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_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271)

  若是沈黎在这里,恐怕都要被这番话震惊了。他三十七度的嘴巴,是如何说出让安王冻得发颤的冰冷的话的?

  安王顿时被气了个仰倒,他指着闻柏鹤,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

  安王再一次被闻柏鹤气走,他心里其实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总也不死心,想要挣扎一下。

  不过沈黎乃是男子,自然不可以以妃字称呼,所以自从宗室松口,甚至已经暗暗为了世子的婚事做准备时,礼部就开始给在世子妃之位的男子拟定一个新的称呼——同世子。在地位上,稍微比世子低一些,但是听起来就好听很多。

  闻柏鹤就非常满意,他生怕在称呼上唐突了沈黎,同世子的称呼就是最合适的了。既不女气,也能跟世子之称匹配得上。

  订婚的旨意,正在前往幽州的路上。沈黎还没看见圣旨的仪仗,就提前收到了荣王殿下的长信。长信上讲了世子气走安王的各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及宣帝逼迫宗室认同这门亲事的各种骚操作。

  沈黎想起世子说话时固执的表情,就忍不住从心里泛起甜味。

  而陛下,沈黎也不由得感叹,太腹黑了,不愧是大昭最高级领导人。

  宗室大多欠国库许多银钱,按照规定,一定数额的钱是要按照一定时间归还的。只是那些宗族长老们,早就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哪里有钱还国库的钱呢?所以一时和朝廷僵持下来了。

  宣帝每天不是提婚事,就是催债。有的没钱还账,还极为机灵的宗室子弟,就赶紧附和宣帝,同意世子迎娶沈黎,他们就得到了宣帝的暂缓归还债务的旨意。

  宗室们慌了,这招数,这手段,不愧是坐稳皇位的宣帝。一柔一硬,就将他们耍得团团转。而且,这已经是宣帝这几年来很温和的手段了。他们知道,这就是一个信号,如果不按照宣帝的意思来,那么宣帝就不会想着催债了,说不准就是抄家和削除爵位。

  硬茬们一开始还算顽固,但是瞅着自家的孩子,一个个成器得少,败家的多,世子比他们家的子孙后辈有出息得多,何必为了这件事,得罪陛下,得罪世子,还害了自家这些倒霉孩子们呢?于是反对的那一派,现在大多也只是做做样子,为了一点点面子,还像之前那样激烈反对的,已经是很少很少了。

  宣帝看着时机成熟了,就立马下了诏令,赐婚!宫中近年来喜事不多,况且他收了沈家那么多银钱,确实得为沈小子的亲事多做些准备。于是和皇后商量,多给沈黎一些恩典,叫他好生感怀皇室的恩典,永远效忠他们大昭。

  皇后自然点头称是,她的女儿闻蕴,本来就与沈黎交好。与沈黎打好交道,等于既拉拢了皇帝心目中的能臣,又拉拢了皇帝宠信的闻柏鹤,这样她的蕴儿在她死后,也能有扶持着她的人。所以,皇帝如今要给沈黎恩典,她只会在一旁表示赞同,并且适当给沈黎多谋一些好处。

  “陛下,我看,沈黎那孩子,以后预计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只给他本人丹书铁券意义不大,不如直接给沈黎父亲这一支血脉,惠及沈黎的侄子侄女,好叫沈黎感念陛下的恩德,对陛下尽心尽力。”

  宣帝犹豫了一下,丹书铁券本来就不是轻易给的,这是比免死金牌更加权威的存在。一般给沈黎组成的宗族是最合适的,但是沈黎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后代,所以丹书铁券居然只能保住沈黎一个人的性命,这是不合理的。皇后说的也有道理,宣帝沉吟半晌,最终还是同意了。

  皇后本来不觉得陛下这种多疑的性格会同意她的提议,没想到这样简单就同意了,这让她坚定了与沈黎交好的念头,也重新认识到沈黎在宣帝心目中的地位。

  恐怕沈黎在宣帝心里的位置,要比一些不受宠的皇子还要重要一些。

第148章

  “老爷, 王府给的纳采之礼送过来了。两对大雁,两对玉壶、两匹红狐裘、两顶玉冠。寻常只要两对大雁即可,可是世子非要多添上几样。”管家恭敬地将礼物呈上, 小心地看着沈来秋的面色。

  他们家大公子就这样成为了半个皇室中人, 只是农户出生的沈来秋面上带着微笑,丝毫不觉得儿子成为王府的男妻是什么值得欣喜若狂的好事情。

  不过管家只当自家老爷荣辱不惊, 越发有气度了, 暗自心里感叹, 难怪人家能当老爷,可以有这样好的儿子,而自己只是个当管家的料。人人都说同人不同命, 这话乍一听没问题, 其实道理不大对。他与老爷都曾经是庄户人,可他就不能有老爷这个命。首先心性就不如人家沉稳,看看,儿子都成为半个皇室宗族的人了, 老爷还是面不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