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沉被敬则则说得都没法儿回应了,“行,都是朕的错,这样吧,朕为这件事下个诏书。”
“下诏书?”敬则则懵了。这才多大点儿事啊,怎么就要动用皇帝的诏书了?
“既然你想做好事,就不必弄什么假死了,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要做就正大光明的做吧,也算全了你的好意。”沈沉解释道。
皇帝的动作那叫一个麻利,敬则则第三天就看到那份“励民生养诏”了。
要鼓励百姓生养,自然先得成婚,景和帝在诏书里自我检讨了一番,然后表示要以身作者带头减少嫔妃数量,并把本朝不再选秀的事情写成了文字落在了诏书里。
这可就炸了锅了,其他皇帝不想要嫔妃了,减少数量这不是个事儿,做大臣的身为男人都能理解。但如今景和帝的后宫一个巴掌都用不完就数过来了,唯一能继位的儿子就那么个独苗,就这样居然还说不再选秀,但凡是心忧社稷的大臣谁能不着急?
这一次朝中的抗议声实在太大,也出乎了沈沉的意料。以往他不选秀,大臣虽然抗议过但并没太用力,就想着后面的日子还长。谁知皇帝突然下诏本朝再不选秀,他们可就坐不住了,这写成了字的东西,天下都能看见,以后想反悔可怎么办?
朝堂上正事不议,罕见的意见统一地反对皇帝下这诏书。若不是因为如此,敬则则本该第二天就看到这诏书的。
不过既然她看到了,皇帝和群臣之间的博弈谁输谁赢就显而易见了。
“朕给远安侯透了信儿,这两日他府上就该有人递牌子进宫请接回何美人了。”沈沉道,“虽是走个过场,但也要安排得隆重些。”
敬则则点点头,“我知道了,如此子柔就能名正言顺地归何家了。”
”另外还得送一份厚重的嫁妆。”沈沉道。
敬则则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送何子柔归家还带着政治考量,得让何子柔再嫁了给天下做个榜样。敬则则不得不叹口气,也不知道这对何子柔是好是坏。
但从何子柔的反应来看,她倒是挺愿意的。“放心吧,只要不是在宫里,在外面有你做我的靠山,还有我祖父和爹娘,我是受不了欺负的。”
这话没错。
诏书一下,何子柔被接了回去,宫里就只剩下敬则则和马嫔了。马嫔因为有五公主,自然是不考虑归家的,虽然敬则则也问过她。
公主们在南苑跟着马嫔和何美人住惯了,所以这次回来,敬则则还是安排她们都住进了马嫔的重媛宫,人多热闹也有利于姐妹之间培养感情。
但皇帝压根儿就不会往马嫔所在的重媛宫去,那公主们回宫住和住南苑也没太大区别了,敬则则感觉自己还真是个操心的命。
“皇上,昭仪娘娘说晚膳来乾元殿用。”高世云对正想往明光宫去的皇帝道。
沈沉狐疑地转过身,敬则则什么时候这么主动了?
第135章 豆腐脑
等看到敬则则的那一刻,沈沉就明白了。她不是一个人来的,后面还跟了一群孩子,让他一眼望过去,好似看到了在杨树村的那个敬则则一般。
四皇子和八皇子因为早些日子就回了宫中,且皇帝也时常考教他们,所以并不陌生。而五个公主,从德妃所出的大公主开始,到七公主,却只在回宫那日匆匆给皇帝磕了个头之后就再没见着了,陌生得紧。
敬则则上前给皇帝行了礼,“皇上,宫中如今也没什么人,分开用膳不仅浪费而且太孤单,臣妾想着不如逢五、逢十时,让皇子、公主们一同到乾元殿用膳如何?”
敬则则可没敢说每日,毕竟皇帝政事也忙,但既然今生有缘分成为父子、父女,自然当珍惜的。景和帝本来也算喜欢孩子吧?应该是喜欢的吧?
敬则则也有些拿捏不准,毕竟他可是送出了好几个儿子的人。
沈沉没有驳敬则则的面子,只道:“还是昭仪贤惠,就如你所说吧。”
贤惠从皇帝嘴里吐出来,还是说给她听的,敬则则就知道皇帝这可不是真赞美。
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加上沈沉和敬则则,九个人进膳,自然不能去内殿,那儿不好安置如此多的矮几,所以沈沉领头往乾元殿前殿的东配殿去,他时常在那里赐大臣进膳。
敬则则眼见皇帝要走,赶紧道:“皇上,都是一家人吃饭,臣妾想着就不用安置矮几进食了,让人在内殿布置了一张大圆桌可行?”
沈沉回望了敬则则一眼,这都是“布置了”,他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