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_作者:写离声(208)

2021-05-30 写离声

  可如今皇帝如此一说,他们便知此事不假,俱都面面相觑。

  皇帝猜到他们所想,苦笑道:“能在两月之内连拔数城,几乎兵不血刃就把薛郅逼退至镇州,除了萧泠还能有谁。”

  他顿了顿道:“诸卿说说看,河朔的局面朝廷该当如何处置。”

  他虽然这么问,但在场的臣僚都知道,既然萧泠活着,朝廷能做的事情委实没剩下多少。

  萧泠不是萧同安,也不是薛郅,她在河朔三镇的人望不是一般人可比,在三镇可谓一呼百应,一听说她活着,好几个守城的将领不战而降,可谓望风披靡。

  朝廷可以用敕封来拿捏萧同安和薛郅,却不能对着萧泠故技重施,即便没有朝廷敕封,她的节度使之位也稳如泰山——何况薛郅尚未得到朝廷正式敕封,说起来萧泠才是名正言顺的节度使。

  朝廷再要派中官监军,或者暗中挑拨三镇将领内斗,几乎已不可能成事。

  臣僚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自然也议论不出什么来。

  皇帝听了半天,烦躁地揉了揉额角道:“诸卿若一时想不到良策,不如回去深思熟虑一番。”

  众臣退下后,皇帝留下太子和几个腹心之臣。

  桓煊要行礼退下,皇帝却道:“三郎留步。”

  太子脸色微微一变,桓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停下脚步,行个礼道:“阿耶有何吩咐?”

  皇帝道:“三郎在府中将养多时,身子好些了?”

  桓煊道:“承蒙阿耶垂问,已无大碍。”

  皇帝颔首:“脸色是比先前好多了。”

  他沉吟良久,挥了挥手道:“这里没有别的事,你大病初愈,早些回府吧。”

  桓煊脸上也不见失落,行个礼便退了出去。

  待三子走后,皇帝揉了揉眼皮,向留下的三五腹心道:“薛郅已退至成德,萧泠拿下三镇是迟早的事。”

  他看向兵部侍郎道:“依卿之见,打下成德还需多久?”

  兵部侍郎皱着眉忖道:“臣愚见,年前大约能见分晓。”

  皇帝摇了摇头,低落道:“用不了那么久,三镇乱了这么久,军民思定,全等着一个能号令三军的强将呢。依朕之见,薛郅撑不到入冬。”

  他顿了顿道:“神翼军的主帅还虚悬着,不能一直让副将暂代着。”

  太子的脸色微微一沉。

  本来朝廷可以用节度使敕封拿捏薛郅,河朔的局势不必担心,可现在萧泠眼看着用不了几个月便能复位,三镇重归强将麾下,朝廷便不得不慎之又慎了。


  如今朝中能与萧泠抗衡的将领唯有齐王,皇帝一定已经开始动摇。

  皇帝的目光从太子脸上扫过,不动声色地将话锋一转:“只是三郎尚未痊愈,他的年纪也轻了些,打下淮西实属侥幸。依诸卿之见,朝中哪位将领可担此众任?”

  神翼军主帅的任命事关社稷,没人敢妄言,众人一时间都沉吟不语。

  皇帝看向二子:“太子以为何人堪当此任?”

  太子额上冒出虚寒,他定了定神道:“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先提,合不合适朕与诸卿自有判断。”

  太子暗暗握紧拳头,又缓缓松开,终于下定决心:“私以为武安公久历沙场,老成持重,庶几可以担此大任。”



第70章 七十

  太子说出“武安公”三个字, 背上已沁出了冷汗,私交武将是太子的大忌,所以他一直很小心, 和武安公往来极少, 每次都极小心,除了亲信的僚佐, 没人知道他们的关系。

  也就是刚从阮月微口中得知赵世子是齐王所杀那回,他一时狂喜按捺不住,立即叫人把消息送去了武安公府,但也是以太子妃慰问姑母的名义, 于情于理都无可指摘,应当不会让父亲起疑。

  他也知道自己推举武安公是兵行险着,但若是神翼军虎符回到桓煊手里,他前面下的那些功夫就都白费了。

  何况方才皇帝自己也透露出不想再起用桓煊的意思, 朝中武将论战功, 桓煊以下便是武安公,他推举武安公接掌神翼军合情合理, 任谁都会以为出自一片公心。

  太子心下稍定,这种时候自己切不可露怯, 父亲老谋深算、目光如炬,叫他看出端倪就不好了。

  他刹那间转过了无数心思,但面上仍旧是一心为朝政担忧的模样。

  皇帝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 微微颔首:“武安公的确是个良将。”

  只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么一句, 他又转头看向臣僚们:“诸卿心里可有别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