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郎的市井生活_作者:欲来迟(154)

  说完盛莺还淡淡地叹了口气,“从前最需要三叔母帮忙的时候……唉,都过去了,恐怕三叔母那会儿也有自己的家事要忙,我弟弟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再不用劳烦三叔母了,三叔母你呀就在家好好享享子女福吧。”

  盛家二房和四房都比较老实,听盛莺话里话外多有埋怨从前的意思,心中羞愧,不敢再捞好处了。

  只三房的左右看看,想拉个帮手,“那就好,莺姐儿忙得过来就好,那娘可有什么要留给儿媳吗?怎么说,二嫂也照顾了娘这么些年呢……”

  盛莺扬声呼唤下人,“都抬上来吧。”

  看着欣喜的三叔母,盛莺翻了个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后,才说道:“这是乔儿两口子体恤长辈备的礼物,二叔母家多了五百两银子,为的是什么,也不必我说了。”

  盛老太太掌家一辈子,也拿出气势来说道:“今儿一家人坐在一起,娘有话不得不交代你们,你们别看婚宴外面送了多少礼物来了,这些将来我孙儿是会一笔一笔还回去的!现在整个江州,谁不知道我孙儿的义兄是王大人?连知府老爷也赏脸来吃杯喜酒,你们记好了!谁都不允许借着我孙儿的名声收礼,若让我孙儿难做,咱们老盛家谁也别想好!”

  等盛家这三房叔叔叔母回了龙井村,乔知舒才听盛尧说了这些事。

  盛尧宠着人道:“谁家娇娇弱弱的小夫郎?刚进门,竟都有长姐给撑腰了?过来夫君抱抱。”

  要说幸福,莫过于被夫君宠爱,和被夫君的家人当亲人一样疼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要完结了,后面会有生子养崽!

  (我还是没太搞懂,现在耽文小夫郎都不生子了吗?书名有小夫郎三个字,也需要生子排雷吗?我要不要文案标明一下……)

第53章

  琴棋书画, 诗酒花茶,是大庆朝文人热衷的雅趣。其中,茶尤为特殊, 柴米油盐酱醋茶体现出茶是介于生活琐事和文人情怀之间的,可雅可俗。

  绝大多数百姓喝的是散茶, 需要长途跋涉运送过去北疆的是砖茶,剩下的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俱都享用团茶。

  重金之下必有才人,乔知舒财大气粗聘了一帮制团茶的高手, 他自己也跟着研制,为了制茶, 甚至冷落了新婚丈夫。

  跟着这些团茶手艺人,他了解到, 要做团茶一定要采晴天的茶叶,鲜叶先浸水,后蒸。蒸熟后烘干, 再研磨成末,后用模具压成一团饼,就成了工艺复杂耗时耗力的团茶。

  这日,乔知舒穿着耐脏的灰白麻衣,跟着手艺人烘茶,听小丫鬟来报, “大东家回来了。”

  乔知舒问:“哥哥找我?”

  小丫鬟摇了摇头, “大东家只让我来支会您一声。”

  乔知舒笑了笑, 这话到了他耳朵里, 就是‘告儿你我回来了,爱来不来,自己算算都冷落我多少天了?’

  “行, 那我找他去。”他将手上的活儿交给工人,理了理袖子去哄夫君。

  出了烘房,看到盛老太太在院子里遛弯,身后跟着两个婢子,她们手上端着糖饼和油果。

  “奶奶,这是要去哪儿啊?”乔知舒过去把奶奶扶着。

  老太太笑了笑,“去树底下坐会儿。”

  院子大了,老太太喜欢到处走,最近喜欢去茶坊门口的老槐树底下纳凉,看行人,给街坊小孩儿送果子吃。

  “好,奶奶明儿跟我去茶楼听戏吧?”

  老太太问:“乔儿忙完啦?”

  乔知舒说忙完了,盛老太太才点头答应了。老太太就怕自己生病,所以前段时间看乔儿、岗儿都忙,大孙儿盛尧总要出去赴约,她就不敢满府城的逛了,盛莺是请不动她的,她自己是生怕出点子好歹,叫几个孩子担心。

  老太太放心了,“好,听戏好,乔儿,听沉香寻母。”

  “……”乔知舒又好笑又无奈,“都听八回了,奶奶听不腻啊?”

  老太太摆摆手就是笑,小步小步由乔知舒扶着坐老槐树底下了,藤椅轻轻摇晃,挡住了刺眼的太阳光。

  乔知舒吩咐下人守好老太太,进茶坊去找盛尧。

  谁知去的不巧,盛尧正在和老詹头等几个下属看地图议事。

  盛尧指着地图说:“盛京传来消息,外孟向我朝进贡西洋照身镜和马匹,有意效仿乌兰国,三年一贡与我朝贸易往来。”

  老詹头怪笑一声:“哼,这帮毛子是看到甜头了。”

  乌兰国进贡些小玩意儿,庆隆帝直接以昂贵的茶叶、锦缎做回礼,乌兰得了大便宜,年年来贡,把南边的外孟给馋的直瞪眼,今年是终于逮着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