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是罗师傅养的马,这么久没看见,罗师傅也不知道大白怎么样,一回府,就去后院了。
萧惋抱着女儿回了屋,将女儿放下,让画扇和问雪将自己的衣裳首饰等物品放回原处,没多久,屋内就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青州堤坝筑好了吗?”萧惋坐下喝了杯水,还不忘问温顾青州堤坝的事。
“我留阿三在青州了。”
“阿三?”萧惋想了想,北羌一战,那个带着她上北羌城楼给元阳公主收尸的就是阿三。
“虽然阿三年纪小,不过我看他有本事有血性,假以时日,是个能担当大任的。”温顾坐下说。
萧惋点了点头,又问:“南齐出兵一事,是真的假的,南齐二皇子不是你的朋友么,难道两国真的要开战了?”
“这还要多谢夫人,我本意是想今日进京之后,带着人闯进宫里,逼皇上写下圣旨,没想到夫人替我先做好了,我一进京,就听说皇上已经下旨,将一切罪名都推到了青州知州头上。”
“至于南齐,若我脱险,他们自会撤兵,若皇上执意不留我,南齐便会真地出兵攻打靖国。”温顾说。
“这是为何?”
“其实南齐这两年兵强马壮,且南齐二皇子赵晏,他一直有意进攻他国来扩张南齐的版图,靖国这两年势弱,根本不是南齐的对手,但是若干年前,因缘巧合下,我救过赵晏一命,他承诺,我在靖国一日,就一日不会对靖国出兵,若皇上真的有意除掉我,这靖国的大将军,我不做也罢。”
温顾和周流风不同。
周流风就算是知道了当年的真相,也还在维护皇室,不想让段鸿把当年的事昭告天下,可是温顾对皇室没有那种骨子里的忠诚,他之所以为靖国效力,全是因为周流风的教导,如今,萧惋也算是一个原因。
“皇上圣旨已下,你不要再说这些。”萧惋用手堵住温顾的嘴。
“入京前一日,听说你向皇上说,与我和离了?”温顾眯了眯眼问。
“是啊,我不是身不由己吗,再说了,那封和离书是你写的,我拿来迷惑皇上,甚有成效。”萧惋点头说。
温顾勾了勾萧惋的下巴问:“那和离书呢?”
萧惋指了指桌上的一个匣子,“里面呢。”
温顾打开匣子,拿出和离书看了看,当初自己也不知怎么想的,就写了这么一份和离书,如今这东西可留不得。
他三两下把和离书撕了,回头对萧惋笑笑,“这东西留着也没什么用,还是撕了好。”
*
皇上这几日,用药吊着命,一直惦记着南齐一事,虽然靖国北羌一战打了胜仗,可是不休养生息几年,根本无法与南齐抗衡。
他给温顾拨了十万大军,希望温顾能击退敌军。
可是圣旨下了不出三日,边关来报,说南齐不知为什么退兵了。
皇上思来想去,觉得此事不对劲,他一下旨给温顾澄清,南齐就退兵了,莫不是南边的官员和温顾萧惋一起戏耍他不成?
赵公公在旁边劝:“皇上,您是九五之尊,谁敢戏耍您啊,谁有那个胆子?”
“你是没看见,那日长安的模样。”想起自己被萧惋威胁,皇上就恨得牙痒痒。
“长安郡主也是心急了些罢了。”
赵公公说完,外面人通禀,“皇太孙到。”
“快让他进来。”
皇上甚是喜欢自己这个小孙子,虽然他不到三岁,但是已经跟着太傅认识了不少字,将来好好教导,定是位合格的储君。
一想到将来,皇上又想到萧惋的话,温顾现在是不能动了,那以后皇太孙继位,温顾作为武将中的重臣,定会对皇太孙有很大的影响,如今,他只能尽力安抚温顾。
可是怎么安抚呢,劝、钱、人心,温顾都有,就连他的外甥女,如今都一心向着温顾,他没什么好给温顾的了。
“儿臣给皇祖父请安。”皇太孙声音稚嫩,跪下请安的姿势被教导得有模有样。
“快起来,来让皇祖父瞧瞧。”皇上颤抖着伸出手,看着太孙那张肖像太子的脸,忍不住思念儿子。
“皇祖父,今日太傅教了一首诗。”说完,皇太孙就开始背诗。
皇上笑着听,听完夸奖皇太孙学习用功,还叮嘱其一定要勤学好问,每日都要好好做功课,将来做一个好帝王。
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是帝王,只是皇上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一下一下点头,倒是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