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_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145)

  这东西一出来,沈黎就打算扩大生产,将打谷机卖到大昭的各个地方。

  王宿这次来燕回,就是专门为了进打谷机做准备的。这东西一出来,就注定会遭到绝大多数商贩的哄抢,事实上,已经有胡商运到长安高价卖出去了。不过王宿也并不打算低价卖掉,第一是因为打谷机其实会买它的人少,它的成本摆在面前,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

  “打谷机你打算进多少?”王宁问与他一起来燕回县的商贩,他也不清楚订多少合适,打谷机生产数量少,而且体积太过庞大,运到长安去,实在不方便,他可能不会进太多。

  那商贩笑道:“我啊,帮我爹娘买一架,净够了。这东西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我爹娘家里有一架,就能叫村里的人到我家借用。借用的时候,随便给我爹娘舀半升粟米,秋收的时候也能得不少粮食了。爹娘年纪大了,田活干不了,心里空落落的,家里有个打谷机,村人对他们也能多一份客气,愿意跟他们讲讲话。”关键他总做卖毛线衣的生意,自然不会跟打谷机有什么太多的牵扯。

  王宁家里住在长安城内,他本事比他老子大,把家里的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老哥是个孝顺人,就是我爹不做田活,咱家要这个没用。那我进两架,在店门口卖着试试,说不定粮店愿意买。”

  王宁喜欢到燕回县做生意,食宿都能叫他心里舒坦。燕回县的人都憨厚大方,不多计较。相同价钱的饭食,这里的份量几乎是别的地方的两倍。

  燕回县卖打谷机的伙计道:“小兄弟此言差矣,我们这里的打谷机,那可是人人争着买的!咱们大昭的权贵和地主还少吗?不说地主了,每个村都至少得有两台打谷机呢!咱们燕回县,都有五大镇,一十六村,别的地方村子镇子只会更多。怎么也能卖出不少的。我看进个十台,沿途您就能卖掉了。”

  王宁一听,觉得有道理。他是怕赔钱,不过既然打谷机行情好,那多进几台,不是什么大事。

  打谷机这东西,不是什么消耗品。只要收好了,用个五年十年不成问题。但是有老鼠啃食,那肯定容易坏。

  不少工匠花钱请教燕回县的工匠,这打谷机怎么修理,燕回县的人也不吝啬,很快就将修理方式讲清楚了。这些工匠后来归家,挂上可以修理玉米脱粒机,打谷机的牌子,一年靠着修理这些东西,也能赚不少钱。

  “啧,沈县令可真是厉害,打谷机被燕回的一个楚姓工匠做出来了,他立马上表皇帝,将燕回楚氏上报给皇帝,这打谷机上就刻着‘工匠楚河出品’,这楚河真是走运,他的名字,要流芳百世了。”

  “何止?他家被皇帝召到长安皇宫去了,教宫中的工匠做打谷机,好处拿得手软!谁不眼红?”王宁看着同行的人眼里都是羡慕,对自己说出来的话产生的效果满意了。工匠都可以看到皇宫内部的雄伟,他们连在皇城门口驻足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不羡慕?

  “工匠们现在是卯足了劲儿搞出新奇玩意儿,前些天,我听说还有人在研究将棉籽和棉花分开的机器,就是不知能不能做到。”

  王宁笑道:“管他呢,做出来咱就买!现在谁家不种棉花树?”一树的棉花就是十斤重的被子,好几床的床单,若是有东西可以自动剥棉花籽,那老百姓咬咬牙都会买的。

  沈黎看到打谷机卖得不错,也就满意了。沈家村的打谷机自然是他送回去的,他爹年前回去过一趟,他的几个厂子,都出过乱子,可是没等问题发酵,制造问题的人就都被赶走了。所以送些有用的东西回村,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开春,沈黎接收到世子给他的一些植物的苗,他专门修了苗圃,把它们种下去。

  “也不知道能种出个什么东西来。”沈黎将一些看起来就是藤蔓类的植物用木棍将它们支起来。有些植物看起来奇形怪状的,也不知道是个啥。

  还有的,沈黎一眼就看出来是什么了,没想到世子居然能找到多肉。从信里看,这东西貌似是一个昆仑奴为了摆脱卖他的人牙子,遇到世子特地进献的。

  沈黎觉得多肉还挺可爱的,也好养。培育出来,想开花店的人可以找他要多肉种子,这东西长得可爱,应该有许多女子喜欢。

  还有的,估计就是些果树了。有些是沈黎听说过,但是不曾见过的树,比如奶果树。

  送过来的奶果树还是树苗,至少得种个十年才能吃到传说中的奶果。不过世子给他寄了一匣子奶果,吃着有点像奶味的枣子,但比枣子的果肉细腻,个头也比枣子大些。好吃确实好吃,就是据说这东西还得精细地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