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蓦地笑起来,顺势将裴长淮带到自己怀里来。裴长淮没想他说动手就动手,不防地跌到他身上。
他们之间仿佛无需再做其他解释。赵昀吻了一下他的额头,似叹似笑:“知我者,唯裴长淮也。”
裴长淮给他挟抱着,两人姿势实在没个体统,赵昀又跟个哈儿狗似的在他颈间乱嗅乱闻,半晌,他说:“可我答应过你,我们再也不分开。”
裴长淮笑道:“难道还能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不成?”
赵昀一本正经地反问:“怎么就不能?你还想跟我分开?”
他的口吻强硬起来,裴长淮看他不是在开玩笑,于是也认真地回答他:“揽明,我们的心近在一处,天涯海角都不算分离。”
从前两人调情,只有裴长淮招架不住赵昀的份儿,现在赵昀也险些招架不住他。
“小侯爷这蛊惑人的本事越发见长。”赵昀按住裴长淮,与他痴缠着亲吻,“我们不单是心近,身上更近。”
赵昀附到他耳边说了两句荤话,哄着他行欢,齿间衔着裴长淮的手指又吮又咬,指尖上的酥麻一直传到他心里去。
裴长淮耳尖都红了,半晌才憋出一句:“狗东西……”
赵昀抱着他,笑得张扬肆意:“骂得好。”
翌日,赵昀准备启程,他将万泰等一众暗甲军留给裴长淮遣派,自己则率领三百轻骑,与卫风临一起南下回京。
赵昀离开以后,大梁进入雨季,就连雪海关也接连下过好几场雨。
裴长淮这日处理公务到深夜,身心有些疲惫,往常有赵昀陪着,耳边总没个安生,他似有说不尽的风流话,即便不说话,也会习惯性地晃荡他的玉坠子,令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听着雨声滴滴答答,裴长淮抬头欲问赵昀要不要喝口茶水,恍然发觉他不在身边,才知寂寞。
他取出赵昀送他的短笛,吹了一首《金擂鼓》,乃是他与赵昀在芙蓉楼初见时他听的那一首曲子。
曲至中途,营帐外忽然传来周铸的声音:“小侯爷。”
不等他准见,周铸就火急火燎地带着一个人闯了进来,道:“你看,谁来了!”
来人虽然披着蓑衣,但浑身还是被雨淋得湿透,头发、袍角都滴着水珠,狼狈得像只落汤鸡。
那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煞白的脸,他声音都在发抖,看着裴长淮唤道:“三叔。”
裴长淮一时惊疑不定:“元茂?你怎么来了?”
第117章 携玉龙(四)
裴元茂冷得瑟瑟发抖,见着裴长淮,似乎这一路辛苦都有了可以发泄的地方,上前抱住裴长淮,放声大哭道:“三叔,终于见到你了,三叔……”
裴长淮摸着他身体像块冰,恐他生病,拜托周铸备一碗驱寒的姜汤来,又拿出自己的衣裳给裴元茂换上。
裴元茂抱膝坐在小凳子上,裹上裴长淮的披风,捧着姜汤喝了小半碗,身子才渐渐暖过来。
裴长淮拿手巾擦着裴元茂湿漉漉的头发,见他情绪平复下来,适才问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裴元茂不知该如何说起,恍惚了一会儿,才将前因慢慢道来。
自从雪海关大捷的消息传回京都,正则侯府上下都在等裴长淮回来。
上次元劭在太师府不慎落水,弄丢了裴长淮送给他的风筝,得知三叔就快要回府,元劭就软声软语地来求裴元茂,求他帮忙扎个一模一样的风筝,以免三叔知道他弄丢风筝会生气。
纵然裴元茂再三跟弟弟解释裴长淮绝对不会因为这个生气,可元劭乌溜溜眼珠里全是愧疚,委屈得直掉眼泪,裴元茂拿弟弟没有办法,最后还是答应了。
那个风筝,裴元茂只记得一个大概的样子,那日他去集市中,专门找了一位扎风筝的巧匠请教学习。
他在坊间学做风筝一直学到黄昏时分,正准备乘轿回府时,一个戴帷帽的女子忽地闯进他的轿子中。
裴元茂被这不速之客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什么刺客,侯府的侍从也立刻擒拿住了那名女子,欲将她扯下轿子,审问来历。
待听到那女子痛呼的声音时,裴元茂就马上让他们放手了。
帷帽之下是一张清丽的脸,形容极其憔悴,正是数月不见的辛妙如。
她神色恐慌,也没想到竟这么巧,直接撞上裴元茂。
辛妙如似是捉住一根救命稻草,死死攥住裴元茂的衣裳,急喝道:“救我!求你帮我传个信给尚书府,让我爹爹来救我!你告诉他,我没有疯,也没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