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郎的市井生活_作者:欲来迟(38)

  孙鸿润应声接话,“好,是该在家中备些肉了,明早我去多买些回来,去年的茶叶钱小舅都收回了,你们这几个小家伙就敞开了肚皮吃,多长些膘好过冬。”

  庆朝的房屋结构不耐寒,对于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挺过冬季是个可怕的困难。

  孙家的气氛和盛家是两个极端,孙家男女不分席,亲情浓厚。

  乔知舒在这里感受到了亲人的关怀和温暖,长辈们都温柔地撵他去玩,比他大几个月的胜哥待他如亲,六岁的嫣妹妹更是娇俏唤他小哥,总一副笑脸。

  明明入了秋,乔知舒的心里却如夏日一般艳阳高挂,将他的心窝子烘得暖暖的。

  吃完饭,乔知舒帮着端盘收碗,舅娘陶氏挡了去,“去找你哥哥玩耍去,你才八岁,家里哪就用得小娃儿做事了?”

  说完陶氏就唤了家中奴仆来,她二人合力很快就将正厅收拾干净了。

**

  那边盛尧跟小舅去将家中捕猎工具翻找出来,俩人就坐在稻场收拾,下午上山捉野兔。

  孙家大院子外面还有一块大空地,通常用来打稻谷,和晒茶,这块空地被叫做稻场。

  长辈不让乔知舒干活,他闲着没事做便蹭出院子去稻场粘着他哥哥。

  孙胜过去拉他,“乔儿弟弟,我给你打冬枣吃。”

  盛尧拍了拍乔知舒的小屁股,撵他去和同龄孩子玩儿。

  “跟你胜哥去,多打几个,哥也吃。”

  乔知舒撑着膝盖站起来,把胜哥伸向自己的手握住了,小声唤人:“胜哥。”

  “走!你跟妹妹捡,我来打!”

  孙胜虽也是个小哥儿,但是随他爹,皮实粗犷,上蹿下跳特别爱玩。

  六岁的孙含嫣腰上挎着一个小竹篓,往常是用来采茶的,这会儿她给背着在稻场边的枣树下跑来跑去,捡了枣子就捏着啃了起来。

  乔知舒接过胜哥递来的小竹篓,学着妹妹垮上了。

  三个小家伙齐心协力打了小半筐冬枣,围着坐在地上扒拉,比谁的枣更红,谁的枣个儿大,谁的枣更甜。在这一声声的童言童语中,孩子之间的友谊在悄然滋长。

  盛尧和孙鸿润收拾好了,准备出发,他三两步走去弹了弹乔知舒脑袋上的羊角。

  乔知舒昂头看哥哥,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小手举着两个大冬枣,“哥哥,好甜好甜!”

  盛尧接过来,俩枣被小家伙握在手里有一会儿了,都捂热了。小不点子还知道给自己藏好的,盛尧失笑,咬了一口冬枣,又脆又甜。

  “我跟小舅上后山挖几个陷阱捉兔子,你在家跟胜哥玩。”盛尧又对小表弟交代了一句,“胜儿,他要是困了,你领他上我屋睡觉,他不知道路。”

  孙胜扑去一旁父亲腿上,“爹,我也要去。”

  乔知舒也去抱哥哥,“哥哥,我跟着去好不?”

  ……秋猎变成五人队伍,大黑狗开路,俩大人打头阵,孙含嫣牵着乔知舒,乔知舒牵着孙胜,仨萝卜头把两个大人死死跟着。

  秋天打猎是民间传统,百姓渴望在秋季获得更多的食物储备好过冬。对于小动物来说,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它们要出洞觅食。

  盛尧他们不是专业的猎户,捉野兔的手段也就是挖陷阱,然后铺枯枝,上面再放一些萝卜叶子,最后附近插个棍子做记号就完事了。

  大人设陷阱,孙胜就领着弟弟妹妹在附近挖树根。

  土包子乔知舒什么都不认识,看大黑狗也跟着胜哥在刨土,他不解地问:“胜哥,这是啥呀?”

  孙胜蛮力掰断了一小节树根一样的东西,他举到鼻子下闻了闻,然后高兴地说:“是葛根,弟弟你去找我爹要一个小锄头来。”

  乔知舒回头,他已经看不到两个大人了,他迷路过,他害怕。

  孙胜等不及,扯着嗓子喊:“爹!我找到葛根啦!”

  孙鸿润也扬起声音回应,“哦!”

  就这一瞬,乔知舒突然开朗,这里没有人要丢下自己,前方还有抱自己下山的盛尧,他不需要害怕。

  “哥哥!”乔知舒一边跑一边喊,声音还有点喘。

  “欸。”盛尧捏着刨坑的锄头,几步出现在了乔知舒的视线里,他高大的身影将照射进来的太阳光挡了个瓷实,但是他就是乔知舒的光。

  乔知舒踩地枯叶‘卡吱卡吱’作响,他扬起笑脸,扑去抱着盛尧的腰身,“哈哈哈……”

  盛尧手上都是土,双手张开晾在一旁没抱他,“傻乐什么呢?葛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