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迈过门槛,一眼就看见掌柜的,他佝偻着身子做贼样靠近柜台:“有两个人来询问杜少伤。”
掌柜的昏沉的眼睛闪过一道精光,他拔下一颗算珠扔给守卫。
守卫忙不迭收下,离开了灯笼铺。
见他离开,掌柜的吆喝了一声:“忠子你小子莫偷懒,好好招揽客人,今日再没进账,你这月的工钱就别想了。”
叫忠子的长工吊着嗓子应了声,被寒风吹得一个哆嗦,弯弯扭扭的站起,半死不活的吆喝道:“灯笼,卖灯笼,全上京最好的灯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哟。”
他翻了个白眼,心里淬了掌柜的满脸,就你这破灯笼,二两银子一个,傻蛋才上你的当。
声音越吊越长,听着像奔丧。
掌柜的进入后院杂物房,取出一张白纸走到屋檐下,打开挂在屋檐下的鸟笼,将白纸装在绑在信鸽腿上的竹节内。
拍了拍信鸽翅膀,信鸽从他手臂上振翅高飞。
门口的长工吆喝了一阵,侧头偷偷往铺里瞄了眼,见掌柜的不见踪影。顺手将大黄狗拴在门口,蹑手蹑脚的进了铺子。
他蹲在柜台下,拉开木箱拿出一本账本细细翻看,半晌后他倒吸一口凉气。
他虽不会算账,但账本上大片大片的朱砂红还是看得懂,全是负账!
将账本随意扔在地上,越看越来气,忍不住破口大骂:“你个龟孙自己都快穷得去当兔儿爷,拖欠老子半年的工钱,原来是一直吊着老子,我给艹你祖宗十八代!”
他在账本上重重踩了几脚,心中生起豪气干云,转身出门,解下大黄狗的链子,牵着狗扬长而去。
不干了!
冷风自翻书,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账本似被一只无形之手翻开,露出第一页以墨勾勒的,大大的罗字。
信鸽直入青葙庄,被一双藏在阴影中的素手接住。
宋凌坐在茶社里,台子上正在唱梅三娘。
梅三娘原是江东的曲目,传到上京后也颇受欢迎。
讲的是一位女子新婚第二日夫君便暴毙身亡,她为夫君守寡二十年,奉养公婆拉扯小叔子,做针线活供养一家人,最终熬瞎了双眼。
最后小叔子高中探花郎,迎娶高门贵女,她自认身卑体贱,又是寡妇,恐冲撞贵女。
最终自请入庵堂,为先夫守灵,直至身亡。
被奉为女子贤淑典范,传唱不绝。
咿呀声不断,罗锦年向来不爱听这些,止不住的犯困,他用手支着下巴:“这梅三娘为何不买些丫鬟婆子帮她料理家务事,非得熬瞎自己双目。”
见宋凌不理他,他也不恼换了个姿势接着道:“至于为先夫守灵,她大可以在皇觉寺点一盏长明灯,每季多捐些香油钱,自有和尚法师帮忙照看。香油钱多些,还能有高僧大德日日诵经。”
宋凌摩挲着杯沿,终于舍得看一眼罗锦年,暗叹一声,何不食肉糜。
只这一眼,罗锦年更来劲儿了,继续发表自己的高见:“最不当人子的就是她那小叔子,叫啥来着?”他嫌弃的看向自己衣袖上的污渍,将手臂收回放在腿上,再不肯支着桌面:“管他姓甚名谁,反正不是个东西。他堂堂男子汉,有的是路子养活一家人,他却心安理得的吸食嫂子骨血,最后还把嫂子扫地出门。真该被乱刀砍死!”
“如果是我,定不会让梅三娘受半点委屈。”
是,你只会饿死街头,宋凌并接话,只浅浅一笑轻呷杯中粗茶。茶杯刚碰到嘴唇,罗锦年突然怪叫一声,劈手夺下:“你可知这茶杯多少人用过?”他将茶杯放在桌角,只允许它远远藏在视野外,看一眼都嫌弃。
正巧这时台上的戏唱到了梅三娘自请入庵堂,梅三娘是由男子反串,正旦的嗓子吊得极高,最后是一声花腔
妾愿入庵堂,唯盼阿娘阿父福寿绵长。
“这位爷你托我打听的都打听到了。”一带着瓜皮小帽的包打听顺着人缝溜了进来。
宋凌并不避讳周围茶客,拿出一包铜板扔给他:“就在这说。”
“好嘞!”
第77章 百相(二十六)
落脚的宅院内。
罗锦年懊恼道:“我们来迟了,线索早被清理干净,白跑一趟。”他换了身熏得香喷喷的锦袍,搬了张小榻放在屋檐下,懒散的靠着。
由于何原两家新丧,他们不好直接上门,便指使包打听前去问上一问,主要就是何原二人之死可有异常之处,以及他们生前接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