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庵的比丘尼们,都是出家人,今夜自是不会来灯会,不过她们会帮着慈姑庵的娃娃们在花灯上画些图案,这样也能卖个好价钱,贴补慈姑庵的花销。
忽而,七巧从一旁的背篓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盏花灯来,这盏灯一看便和其它的不同,她毫不犹豫地就将花灯递向昭昭,“姐姐,这盏灯送给您。”
这是一盏用荔枝木做骨架,用洁白的丝绢做灯罩,丝绢上又绘了嫦娥奔月图的花灯,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功夫制成的。
昭昭没收下,她温和道:“我不能收下它,你不如将它拿去参加灯会比赛,我想肯定能拿个不错的名次,听说只要参赛,就算不能拿个好名次,也都能卖出个好价钱呢。”
七巧仰着头看向她,认真道:“您是慈姑庵的恩人,这一盏灯还请您收下。”
她们的身侧,有一道温和低沉的男声响起,“郡主不妨收下。”
娃娃们惊喜的奔向了来人,“岳大哥!”
昭昭也转过了身,她冲着来人笑了笑,对方像是没料到她会如此,怔然了一瞬也露出了浅浅笑意。
今夜洗水河畔,不乏有情人携手同游,倒有些提前过了上元节的意思。
子桑羽原是默不作声带人跟在身后,此刻见状,他叹了口气,拉着自个儿妹妹,又低声唤了身旁的青眉,一行人便默契的离远了些。
就连那群孩子,也在七巧将花灯塞进了昭昭手中后,跑去继续布置她们的花灯。
二人之外仿佛多了一层结界,将外头的热闹隔绝在外。
片刻之后,昭昭开了口,“听闻北镇抚司近来连日在审一桩公案,岳大人今夜怎么有空出来赏灯?”
岳长翎略有惊讶,“郡主也知道此事?”
北镇抚司五日前,捉拿并州刺史入长安,还在连日审问中。
昭昭不过是听了一耳朵,“略有耳闻,听说并州刺史贪污了军饷,数额颇丰。”
子桑采在一旁等的有些无聊,干脆用凉州话同子桑羽说起了闲话,“哥,主子同岳大人真有缘,竟有碰巧遇上了。”她想,这位岳大人定然就是主子要找的梦中人了。
子桑羽告诫的看了她一眼,“你若能聪明些,主子不知省多少心。”
若是子桑采聪明一些,也应该知道今夜这场偶遇,也许不是有缘,而是有心为之。
“哥,你怎么又骂我。”子桑采不满道,“我虽不聪明,可是我多了解主子呀。”
子桑羽抬手敲了敲她的脑袋,“行了,别胡闹了。”
青眉站在一旁,将他们兄妹二人的言行看在了眼中,不由笑道:“二位真是兄妹情深。”她自幼入了宫,同家中就没了干系,父母姊妹也早就断了亲缘,说起来她此刻是有些羡慕的。
见昭昭已经同岳长翎行在洗水河畔上,他们默默地不远不近的跟了上去。
第16章 灯会偶遇 二 自在随心(小修,添加重……
冬至才刚过的时节,长安城就像是御前九阶上雕刻的那条蟠龙,也要趁着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趁机打盹儿,也懒散了下来。
不知何时,空中飘起了小雪,路上行人却不惧风雪,纷纷涌向洗水河上最热闹的地方,那里是前两日搭建出来的一处九层玲珑塔,玲珑塔上悬挂花灯无数,行人花三个铜板就换上一枚红签,为喜欢的花灯投签,得签数越高者,花灯就能往上层挂,在规定时间内,一直保持塔顶的位置,便能胜出。
昭昭忽而伸手将头上兜帽往下压,遮住了自己的大半张脸。
岳长翎发现了她的小动作,抬眼看向前方,倒是巧的很,今日宫中贵人竟也会出宫看这场灯会。他拦下一旁货郎,从挑了一方淡粉丝帕。
“郡主若是不嫌弃,可用这方丝帕遮面。”
“好,多谢你。”昭昭含笑接过,用丝帕做了面遮,遮住了下半张脸,今夜倒真是热闹,想见的、不想见的人,都遇上了。
她刚系好面遮,四皇子竟抬眼朝她们站的地方看来,神色变了又变,同身旁人低语了几句。
而后,便有侍卫模样的人走过来,打了个千儿,笑道:“今日倒巧,竟在此处遇见岳大人,四爷请您一见。”
他又看向昭昭,“这位姑娘是?”
岳长翎朝前走了半步,将昭昭遮住了大半,他素来是个冷淡人,见着四皇子心腹,也不见多热情,他淡淡道:“是岳某家中小妹,我嘱咐她几句,便去给四爷请安。”
侍卫这才狐疑离开,他总觉着岳大人这位小妹,那双眼生的他像是在哪儿见过,真是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