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汉家的小娇夫_作者:酒窝蟹(106)

  立秋后。

  天气虽也炎热,可早晚却有了凉意。

  这一日,迎客楼门前树上的喜鹊一早就叫个不停。

  店小二跟王掌柜的说,“喜鹊叫,好事到。想必今儿必定生意红火。”

  这话说的也巧,晌午时分,一大队车马便到了龙门镇。

  驼铃悠悠而来,伴着浑厚的曲调。

  王掌柜的忙亲自迎了出来,也都是老熟人,他拍了拍商队领头□□的肩膀,“一年未见,强壮了不少啊。”

  □□留着大胡子,高鼻深目,碧绿的眼球格外的醒目。

  “大虎兄,别来无恙!今年生意如何?”

  王大虎笑着道:“只是糊口的小生意罢了,比不得你们南来北往的,赚的都是大钱。”

  他亲自泡了一壶好茶,替□□倒上。

  □□喝了一口,赞道:“好茶。”跟着又道:“往年倒还可以,今年只怕不行咯。”

  王大虎登时来了兴趣,在他边上坐下,问道:“此话怎讲?”他长日里待在龙门镇,除非必要去山阳县或是凉州城进货,鲜少出门。

  所有外间的消息,皆从过往客人的口中得知。

  □□是胡商,南来北往消息最是灵通。

  外头商队的人忙着在安置货物,给马喂草,□□身子往他这边靠了靠,悄声道:“这天下要乱了!”

  王大虎大惊。

  这天下乱了,那还了得?

  “消息可准确?”

  □□梗着脖子道:“怎么不准确?今年我们不打算去南方了,至多到京城,等货物一脱手,再带些货物便回去了。”

  说到南方,王大虎又想起先头程宴平交代的事,忙喊了人去了学堂。

  王大虎见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鼻尖都冒了汗。

  元光帝登基都三、四年了,怎的就要天下大乱了呢?

  □□见他不信,又道:“我们的人前些日子接到了消息,说是二皇子于岭南一带起义,又联合川蜀邓氏和湖广李氏,一路挥兵北上。”

  王大虎听的直咋舌。

  先头夺嫡之乱,现在的元光帝也就是当时的七皇子,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抢来的帝位,如今二皇子也算是师出有名,只元光帝登基将近四载,倒也颇有根基。

  若是真乱起来,只怕没个三五年是不能消停了。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

  □□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我的好朋友,若是战乱到了这里,你可以到漠北去找我。”

  王大虎胡乱着道了谢。

  有道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他如今都这把岁数了,故土难离,哪里还想着背井离乡去逃难呢?

  ......

  程宴平在学堂里上课。

  赵吼便守在窗下,外头的日头很好,明晃晃的透过天井照下来一小块,周遭都是漆红的圆柱,也得亏有这些光亮,若是到了晚上定会阴森森的。

  他靠坐在窗下,耳边是朗朗的读书声。

  程宴平在前头领读一句,学生们在后头跟读一句。程宴平读的时候字正腔圆,声音很好听,轮到学生们读的时候不整齐也就算了,口音更是千奇百怪。

  赵吼想,他平日里跟程宴平说话也是这个样子的吗?

  课间休息的时候,程宴平走了过来,嗔怪着道:“不是让你别过来了吗?怎的又来了?”

  赵吼一想起鲍三的事,便心有余悸。

  虽知道程宴平在龙门镇应该不会出事,可心里总觉得不放心,若不是亲眼见着他安好,饶就算他在忙活其他的事,那也是心神不安。

  早起他去菜地里除草的时候,便就是如此。

  还险些锄到了自己的脚。

  程宴平奈何不了他,一扭身便回了学堂内。

  迎客楼的人来送信时,程宴平正让学生们在临摹写字,听闻胡商来了,他只匆匆丢下一句“认真写”便匆匆的出了祠堂。

  赵吼一把将他拉住,“你慢些跑,那些胡商既要歇脚,不会那么快就走了。”

  程宴平冲着他笑了笑。

  关心则乱,倒是把这茬给忘了,等到了迎客楼门前的时候,正瞧见商队的人在搬货物,木箱子里的琉璃杯造型奇特,在日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还有香料,各类的宝石以及地毯等等。

  程宴平看的目不暇接,从前在京城时便听闻胡商多有各种新奇的物件,且那时京中的酒肆中,也有胡姬,这些胡姬个个身材高挑,能歌善舞。

  王大虎见程宴平来了,便出来迎接,又对着□□介绍道:“这位是我们龙门镇的教书先生,程先生,那可是从京城里来的,学问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