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年跌倒时,他就觉得奇怪,罗锦年虽文不成,但也绝不是武不就。他是真真切切的喜爱习武,酷暑寒冬早练晚训从未放松一刻,这些宋凌都看在眼中。
他绝不可能因为踩到一颗石子就下盘不稳,必然另有原由。
罗锦年眼神追随着黄果一路撞到墙上,滚动的黄果与石子重叠,他眼前仿佛出现一副场景。
满脸焦急的黄知翁带着他看若珍宝的石子,站在对面石墙边,一颗石子不慎掉落他也来不及,或者不敢去寻。
石子撞在衣箱下木凳上,因过于袖珍被凳脚抵住。
“咯吱!”
突如其来的响动将罗锦年从沉思中拉回,他猛的抬头看向声音传来处。
只见宋凌单手按在一块石砖上,而他身前地面上赫然出现一黑黝黝的洞口!
别有洞天!
第64章 百相(十三)
法事做过一轮,僧众与道士被候在一旁的下人引往偏厅休息。
另有四位身涂朱砂,头戴白麻,大冬天仍赤裸着胳膊的精壮汉子。分列棺椁四角,曲腿下腰,嘿一声喊起号子,抬棺而起往提前布置好的灵堂去。
灵堂遍布烛火,幽幽暗暗。
杜老爷为防独子尸身有损,置冰灵堂,甫一开门与外头冷气一交杂,直冻肺腑。
汉子将棺椁放好,口中哈出白气,抖着腿往外走。
等灵台再无生人后,一道人影自挂在梁上的白色帷幔后闪出。
呼吸间就来到棺椁附近,他手按在棺盖上,手臂发力,手背上青筋爆起,缓缓推开了沉重棺盖。
杜少伤遗体暴露在他眼前。
棺中之人,发丝用蜡油一丝不苟的梳在脑后,以玉冠束起,眉发染白霜。
双目紧闭,唇脸皆白。
双手交合放在胸前。
藏在灵堂之人面容被烛火照亮,正是当夜替宋凌引开青葙庄追兵的同羽。
他摆脱追兵后并未去寻宋凌,反而按照宋凌吩咐暗藏在青葙庄内,以做后手。
昨日后半夜,他躲在暗处窥见杜老爷护送杜少伤尸体回府,又于仆从交谈中得知,杜少伤是亡于两位歹徒之手。
中计了。
不过,他相信主子自能应对,而他要做的就是趁乱验尸!
等待许久,终于让他等到寸步不离的杜老爷突然出庄,这是天赐良机。
同羽探手,小心翼翼解开杜少伤衣物。
他目光在光裸的上半身游移,被左胸上四寸长的剑伤吸引注意力,伤口狭长,但伤口极薄,仅有三分。
这就是致命伤,一剑穿心,绝无幸理。
同羽将尸体衣物穿好,把尸体合在胸膛的双手分开,在手腕按了按。
硬了,全身僵直,死亡时间当在十二个时辰到二十四个时辰间。
他又矮身轻嗅,眉头皱起,没有异味。若杜少伤是昨夜后半夜死的,那但现在,已过了将近十二个时辰,怎没有异味?
难道是下人替尸体除臭了?可是再好的香料也做不到现在这般毫无尸臭啊?同羽暂且按下心中疑惑,估算着仆从进来换灯烛的时间,准备先离开灵堂。
起身时,手指在丝绸寿衣上一划而过,指尖触感冰凉光滑,凉意顺着手尖直抵大脑,他像被雷劈中,手指不可控的颤抖起来。
他起身的动作猛的一顿,单手按在棺边,另一手猛的拉开寿衣,目光紧紧锁定在左胸伤口上。
以伤口推断,凶器当为一柄长剑,剑宽四寸上下,厚为三分。
这个形制的剑器,可是官家才能炼制啊,也从不在民间流通,仅供皇都禁卫。
礼朝对兵器炼制与买卖管制极严,只有得了官家许可的皇商才能售卖兵器。
民间流通的兵器也有讲究,就拿剑器举列子,礼朝大法明律上有规定,民间剑器宽不得超三寸,厚不可少于七分。
难道杀死杜少伤之人是官府的人?
同羽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突然灵堂外有细碎的脚步声响起,他手脚麻利的替杜少伤穿好寿衣,合上棺椁。
脚尖点地,如同一只灵猫翻上房梁,半点声响都未发出。
两名小丫鬟提着装满蜡烛的竹篮并肩入内,待她们换好灯烛,掩好门窗后同羽才从房梁上滑了下来,消失在灵堂。
看着凭空出现的地道,罗锦年难掩惊愕,脱口而出:“你怎知地基不是平的?”
宋凌俯身往黑洞洞的地道内看去,随口解答罗锦年疑惑。
“青葙庄四面环山,地形凹陷,雨雪难排,汇聚于此常年积泡,自然土质松软。地基不稳也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