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霁娘轻轻摇头,心中有了计较,“祖母,阿霁只是累了。”
富康大长公主心绪也渐渐平缓,有一搭无一搭地抚摸着孙女的头发,“是累着了咱们霁娘了,等这个风头过了,咱们再从长计议——十几年前,朝堂上诸人弹劾,祖母不就是这么挺过来了?如今不也好好的?等熬过这个坎儿,咱们霁娘有的是福气。”
什么福气?
像岳七娘那样,从京城落荒而逃,嫁到荒蛮之地?
岳七娘肯,她一定不肯。
她注定是尊贵的女子,注定要站在...他的身边。
张霁娘轻轻合眼。
......
漕帮的流言大业进展得如火如荼,张霁娘的丑事可谓是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含钏对这个进度很满意。
可在深挖张家秘辛的进度上,含钏却遭遇了高高的坎儿。
张家沉寂二十年,富康大长公主夹着尾巴做人,还是五年前宋老太后邀了富康大长公主参加除夕宫宴,张家这才重新登上京城的社交戏台。
张家都沉寂了,张霁娘的信息更是无迹可寻。
最蹊跷的是,就是这二十年间,张家几乎每个月都有下人的棺材从府邸里抬出,全都送到了义庄,死因很统一—病死。
含钏让漕帮的弟兄去义庄拿了近两年的名册,唯一的发现是,前年的盛夏,从六月到九月,张家没有送棺材去义庄。
前年的盛夏...
那个小官之女...
中元节的灯会...
含钏猛地起身,转身嘱托小双儿去找黄二瓜,又使银子又使人情拿到了前年官牙的发卖接收名册!
那个盛夏,闹出了小官之女自缢而亡的丑事,这件事甚至若有若无地涉及到了张霁娘,为保张霁娘,富康大长公主必定小心行事,不叫人捉住把柄,自然就不会往义庄运尸首,更不会贸然打死人悄悄运出去——若真死了下人,一定也是在府中埋了!
张家府邸能有多大?
埋得完涉及此事的仆从?
一些个不太知道内情、却牵扯其中的仆从,富康大长公主必定发卖到寒苦污秽之地,叫他们生不如死。
京城所有仆从的发卖,都要经过官牙。
含钏打开名册,一眼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三百零七章 活珠子(中下)
姚戊。
甲乙丙丁戊。
戊刚才排在这天干地支的第五个。
姚...五?
有些熟悉。
白爷爷身边的管事,姚五伯?
含钏手拿厚厚的名册,紧蹙眉头,当真是姚五伯!?
姚五伯是从富康大长公主府出来的!?
含钏连忙叫小双儿去东大街“黄记装修铺”,把做了掌柜的黄二瓜一路揪到曹府,童嬷嬷的孙女水芳眼看着膀大腰圆的小双儿揪着个苦哈哈的后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外院闯进内门,吓得把洒扫的笤帚一推,连忙伸手拦,“...姑娘若要见客,直管开了外间便可,你这揪着外男往内院闯算什么道理!若是被人看见,指不定怎么编排我们曹家!”
水芳这些时日被拘在外院做洒扫,很是憋屈。
去求了在薛老夫人跟前十分得脸的亲祖母,却也没用,反倒被祖母揪着耳朵斥责了一下午,耳提面命要她死死记得三点——“做忠仆,不可三心二意;做哑巴,不可阳奉阴违;做聋子,不可惹是生非。”
她求祖母无果,只好耷拉着脑袋回木萝轩管那些个没身份的花花草草。
有时候,她看着内院的行径,都心慌。
主子上桌吃饭,吃着吃着就夹一筷子大鱼大肉喂到那胖丫头嘴里;
那胖丫头,并那几个没脑子的腊八粥,常常大呼小叫的,压根不讲规矩;
还有现在!
什么人就往内院领!?
他们曹家就算是出身码头,如今也是麻雀换了毛成官家人了,该讲的规矩、该有的排场不得有吗?
水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把笤帚横在身前,和那胖丫头怒目而视,大有以身挡天下的姿态。
小双儿一蔑,手一挥,只使了二成力,便将挡在身前的水芳推了一趔趄,“刻板!迂腐!光知道规矩规矩!不知道事急从权的道理?”
如豆芽菜一般的水芳,在如泰山一般的小双儿跟前,活不过两出折子戏。
小双儿轻轻一推,便把豆芽菜,哦不,水芳拂得老远,揪住黄二瓜,像拎小猫崽似的把身上还带着泥沙、清油漆的黄掌柜一把推搡进了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