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仔细扒拉碗里的佐料,却瞧出了,这小鱼小虾皆被仔细收拾过,耐心刮去鱼鳞取出内脏,而后用小火慢熬,直到熬煮成奶白色才罢。
碗里头的鱼肉已经被炖得稀烂,鱼骨加起来不过丝丝拉拉些肉,这些的鱼汤却是极其滋补,
喝一口,醇香十足,倒比那些大鱼熬的鱼汤还要鲜美入味。
他一口气喝了许多,许多同伴亦是如此,惹得少年们不解:“师父,都说这汤好,这汤没放盐好在何处?”
慈姑笑道:“这道汤好就好在不放盐。”她适才勒令少年们不许放盐,有汤水滋润可解渴。这些人在工地上又饿又累,汤不可太咸,此时一般烧一道无味无盐的汤,人人都要来称颂鲜美。
吃饭的人有认出她的,推推同伴:“这是康娘子所做。”
“啊?居然是康娘子来我们做饭?当真可是大运气。”
“我浑家去过她家的娘家脚店吃过席都说好,浑家说好那便是好。”那人瞧着红烧肉砸吧下嘴,“可惜不能拿去与我浑家吃哩。”
旁人取笑他,他也不恼:“哼,你们取笑我不过是因着眼气我。”
“莫要取笑同伴。”忽得有声音制止他同伴。
男子抬头,认出了长官:“司水监?”
慈姑也瞧见了他,冲他笑道:“见过司水监。”
司云笑道:“我来巡视这段,顺道来瞧瞧你这边。”
慈姑舀一勺红烧肉与他。
“我们不能吃堰卒吃食。”司云摇摇头婉拒。
慈姑笑道:“今日许多人未来,这是多出来的。”
司云一瞧便了然:“京师禁兵并不在这里吃饭,他们比汴河治堰卒饷银要高些,便喜欢在外头食摊上买些吃食,不与堰卒掺和。”
只不过他这话却说早了,京师禁兵李南本不欲在食摊上吃饭,可下工了瞧见同伴都往那草棚子里赶,不由得疑惑:“怎的去那里?莫非是晕了头?”
“你才晕了头,如今康娘子接手了我们的食肆,又美味又便利,谁还去外头买着吃?”
李南跟着去瞧,吃了一惊。
只见草棚下面排着长队,里头一个大锅,锅里正炖着杂鱼炖豆腐。
各色不知名的小鱼收拾得干干净净,拍上面粉后下油锅慢煎,而后另起一锅加入葱姜蒜紫苏叶子爆炒,投入煎制好的小鱼后加入酱油和黄酱,倒入且好快的豆腐。
煎制过程中另一个厨子也不闲着,发起面团分隔成小剂子,贴在锅边,而后盖上锅盖任由小火咕嘟。
等到晚上能吃时鱼香四溢,锅边的玉米饼子焦香浓郁。
李南闻见那香气肚子咕咕咕叫了起来,他吃了一口,鱼肉被剁成大块,大刀阔斧,经过一天的炖煮后还保持着完整,被经过炖煮后很是入味,但仍旧能吃出鱼肉本身鲜甜的滋味,黄酱提味,将鱼肉本身的鲜甜发挥到最大,吃了一块便忍不住还要再吃一块,细嫩的鱼肉不断入嘴,格外过瘾。
豆腐是老豆腐,耐炖煮,经过这一天鱼香与黄酱的咸香渗入到豆腐每一个空隙中去,
蘸一点玉米饼子,玉米饼子被筛过又和了许多白面,因而口感并不粗粝,反而只尝得到浓郁的鲜甜,蘸上这个酱汁,又鲜美又酱香,还有一丝丝淡淡的花椒香。
李南大口大口吃起了玉米饼子。
同伴一脸得意问他:“如今到底是谁晕了头。”
“是我晕了头是我晕了头。”李南笑嘻嘻认错。
*
却说宋家。
孙川将外头打探来的消息传递与宋雅志:“听说是修建汴河堤岸,专门供堰卒饭食。”
卧病在床的宋雅志气得一拳砸在了床板上:“那可是个大肥差!我盯了许久,没想到被那个贱人夺了去!”
宋宏一迈步进了屋:“记吃不记打?屁股上的伤口没还好,就惦记着外头的什么人?”
“姨丈,我们说的可不是外头的花娘,是饭食行里的康娘子。”孙川忙站起来。
宋雅志也跟着脸色郑重:“爹啊,这位康娘子别的不说,可如今得了姑姑的欢心,那供堰卒饭食这般大的事都带着她去,这得有多少油水啊?只怕今后会给她更多的好处。”
供堰卒饭食之事宋宏是知道的,去年宋行老允许宋雅志操办此事,他负责采购食材,光是一单便赚了百两银子,此事一听吃了一惊:“这可如何是好?”
孙川眼珠子一转:“姨丈、表弟,我有一招,莫不如将她迎娶进来……”
“不不不!”宋雅志忙摇头。他才不要这么个人做自己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