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年纪不大,却一本正经地使劲比着强装老成,康顺几个人使了大力气才憋住了没笑出声来。
眼见着那姓温的姑娘上了一匹枣红马扬长而去,小安还傻站在那里看着,康顺过去给他后脑一下子:“别看啦,人都走远了。”
小安跳起来要打回去,康顺笑着躲闪:“怎么,你还看上了不成?”
“呸!别胡说!”小安道,“咱是什么人,什么看上不看上的!辱没了人家好好的姑娘家!”
这话一出,伙伴们眼中都是一黯。
小安察觉说错了话,立时改口:“除非有本事,做到牛督公那般,又或者如张太监、徐太监他们那样,就能娶妻养子,儿孙满堂了。”
如今在位的是大周景顺帝,景顺帝年老昏庸,信重宦官。小安提到的张太监、徐太监是景顺帝身边最得宠的八人中的两人,这八个大太监再加上监察院的牛贵,合称“八虎一狼”,最为文臣和百姓痛恨。
这九个大太监都在宫城外有宅邸,其中好几个人都还娶了妻子——有两个还是景顺帝御赐的宫女。
只他们是残缺之人,不可能自己生出孩子来,都是收养干儿干孙,故小安才不说娶妻生子,而说娶妻“养”子。
低迷气氛一扫而空,伙伴们又笑起来。
“你小子还想当大太监!”
“就你!”
众人笑着撸他脑袋,小安左支右挡,气得跳脚。推开这些讨厌的人,却见“永平”站在一旁,盯着问姑娘去的方向,不知为何,神情莫测。
小安一边整着被扯乱的衣服,一边问:“永平哥,看什么呢?”
“永平”像是被惊醒,霍然转头,问他:“她说她姓温?从青州来?”
“是呀。”小安说,“看不出来呢,不是说北方姑娘都五大三粗的吗?我看温姑娘挺苗条呢,不比江南女子差。”
“永平”仿佛没听见一般,他盯着少女离去的方向,嘴唇微动。
“什么?”小安没听清他说什么。
“是枪。”“永平”说,“她使得是枪。”
“哈?不是白蜡杆子吗?”小安稀奇道。
“是枪。”伙伴牵了马过来,也说,“我刚才看得明白,她用的虽是棍,可使出来的是枪法,不是棍法。”
小安大为敬佩:“这你们都能看出来。”又懊恼:“我怎么就看不出来。”
伙伴哈哈大笑:“你还早呢,勤用功吧。”
小安嘟嘟囔囔,也去牵自己的马。
唯有“永平”还站在原地,死死盯着少女离去的方向。
她姓温。
自青州来。
她使枪。
这不可能,他对自己说。不可能是她。只是巧合而已。
山东到湖广,千里迢迢。她已经与他退了婚,怎么可能跋山涉水地到这里来?
可是……
“永平”握紧了拳。
适才,那姓温的姑娘使的,的确就是他的岳母甄氏,从亭口甄家带到温家的甄家枪!
她,难道是……月牙儿?
第3章
永平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月牙儿的时候,月牙儿一张脸还圆圆的没长开。他的岳母甄氏也白白胖胖,一样圆圆的。
那时候他一度发愁月牙儿长大之后会像甄氏一样白白胖胖,他可不想要个胖媳妇。他爹使劲向他保证:“你丈母娘年轻的时候生得贼俊,十里八乡的都来求娶。你丈人要不是脸生得好,哪能娶到你丈母娘,还跟她学了甄家枪。你信爹,月牙儿长大,一准是个美人。”
月牙儿吃了他买的窝丝糖,红红的嘴唇上沾着糖粉,向他保证:“连毅哥哥你放心,月牙儿会使劲长好看的!”
他敲她的脑袋:“说好啦,我可不想要个丑媳妇。”
“哼!”月牙儿舔着手指头上的糖粉,“月牙儿才不丑!”
“好,月牙儿不丑。”他失笑,“月牙儿最俊啦。”
月牙儿便笑了,眼睛弯弯,正像两弯月牙。
他以为他们以后还会再见,他没想到那是他们唯一一次见面。
太子那么尊贵的人,到底跟他们小小百户之家有什么关系?没关系呀。可贵人扇扇翅膀,拂到他们这种小人物身上的时候,便成了飓风暴雨,让他的人生瞬间支离破碎。
皇帝若太长寿,于国于家都未必是好事。
太子薨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皇太孙都已经二十五了。
太子是景顺帝元后所出,既嫡且长,人品贵重,气度沉稳,待人宽严有度,实是再好不过的一位储君。偏偏,活不过自己的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