。
但就算是陪他用膳,晚上也还是要歇在立政殿的,卫渊清执意相送,任长宁怎么拒绝都无用,宫侍瑞祥连忙给他披上外袍。
直到人已经走远了,他还站在廊下,瑞祥知道他心中难过,心爱之人同他一起用膳,可却又要歇在另一个男子枕旁,瑞祥扶着他,劝道:“主子,咱们进去吧,外面凉,当心身子。”
两人进了殿中,见他有了些精神,瑞祥这才把今日的事说给他听,“贤君这样趋炎附势之人,真是不得不防。”
卫渊清坐在檀木椅上,将熬好的药一饮而尽,良药苦口,他眉头皱成川字,瑞祥端了蜜饯过来,他轻推到一旁,“我不喜甜的。”
卫渊清这才道:“有什么可防的,只要我在贵君这位子上一日,便会有人将我同君后对立起来,难道只有一个贤君这么想吗?”
瑞祥道:“咱们清凉殿,始终还是得陛下格外眷顾的,陛下对您的好,除了君后之外,可是六宫里独一份。但君后毕竟有他们萧家作靠山,陛下对他怕也难以亲近的起来。”
提到长宁,卫渊清面色渐渐柔和,“那个冰冷的高位,在我心里远远及不上一个真心实意待我的人。只要她待我好,我便已经知足了。”
瑞祥却不这么看,“主子您与世无争,可又怎么能避免得了。”他往立政殿的方向看了一眼,“中宫与陛下成婚已是四年,阖宫君卿都服了避子的药,可中宫依旧未有所出。若说是陛下的缘故,恐怕太后和萧家早已经逼着陛下过继宗室子了。按照规矩,中宫五年无出,君卿方可停药。陛下又来您这里最多,依着奴才看,未来的太女,必定是您的子嗣,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先朝的文宗女帝独爱君后,而君后身子不好,故而立此规矩,延续几朝之后,这规矩本可更改,但等先帝和当今皇帝临朝时,萧家权势滔天,这规矩便是想改也改不得。
这些道理卫渊清又何尝不知,他母亲卫宴是先帝临终托付的辅政大臣,当初李长宁为获卫家支持,制衡萧家,向卫宴示好,欲立他为贵君,卫宴宠爱独子,不愿他进宫闱生活。李长宁只道想见其子一面,亲自表明心意,若他肯答应,那便再好不过,若不肯,自也不会为难。
那并非卫渊清第一次见长宁,以往君后举行的宫宴上,都城中世家公子皆会出席,他只远远地瞧见过这位二公主,不管何种场面,总如幽兰一般淡雅从容,可她现在成了皇帝,一身玄色让人不敢接近。她并没有对自己说什么海誓山盟的话,知道他喜欢诗书,只温柔地同他探讨几句。让他不要为入宫之事忧虑,一切皆随他心意。
就连他的母亲都十分好奇他为何会答应入宫,他并没有什么喜欢的女子,可他当时却想,若是喜欢,或许也会喜欢这样温柔的人吧。
冷月正圆,立政殿中几度云雨,萧璟额上薄汗轻轻滴落在长宁的肩窝上,他低头吻住她肩上汗湿的肌肤。长宁只觉遍身湿腻不爽,推了推他,萧璟这才支起身子,抬手欲掀开帷幔唤宫人侍候,长宁却止住他,“朕想去汤池沐浴一番。”
说着她便披了寝衣起身,萧璟在她身后道:“我陪你过去吧。”
长宁侧身回首,冲他笑了笑,“你若随我去了,怕是又要误了早朝,只怕朕又要被那些言官扰得不得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