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今日看惋惋的神情,分明是不喜那男子,八成是有人觊觎惋惋,死缠烂打。”刘茵茵了解萧惋,她断不会做出有辱皇家颜面的事。
想到这里,刘茵茵又想起了自己哥哥,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知道自己哥哥心中爱慕萧惋,可惜皇上的赐婚来得太早,断了她哥哥的机会。
“小姐,左右那是长安郡主自己的事,您和郡主虽然较好,但也不用这般替郡主忧心。”丫鬟说。
刘茵茵不再想这件事,嘱咐厨房多做几道哥哥爱吃的菜。
*
又是几日过去,萧惋担心那个男子还会再出现,防备了几日,没什么动静,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
她的脚已经痊愈,今日想出去走走。
“听说新开了一家酒楼,有许多新的菜式,我们也去凑凑热闹。”萧惋心情很好,梳妆打扮之后便要出府。
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今日让问雪和半香同我出去吧。”
画扇面上一喜,“是。”
郡主这么说,便是原谅了两个丫鬟。
问雪几日没出屋子,从最初的心惊胆战,到后来的心灰意冷,她以为自己很快就要被郡主扫地出门了,谁知今日郡主点名让她陪着一起出门,她瞬间活了过来。
两人犯过错,得了郡主的原谅,做事小心翼翼地,格外仔细。
“怎么瘦了这么多?”马车上,萧惋看着问雪说。
问雪红了眼眶,低头不说话,半香替她回答:“这几日问雪都没睡好,也没什么食欲,现在郡主原谅她,估计过不了几日,又胖回来了。”
“半香,谁胖了?”问雪瞪眼看着半香。
“行了,一会儿带你们吃好吃的。”萧惋笑笑。
新店开张,老板很会做生意,所有菜品一律打五折,大堂人满为患,幸好萧惋提前定了包厢。
在萧惋进了包厢之后没多久,又有几位客人进了萧惋隔壁。
为首的人,身材魁梧,面色黝黑,脸上还有一道疤,让本就丑陋的面目更加狰狞,一副凶像。
这人正是温顾。
身后跟着的,是京城的几个官员,今日温顾请客,为的就是劝说几位捐粮。
包厢隔音很好,彼此间听不到谈话的声音,但是两扇门开合的间隙,温顾还是听见了隔壁传来的说笑声。
他见过萧惋两次,第一次记住了她的声音,第二次扛了她一路。
不知为何,此时,听见萧惋声音的一瞬,他脑中清晰地浮现出萧惋的面容,也不知道那件送她的衣裳,她穿没穿过。
第9章 九枝
门被关上,温顾的注意力回到面前的三位官员身上。
这三人,一位是户部尚书,一位是工部侍郎,还有一位是太子太傅。
这几人,家中世代为官,在京城根基很深,在朝中地位举重若轻,若是他们肯答应捐粮,那么其他官员一定会附和。
“几位大人,今日晚辈请几位来此的目的,便是商量有关捐粮的事情。”温顾开门见山,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谁都没说话。
温顾一回来便向皇上讨要赈灾粮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皇上迟迟不肯发粮,不是皇上冷血不体恤百姓,而是国库真的空得不剩什么了。
如今宫里的开支已经比起之前节省许多,只是温顾常年在外打仗,偶尔进宫一次,察觉不到罢了。
今日早朝,皇上说了南方灾情严重,从今日起,开始募捐。
贵族都是冷眼旁观,没人肯出头,都想着法子保全自己,温顾便约了这几位良知未泯的官员,希望能说动他们带头捐粮。
“如今南方闹饥荒,百姓苦不堪言,几位都是心怀天下的好官,此时出手救百姓于水火,这是有功于靖国的好事。”温顾是武将,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说什么大道理。
他面对着三个富有学识的老臣,说出口的话显得有些苍白,但是他已经尽力了。
对面的三人,又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为官这么多年,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就算他们捐粮,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百姓的感激吗?
贵族之间,盘根错节,这么多代下来,利益早已彼此相关,牵扯不清,其他贵族不愿意捐粮,若是他们带头捐了,必然遭人怨恨,百姓的感激是一时的,等到灾荒过去,家家户户过起了自己的日子,谁还会记得他们?
但是同僚之间的仇视就不同了。
人在官场上,是要讲人情的,若是得罪多了人,谁知道哪天就被人参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