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美食录_作者:吃吃汤圆呀(25)

2021-06-17 吃吃汤圆呀

  两位丫鬟笑着拒绝她:“无妨,我们说与慈姑便是。”

  潘长娥心里恼怒,面上却笑问:“听说过几日郡主要办花宴……”

  珠儿迎春对视一眼,齐齐出声:“主子的事情我们做奴仆的不好打听。”

  说着便绕开她,只去里间寻慈姑:“慈姑,今儿郡主想吃些咸口吃食,莫要做错了。”

  慈姑站在灶间正炖煮一盅木瓜炖,额头细细密密汗珠,却不掩她墨瞳明亮,笑意和润:“我却煮了木瓜炖,是得求着两位姐姐帮我喝了。”

  说到吃的,珠儿与迎春当即笑了起来,一个说:“那我可不客气了。”,一个说“昨儿你才去吃了子料浇虾臊面,今儿却不能与我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争那一碗木瓜炖。

  全然不似适才才说“我们不吃”的模样。

  潘长娥气得攥紧了拳头。

  凭什么?!

  慈姑做好了饭,端在朱红油漆托盘往外走,

  旁边立刻凑过来几个厨娘殷勤相帮:“让我来,康娘子且去歇一刻。”

  从前这些人众星捧月捧得可是她!

  潘长娥心里愤恨,见着宫嬷嬷带两个小丫鬟过来迎菜,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凑上前去殷勤相问:“嬷嬷,过几日的花宴可要我去郡主跟前等示下?”

  谁知宫嬷嬷只能眼皮子扫了她一下:“这花宴郡主已安排了叫康娘子主理,你们好好听她调度便是。”

  什么?!花宴已经归了她主理?!

  一个小丫头片子,见过什么世面?!

  凭什么把这等露脸的好事给她!

  潘长娥只觉肺腑之中怒火横流。

  就听宫嬷嬷说:“康娘子做事有板有眼,更不用提那一身的手艺,你们定要好好辅佐她。”

  “是!”诸厨娘纷纷应下。

  “不管你们从前多大的来路,来了郡主跟前便好好做事,不可恃宠而骄,不可节外生枝,可晓得?”宫嬷嬷扳起脸,沉声敲打。

  这话可意有所指,许多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潘长娥。

  潘长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几乎要气得晕厥过去。

  *

  “二夫人,陈牙婆给夫人送来些土产,巴巴儿在门外候着呢。”

  “不见。”王二夫人闻言眼睛浮现一抹厌恶之色,“在老夫人面前将我安插的臧牙婆挤走,如今又来献什么殷勤?叫她去寻老主子,看能不能赏她几根骨头。”

  自打上次在老夫人跟前举荐了个冒牌货厨子王二夫人的信誉便一败涂地,臧牙婆被支走仍旧用了那陈牙婆不说,便是老太太都给她好几天没脸。

  贴身丫鬟走近俯身在她耳边低声道:“二夫人,三房小厨房的潘厨娘,端了一盒点心求见。”

  “哦?”王二夫人眼珠子一转,抬手扬起右手,欣赏着自己手上的大红蔻丹,半响才冷笑道,“我不见她,你去偷偷儿找她,莫叫旁人瞧见。”



第12章 鱼面

  过几日慈姑再上工便觉察出了端倪,腌鲊的缸里浮出一曾轻轻浅浅的白沫。

  鲊是将食物切条密封腌制的一种法子,如今大宋上下时兴吃鲊,有肉鲊、鱼鲊、蔬菜鲊例如茄子鲊各种食物,郡主胃口不好,慈姑便腌了大大小小好几坛,甚至还打算在花宴上呈上。

  谁知出了纰漏。出现白沫是腌制失败,整缸食材都会变得酸臭难闻。

  也是慈姑心细,若是寻常人不会查验鲊缸,只等花宴前发现只怕会手忙脚乱。

  可是慈姑并不清理,反而不动声色,将那缸又封好放回了原处。

  到了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路上行人稀少,慈姑便守着摊儿想心事。那缸是谁动的手呢?这人的目的是想叫她当众出丑么?

  想来想去不得章法,又想起今日见闻:

  如今食铺的生意渐渐上了正轨,她便去布坊买了几块布,又寻了绣娘绣一副“康家食铺”的幌子,专一悬挂在摊子上方,好供食客寻找。


  只不过今日一路上路过开平坊,赶车的车夫绕了道,不想正经过杨梅巷,黄家的宅邸就在巷里第二家,慈姑远远望了一眼,登时百感交集不敢再看。

  江阴黄家代代读书人辈出,盛世出仕,乱世隐居,从唐时便已经是高门士族,不容小觑。不过绵延到本朝,黄家已是寻常门户,好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代出了个会读书的,正是父亲。

  父亲是黄家远亲旁支,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可读书了得,三十岁便中了进士,得居昭文馆编校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