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_作者:姬诺(494)

  而后,师昂一个抬眼,示意师带人避开,这才续道:“不瞒各位,自谢太傅殁后,晋国上下恐怕难复当年淝水一战的同心协力。会稽王司马道子手握重权,频频猜忌打压谢家及其余氏族,我帝师阁与其交好,即便一退再退,亦未能幸免……”

  话到此处,他略一顿挫,望着浩淼烟波,八百里云梦大泽,不禁眉头倒竖,面有厉色:“但现今绝非内讧之时!天下方镇割据,刺史领兵权在外,统辖数州,不服朝廷且拥兵自重,王恭便是前车之鉴;内忧未解,外患亟深,前有魏王拓跋大破慕容燕,后有秦帝姚兴正当壮年,大有东征之意,绝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只怕会重蹈永嘉之耻!”

  周正沉吟片刻,一拳头砸在桅杆上,骂了一声“狗娘养”:“都甚么时候了,这些贵人们还不知好歹!”

  约莫是反应过来言语俗媚,有失仪态,周正愕然一瞬,挠着头尴尬笑了笑,又清了清嗓子,这才改囗委婉:“庙堂高阁非是我等伸手可及之地,只能仰仗在朝的谢氏子弟,不过方镇之危,在下倒是有些想法如今出镇地方的大将中,不少都曾亲身参与,或是祖上投身抗战之中,不如我们一道,前往游说!”

  “正有此意。”师昂点头答道,“碎麻拧绳,聚沙成塔,力量不可小觑,即便南北相安,未雨绸缪也是好的。不过……还不够。”

  他转头,向船舱的方向望去,双鲤没料到他杀了个措手不及,赶紧将帘子摔下,掉头缩回舱中。周正总是慢半拍,没看到人,但却从晃动的麻布里悟出几分味道,脸上当即绽开一抹豁然的笑容:“师阁主,在下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

  师昂面露欣然:“沈劲将军当年死守洛阳,不肯屈节而死于燕军铁蹄之下的故事,至今还在江左流传,一度引为激励,沈赤黔大人一家又曾为北伐奔走,而今遗孤得归,借往昔军中威信,或可振臂一呼,即便不能造势,想必方镇上的那些人也会慎重考虑。”

  捭阖天下再重要,也重不过出师正名,一旦失名,那是要被钉在史柱上,为言官史官囗诛笔伐。他已说得极为隐晦,换言之,即便拥兵一处的大将心有异动,但只要麾下兵卒不为其言语所惑,一心抵御外敌,不响应,不盲从,那么即便不能阻止叛乱,势力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双鲤听不见动静,心里猫抓似的痒痒,在闷热的舱内绞着衣袂坐立难安,等了许久无人进出,这才踢开垫子小跑上前。

  帘子撩开,金带白衣,高岭不俗的男人就负琴站在舱外。

  天不怕地不怕的双鲤,瞬间偃旗息鼓,像只惊慌的小兽,放任目光乱觑,怎么也不敢落在那张脸上。

  师昂沐在阳光中,向她伸出手,客气道:“沈姑娘,你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第192章

  酒楼开门迎客, 四通八达,乃打听消息寻人搜物的绝佳之地,但林远志吃不起饭, 更经不起无谓的开销, 只能应聘去刷盘子干杂活。

  正好这倾波轩开宴, 来得急,客又多, 人手不够忙不过来, 掌柜的便给他点了去。

  夜幕降临,曲乐不停而美酒佳肴不绝, 林远志匆匆塞了口干馒头, 便给掌勺推出去上菜,一手一盆, 再腾不出空。

  那片干馒头梗在喉咙, 憋得他面目泛紫, 全赖同行的杂役一记膝顶,给他将憋着的那口气送出来。

  林远志如是想:这长安城就是不一般, 连个上菜的跑堂, 也会两手功夫。

  “你来找人?”比肩的同伴随口问, “俺听和你一个屋的阿瓜说的, 说你来长安投亲,远房还是近亲?”

  林远志摇头:“同村人。”

  那人显然很懂, 并不看好:“哎, 兄弟,不是俺多嘴, 亲戚还得看三分脸色呢,真发达了, 谁瞅得上你?你还不通这长安城里的人情世故,打钱家的人坐镇后,九坊里混的,没一个不向钱看!”

  林远志不信:“总有人不媚俗!何况,那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爬树掏鸟蛋,甚至两家贫穷,穿过一条裤子的好哥们,怎么可能掉进钱眼里,何况他也不是来打秋风,只不过想托人寻寻门路,在这偌大城池里找户人家做长工,安定下来。

  那人也不争辩,年年都有这样的愣头青,不需要多话,碰了壁就晓得,于是他改口:“有线索吗?”

  林远志想了想,道:“姓林,和我一样,林家村出来的。我们打小有约定,谁出息了,一定不忘对方,像这样,”他将小指头卷曲,笑得质朴,“像这样发过誓的,不能改,谁改谁糟怪,做人要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