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拙道:“从我辅佐先帝开始算起,至今四十余载,期间什么样的人不曾见过?除了赵昀,朝堂上不少官员都称我一声‘老师’,大都面上谦恭、嘴里调油,可我从来不会认为他们是真心敬我。咱们这些为官做宰的,为名来,为利往,熙熙攘攘凑在一处,看的不是谁有真心,是谁有本事。赵昀有本事,不论他使了什么阴私手段爬到这个位置,只要他能配得上,本太师就愿意给他一个立锥之地。”
张宗林沉默下来,不知该如何作答。
“倒是你”徐守拙却是唇角一弯,眼睛中有气定神闲的笑意,道,“淮州水患未消,你不想着做好你的分内之事,反而跑来太师府嚼舌根?张宗林,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
张宗林惶恐道:“下官、下官不敢!这是大公子的命令……”
谢知章见势正要赔罪,徐守拙对张宗林沉声道:“你也不必攀扯旁人。我想你是最近遇上了难事,又听闻肃王府与赵昀有些过节,这才拿着赵昀的把柄找上谢大公子,想以此换他助你一臂之力,是也不是?”
张宗林不想徐守拙如此洞若观火,不敢再隐瞒,战战兢兢地回道:“下官主持修建的河坝,今年发洪水的时候塌了,淹了十几号人……下官怕皇上查问起来,保不住脑袋,这才、这才……”
徐守拙哼笑一声,道:“弹劾你的折子还在我手底下压着,皇上还不知晓此事。”
张宗林一时大喜过望,忙叩首道:“只求太师手下留情,给下官指明一条生路!下官愿为您做牛做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守拙道:“自有用你的时候,不过往后少在我面前自作聪明。”
这话似是跟张宗林说,也似是跟谢知章说。
张宗林抹了抹额上的热汗,连忙称道:“是,下官再也不敢了。”
徐守拙道:“退下罢。”
张宗林再三跪拜,这才躬身退出了会客厅。
谢知章在旁看着,不得不暗暗佩服徐守拙为官的本事,他向徐守拙一鞠躬,道:“学生惭愧。”
“大公子,你让张宗林来告诉我这些事,无非是想借我的手除掉赵昀,借刀杀人这个法子不错,但你记着,在朝堂上杀人有两忌,一忌‘亲手’,二忌‘露锋’。”徐守拙顿了顿,又微微笑着问,“你知不知道庚寅年淮州府为什么会发生科举舞弊一事?”
这话问得奇怪,谢知章回答不上来。
徐守拙神秘莫测地一笑,道:“因为那年的主考官是裴文。”
谢知章道:“太师这话就更奇怪了,作弊的都是那些心术不正的考生,不论主考官是谁,他们总要作弊的。况且裴文品行清正,有他主考,旁人更不敢才是。”
徐守拙却道:“皇上一直嫌我掌权,有意抬举裴文上位,为了给他铺好一条亨通官路,那年就点了他去做淮州府的主考官。是我派人到考生中散布小道消息,说可以买通提调官刘项,提前拿到试题……你也知道的,世上总有人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就足以毁掉裴文。”
谢知章听着,后背隐隐发凉,这样的隐情他竟不知。
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
徐守拙不过是令人散布了几句消息而已,此后应试作弊的是那四名考生,监考失职的是裴文,冤死赵暄的是刘项,每个人都与徐守拙毫无干系,就算查也查不到他的头上。
谢知章这才明白,徐守拙说的杀人两忌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于无形中就斩断了裴文晋升的官路。
何况在走马川一战……
谢知章不敢再细想下去,抱扇拜道:“学生受教了。”
徐守拙却没有怪罪谁,转而问道:“我记得告诉过肃王爷,我们要想成大事,还需赵昀这样的人才。先前闻沧不喜欢他,一见面就针锋相对,可你是个稳重宽容的孩子,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怎么也想着自己人杀自己人呢?”
谢知章道:“赵昀是不是自己人还未可知。敢问太师,此次他去雪海关助阵,可曾请示过您?”
徐守拙道:“这事不必放在心上,皇上明面上对裴昱又打又罚,但心底一向疼爱他,这次派赵昀秘密前往襄助,本在意料之中。”
谢知章道:“可太师就不曾疑心过么,他一身通天的本事从何而来?先前闻沧提及过他的剑法却与那个人有些相似,若看长相也有三四分……”
“要不是长相有三四分像,皇上也不会见了他就肯如此重用。”徐守拙迟疑片刻,再问,“不过剑法一事,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