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香_作者:董无渊(284)

2021-06-20 董无渊

  小双儿举起手来。

  含钏颔首示意她发问。

  小双儿疑惑开口,“那咱们为何不直接吃年糕和溏心蛋?”

  拉提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崔二也觉得有道理,双眼亮晶晶地看向含钏,等待解惑。

  含钏有点想揍人。

  但高低是自己挑的丫头...自己酿的苦果,得自己尝...

  不过说实话,很早很早之前,含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鱼翅吃起来与粉丝无异,燕窝喝起来和银耳相似,溏心鲍虽说口感如年糕与溏心蛋,但味道却千差万别、绝不可同日而语,而含钏吃过一位素斋师傅的素演,其中一道鲍汁香菇,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都叫人难辨真假。

  那人们为何追逐前者?

  约莫是因为身份吧。

  人总要通过各式各样的外物来彰显自身的不同,比如官员穿丝绸,平民不可,比如读书人高束发髻,而做劳力的却不用,再比如,圣人穿的明黄色,旁人若制若穿,便是违制僭越,当午门斩首...

  若无外物加以区分,又何以得知谁贵谁贱?

  想虽如此想,话却不能同三个小的说出口。

  含钏偏了偏头,手里拿着勺子挨个儿敲额头,“去去去!这个问题,等哪日你们真正都吃到嘴里,才可做评判!崔二收拾厅堂,双儿去算‘时甜’的账本子,拉提进灶屋备菜!”

  含钏顺手舀了一勺煮开后的凉水,放了只干鲍在里面——含钏打算存十只,拿十只出来招待,若是当真好,便求了瞿娘子要进货渠道,“时鲜”营业到如今,还缺真正镇得住场面、架得起排场的镇店之菜,正巧留仙居擅做京菜,不擅料理海味,在菜式的选择上也不算冲撞。

  既要存心推新菜,那便要自己试菜,这只做出来就算是给食肆的伙计们见见世面。

  含钏泡了那只干鲍两天,期间雷打不动地每隔四个时辰换一次水,浸泡后用尖刀去掉嘴与胃肠,清洗干净裙边的泥沙后放进没有油腥的干净碗碟中,放上姜片葱段和些许青红酒,起火上锅再蒸一个时辰,在锅里自然晾干,便算是泡发好了。

  含钏泡了几天,小双儿就惦记了几天。

  小双儿蹲在泡发干鲍的水缸前,背对门口,留下一个浑厚雄伟的背影。

  显得执着又孤独。

  崔二看着小双儿的背影,不无忧心,“...才给做的衣裳,必定又穿不了了。双儿不长个子,只长肉。我改了好几次她的衣裳了...等过了这个年,必定又得改尺寸。”

  含钏也有些忧心。

  含钏主要忧心在,害怕小双儿把口水滴进泡干鲍的清水里,到时候大家都吃不成。

  小双儿盼了好几日,打死她也想不到,最后她连鲍汁儿也没捞到一滴。

  含钏用最简单的方式烹饪泡发好的鲍鱼。

  杀了一只老母鸡,取了一大块五花肉,砍了一段猪肋排,拿了根大骨头、猪蹄膀、鸡爪、又一并泡发了干贝柱并切了腌好的火腿放在一起。鸡劈叉有骨头面垫底,怕有肉面会粘锅底,然后放入炒过的所有食材,把泡发后有手掌大的鲍鱼铺在表面放多片生姜,加满开水、甜酱油,汤汁瞬间变白,香气四溢,从早上熬制到更深,汁水渐渐收缩,还未走近灶屋,便是一股浓烈到无法忽视的香味以霸道的姿态蹿进鼻腔。

  送走最后一拨食客,含钏小心翼翼地一手一只筷子将鲍鱼捞了出来。

  钟嬷嬷过时不食,且对溏心鲍兴致少少,核完账本便早早睡去。

  三个小的,如同猫守腥,狗守骨头似的,眼巴巴地盯着含钏两根筷子中间那只巴掌大的鲍鱼。

  小双儿艰难地吞咽下口水。

  “这是在干什么?这么香。”

  回廊间有声音传过来。

  含钏手挺稳的,赶忙将鲍鱼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转头去看。

  一看,便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是徐慨!

  好久好久没见到他了呢!

  快有一个月了吧!

  上次中秋,吃了顿螃蟹,徐慨连家也没回,骑上马又往天津卫当差去了!

  这么些时日,除却小肃回来时不时地说上两句,带点吃食和口信回来,他是连个人影都没有!

  含钏心里高兴,“你回来了!还去天津卫吗?!事情且都办妥了吗?去吏部交差了吗?去宫里同圣人、顺嫔娘娘请安了吗?”

  却见徐慨还穿着官服,脚踩牛皮官靴,面上胡须拉茬的,既没净面也没换衣裳,便又笑起来,“你又是才回北京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