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_作者:暮兰舟(3)

2021-05-28 暮兰舟

  这一纸退婚书,是胡善祥费尽心思得来的。

  次年,永乐十三年,四月初十,山东,济宁,胡善祥十五岁了。

  初夏,又到了小荷尖尖的季节。

  胡宅,胡善祥生日过一天就她母亲的祭日,一大清早,她就在侍女养娘家丁等人的簇拥下上了马车,去道观给亡母打醮。

  到了禅房,胡善祥命侍女退下,“我今日要沉下心为母亲抄十卷经书,没有我的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搅清净,等傍晚掌灯之时你们再进来。”

  父亲胡荣年过半百方得此女,自是对幼女十分怜爱,娇养着长大,把胡善祥惯得有些说一不二的大小姐脾气。

  侍女们晓得自家小姐的性格,将一日的食水送到禅房之后,就闭门守在门口,连个苍蝇都不敢放进去。

  胡善祥打开书箱,里面没有抄经的纸笔,只有一个包袱,她打开包袱,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衣服,开始换装扮。

  她把少女发式的双环髻拆散,梳了个道髻,头戴青色垂珠妙常巾,两条青纱长巾从发髻一直垂到腰际。

  穿上半旧不新的月白道袍,外罩天青色菱格纹水田比甲,手持一炳麈尾拂尘,从千金小姐变成了体面道姑的模样。

  她检查了一遍包袱,里头有一包约五十两的碎银子,一贯铜钱,一张户贴,一封早就写好信,信封上写着“父亲大人亲启”。

  她把信搁在书桌上,背上小包袱,轻盈的从后窗翻出去,消失在道观后门。

  胡善祥去车马行雇了一辆马车,给了车夫五十个钱,“速速去运河码头,我要买舟南下,给人家做法事驱邪。”

  马车在济宁大街上疾驰,道姑打扮的胡善祥表面依然淡定,但是频频撩开车窗的窗帘、看马车行至何处的小动作还是出卖了她的焦虑。

  第七次看窗外,马车刚好出了济宁城,城门口贴着一张大明礼部发布的红榜告示,上面写着:

  “上谕礼部,宫中六尚缺人,凡军民之家,有识字能写能算妇人,年十五至四十,不拘容貌,有子夫死可也,进京赴选,量授以职,以充六尚内职。”

  礼部奉永乐帝之命,征召全国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有才学的女人,未婚女子和寡妇都可以进京赴选,考试通过之后,在后宫的六尚里当女官。

  胡善祥略施小计,得到一纸退婚书、就是不想嫁人,因为她想当女官。

  为什么?

  三十五年前,胡善祥同父异母的长姐胡善围就考上了宫廷女官,从最低等的九品女史做起,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当了三朝尚宫,然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居住缥缈不定,从未回过济宁,只在每年写一封家书报平安。

  胡家本是落魄的书香门第,三代之内最大的官就是曾祖父在福建当过九品县丞,如今胡家因长女一跃而成济宁的名门望族。

  父亲胡荣封了三品光禄寺卿,胡善祥的两个哥哥也封了锦衣卫百户。

  原来女子当官,也能光宗耀祖。

  所以胡善祥从未见过长姐,但从小就崇拜长姐。

  长大后,胡善祥更以长姐为榜样,苦读诗书,想要考女官,重走姐姐走过的路。

  可是父亲胡荣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他认为宫廷太危险了,大女儿胡善围好不容易在荣耀至极后全身而退,归隐山林,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家里都挺好的,不需要再出一个女官。

  于是,向来宠溺小女儿的胡荣头一次严厉的批评了胡善祥,说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不能自作主张,并将她书房里的诗书典籍全部搬走,只留下《女德》、《女戒》、《女四书》、《列女传》之类的书。

  为了彻底打消胡善祥的念头,本来打算多留女儿几年的胡荣立刻给她定下门当户对的亲事,等年满十五岁就将她嫁出去为人妇,相夫教子,彻底断了她考女官的念想。

  因为女官必须是未婚女子或者寡妇,丈夫在世的妇人没有资格考女官。胡荣挑选的未来女婿是出身名望的军户家族,武艺高强,年轻力壮,一看就很能活的样子,小女儿未来肯定当不了寡妇。

  胡善祥想重走长姐的女官之路,父亲非要她相夫教子,当豪门贵妇,并以雷霆手段堵死了她念念不忘的官途。

  向来要星星不给月亮的胡善祥先是要死要活闹腾了一阵,皆是无用,父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从“慈父”变成“严父”,无论如何她哭闹,父亲就是不改口,要她“听话”、“都是为你好”、“将来你会体谅为父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