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上官检阅,他们这些百户都是互相借人充场面。
上官巡逻一圈各个百户所,同一个大头兵,能见着好几回。昨日里还在张百户那里,今日里又成了李百户的人。
只上官也吃孝敬,大家面上能过得去,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谁都想不到,突然间就要真刀实枪地拿出人来。他们上哪里去寻这许多人丁来!
待散了,杨百户便拽住温百户:“老温,帮我!”
温纬无奈道:“我顶多给你十个人。”
杨百户依然焦头烂额:“再多几个不行吗?”
温纬叹了口气,只转头看去。杨百户也转头。
果然不出温纬所料,来找温纬的帮忙的不止杨百户一个。因温纬是出了名的胆小,不太吃空饷,他手里人多。他的另两个亲家也都来了:“老杨你别贪,我们也缺人!”
温纬回到家里告诉温夫人:“给老杨十个人,给老汪和老徐各五个人。”
这一下子,就出去二十个人。
一个百户所里,不算百户自己,算上两个总旗十个小旗加上大头兵,满员了才一百一十二个人。
温纬吃着十个人的空饷,实际上有一百零二个人,借出去二十个,还有八十二个人。
这八十二人里面,还有几个老弱病残的,真正能拉出来扛刀扛枪的,也就是七十个人左右。
温夫人很是经过事,并不怕,只道:“阿柏阿松跟你去,阿杉留下。”
一家有多个儿子的,要出战,至少留一个儿子下来以防万一,好延续香火。
温纬道:“我给你留十个人吧。”
温夫人道:“我们这里有坞堡呢,你那边才危险,刀枪无眼,你多带些人,留五个给我便行了。”
军堡里便全面动员了起来。还没出发,许多人家已经响起了悲声。谁个愿意自己的男人、儿子去打仗呢,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呀。
但身为军户,这是逃脱不了的命运。只能一边呜呜咽咽,一边准备起来。做鞋子,制干粮,磨刀磨枪。
有妻子的,亦忙着行夫妻事,努力留个后代。哪怕人死在外面,家里还能有香火。
反倒是温柏温松颇有些兴奋,都对妻子道:“说不定立个大功,给你挣个诰命呢!”
只杨氏、汪氏都开心不起来,都道:“不想要诰命,只想你平安。”
两对小夫妻亦是努力敦伦。温松还没孩子,对新婚妻子说:“若我没了,你改嫁。”
汪氏便哭了,道:“不嫁!你给我个孩子赶紧的!”
第69章
温家家底薄,但晓得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几年纵然承平,但温夫人早些年与山匪、海盗都打过交道,生死记忆刻骨铭心。这些年她颇为用心,给家里男人们攒出了一人一副皮甲。
甲胄乃是朝廷严格管制之物。一户人家里可以有刀有枪,这没什么。但若搜出了一定数量的甲胄,什么都不用说,直接就是谋反大罪。
只因在战场上,人人皆有刀枪,但有甲的人对上无甲的人,基本上后者就是人肉靶子。
只有他们这等军户人家,才能名正言顺地拥有甲胄,数量上还不能过了。
温百户披甲骑马,带着两个年长的儿子和几十号人,告别了军堡里的家小、乡亲,去千户所报道,待部队集合完毕,大队人马便开拔,再与其他千户所汇集,浩浩荡荡的山东卫军,奉命拱卫京师去了。
百户所里虽有温杉,实际上是由温夫人当家做主了。
男人们开拔了,军堡外哭声一片。妇人孩子眼泪汪汪地直到再看不到男人们的身影,才转身回去。
孰料堡里有点小骚动。温夫人刚送了丈夫、儿子们去打仗,心里正烦,恼道:“去问问怎么了!”心想,若是哪个不开眼的这时候给她找事,她就抽那王八蛋几鞭子。
下人来回报:“是田寡妇。田寡妇趁着大家在外面送行,偷别人家院里晒的干菜,叫妇人们逮住了一顿痛打。”
温夫人怔忡了一下,只“哦”了一声。
回到家里,对黄妈妈说:“去给田寡妇送些吃食。”
黄妈妈老大不高兴。温夫人叹了一声:“她年纪大了,颜色不好了,日子不好过了。”
田寡妇是个半掩门子,军堡里的男人几乎一多半都睡过她。妇人们很是厌憎她。
温纬带着男人们出征,这呼啦啦一走,田寡妇可能就要断炊没饭吃了。
黄妈妈也十分嫌憎田寡妇,道:“就你心善,你管她个小荡妇饿不饿死。死了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