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是大雨倾盆,打在青瓦上听的人心中发憷,可屋内却又安静到只剩下小黄门抽泣声。
“我去西南游说分化。”宴清在沉默中咳嗽一声,颧骨冒出莫名的红意,“西南不发兵,你带两浙府兵亲自驰援应天府。”
容祈侧首去看他,眼波微动。
宴清像是明白他心中所想,摇了摇头,带着一丝无奈的苦笑,甚至是命运由天的淡然:“当年宁将军的棺椁送回临安时,我便告诉自己那是襄阳十万百姓的亡魂。”
屋内瞬间安静得连落根针都听得到。
“这个陷阱,就算不是为了祖母,为了阿宓,为了应天府八万百姓我也要跳。”
“襄阳的血还未干。”
“若是……败了,便败了。”
宴清的眉目被笼罩在烛光下,那神情好似庙宇高殿上高高耸立的佛像,带着一丝悲悯,更多的是释然无畏。
“户部尚书李弥、侍御史郑中、给事中勾龙渊、谏议大夫李朝谊,是否可信。”容祈摸着手中的香囊,轻声问道,“在我们都不在临安的时候。”
宴清沉思片刻,点头:“都是当年韩相留给祖母的人,也是第一批投诚的人,近五年的相处,可信。”
“既然如此,我便送宴家一份大礼。”
容祈垂眸,淡淡说着:“至少能保一月安宁,西南一定,你须回来主持大局。”
第92章 破晓
丑时将至, 子时已经步入尾声。
声势浩大的狂雨终于开始收敛下来,奔腾不息的宫墙水道也得了喘息的机会。
海晏殿内一片黑暗。
安定突然眼皮子一跳,不安地睁开眼, 眼眸清亮, 丝毫没有睡意。
官家对寝殿时常疑神疑鬼, 也很难入睡,睡眠不足让他这些年越发苍老。
入了夜,海晏殿内不能站人,一旦睡下门口也不准点灯, 更是不许走动, 所有整个海晏殿格外安静, 也格外黑。
幸好,不远处的凉亭四角,游廊两侧都还挂着小灯, 狂风暴雨后,还留下几盏宫殿, 影影约约照亮半个外殿。
安定盯着屋檐下窸窸窣窣往下落的水滴, 好似一串串掉了线的透明水晶。
电闪雷鸣终于收了吓人的架势, 屋内一直辗转发侧的官家也终于安静下来。
偏殿歇着曹忠,曹忠已被特许在偏殿休息,至今已有半个月了,守门的小黄门已经睡死过去了。
安定动了动发麻的脚,收回视线,眉眼低垂, 只是盯着金砖地面上的水渍发呆。
今夜官家在海晏殿请了政事堂的宴同知,枢密院的曹同知一同商量西北和西南战事,燕舟难得强势, 很快就定下方案,宴清退下时,他甚至看到官家嘴角那抹得意的笑。
安定愣愣看着他,却像是第一次认识面前之人。
他八岁跟在官家身边,如今都要四十年了,那时候的官家还是先帝最不受宠的皇子,每日都战战兢兢,得到一点赏赐都能晚上笑醒,只需要一点点就能满足。
他有些胆小,也有些中庸,读书不上不下,可他也是一个连刀也不敢拿的人,捡了受伤的鸟会小心照顾的人。
那今日坐在高位上的人到底是谁。
少年腼腆的容貌在暴雨闪电中终于逐渐退去,露出里面这个虚弱狰狞的面孔。
他永远记得韩铮死后那一个月,官家夜夜都会哭,都会跟他说——我是迫不得已。
人人都道韩铮温柔,可韩铮却是实打实的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强势之人。
官家惧他,不足为奇。
安定虽然心中失望,但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小孩,还是心软,只能日日安慰他——韩铮是自找的。
可现在呢。
安定缓缓伸手接过屋檐下的雨珠,冰冷沁入骨髓。
他到底什么时候变成现在的样子。
这些年党同伐异,他可以安慰自己说是为了权力的必走之路,可那些三十万北伐军,十万襄阳百姓,之后还会加上八万应天百姓。
他们不是奏折上轻飘飘的数字啊,走近了瞧,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安定突然打了个哆嗦,只觉得浑身一阵风刮过,莫名激起身上寒颤,摇曳的灯光就好像有成千上万的人躲在暗处看他。
怪不得,官家不愿点灯。
他靠在红柱上,缓缓闭上眼,可心中还是安慰自己说道——没事的,只要大长公主死了,不会有下次了。
——官家也曾是个心软的人。
“统领……”
“同知……”
“来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