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听来的消息,说是你和怀淳闹了不快,二人还吵了一架?”严儒理有些担心他。
贺招远他们不知道,但是严儒理知道柏砚与怀淳的关系如何,所以他现在不免胡思乱想起来。
“若真是吵一架还好了……”柏砚叹了口气,“不说这个了,一时半会儿我也说不清楚,倒是忘了问,薛正鸣那边怎么样了?”
柏砚用了个笨法子,虽然后续他无暇顾及,但是比起坐以待毙要好多了。
严儒理听他说这个,面色终于好了些,“正鸣他现在也不知道是被揍醒了还是想通了,倒是没有再胡说八道了,薛世子那日闯进大理寺,事情……闹得有些大,惊动了大理寺卿,陛下那边居然也开口问了,现在他是四处都有眼睛盯着,所以别人想要做什么也不好出手。”
柏砚知道这个法子有点损,但是就目前来看,倒是很有用。
严儒理也明白了柏砚的意思。
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薛正鸣虽然被抓进大牢,但是知道内情的都清楚,他本质上并没有犯什么罪大恶极的罪名,所以事情闹得越大,知道的人越多,审问他的过程就更明朗,即便怀淳或者允太师想掺一脚,也不容易动手。
至于薛惰强行闯进大理寺打人的事情,那就更不是事了。
毕竟,薛惰是太后的侄孙,当年太后在孙辈里最喜欢的就是薛惰,虽然现在太后已经薨逝,但是她余威犹在,皇帝就算是看在太后的面上也不好处置薛惰。
柏砚就是因着这点才专门去找了薛惰,而且只要薛惰咬紧只说是自己是去报私仇,谁能往他头上安罪名,最后至多被冠上一个嚣张跋扈,故作非为的名头。
对此,薛惰似乎还乐在其中。
“薛正鸣那家伙我老早就想揍他了,而且小爷我以前也不是没有被人碎嘴过,现在真要来寻我的罪名,也无所谓,反正陛下是护着我的,而且再不济还有我爹娘……堂堂大梁最尊贵的公主,若是儿子都被欺负了,我娘只会觉得丢人。”
严儒理、贺招远:“……”
“这一次的确多亏薛世子。”柏砚俯身一揖,薛惰一见他行礼,登时脸红脖子粗,“哎,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
柏砚打断他,“毋管世子此次有没有受到责罚,近些日子你还是小心些。毕竟乱了允太师和……怀淳的事儿,万一……”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薛惰也听进去了,几人又说了会儿话,柏砚便催他们离开。
临走时他又将贺招远唤住。
贺招远疑惑地转头,“还有什么事情要嘱咐吗?”
柏砚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摇头,“没有。”
严儒理在一边看得清楚,他试探着开口,“你被关在北镇抚司的消息迟早会传到他耳朵里去,现在瞒着也只会让他知道后更加生气。”
柏砚不语。
“他曾经给我说过一次,”贺招远忽然开口,“他说你一贯只是什么事都自己捱着,后来他便自己反省,是不是因着他没有给你足够的依托感,所以让你不敢放松片刻。”
柏砚怔住,过了会儿才开口,“告诉他,该是哪日成亲便是哪日,我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他等了。”
说完他就转身,严儒理分明注意到他袖下紧捏着的拳头。
曾经他也问过柏砚,为何偏偏就是非萧九秦不可,起初柏砚回避不说,后来有一次他醉酒,严儒理从他口中听到的却只有“萧九秦”三个字,遂一切就都明了了。
哪里是谁等着谁,分明这二人此生便没有别的人可以插/进。
第85章 回京 老子的人还轮不到他来处置!……
曾玄到郢都的那天, 贺招远的信经了数人的手,最后才到萧九秦手里。
“侯爷?”身旁的人看他脸色骤变,一慌。
萧九秦没有回答, 飞身上马,一边吩咐身后的人,一边往官道赶。
“侯爷!”打头碰到温知府,萧九秦一拉缰绳,旁的不论, 直接道,“我现在要赶回郢都,剩下的都已差不多处理好了, 现在只需找人看着。”
他说的是矿山一事,除此之外,有关火器营的督造,他也已经将最关键的厘清, 本来也不必这样仓促回去,但是那一直书信彻底乱了他的心。
“不知侯爷有什么要事,这么仓促, 火器营一事不可马虎, 侯爷您……”
“别的都可以搁置, 唯有此事不可。”萧九秦说完马鞭一挥,疾驰而去。
另一头, 柏砚虽是被关起来,但是每日都被人好吃好喝的供起来,怀淳也像是刻意避着他,除了最开始的那一次,再没有来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