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雪_作者:娜可露露(34)

  江白昼脚步一顿,唤道:“龙荧。”

  龙荧听见他的声音,精神一振,蹭的站起来:“哥哥,我等你好久。”

  江白昼道:“闲着无聊,我出门转转,喏。”

  他把买回来的食物交给龙荧,龙荧打开看了一眼,轻声抱怨:“下次叫我陪你吧,你迷路怎么办?”

  “怎么会呢?我又不是小孩。”江白昼失笑,“不过,我确有一事需要你引路。”

  “哥哥要去哪里?”

  江白昼略一沉吟:“亲戚家,应该是在上面。”

  他指着上城区,神色略显冷淡:“可我不知道他们欢不欢迎我呢。”

第15章 故乡

  江白昼口中的“亲戚”,指的是他父亲的亲属。

  他的母亲叫江烛,父亲叫公孙殊,前者是无尽海神殿长老之女,天赋异禀,神姿脱俗,后者却是海外异客,是第一个闯入无尽海的外来者。

  据说,江烛当年出海游历,机缘巧合之下与公孙殊结识。

  公孙殊出身于当地望族,颇为不凡,但为人并不骄矜,是个君子。江烛与他互生好感,私自定了终身。但他们身份有别,不是良缘,江烛无论如何不能留在海外,也不能把公孙殊带走——无尽海规矩森严,绝不容许外人涉足。

  但爱情使人盲目,公孙殊愿意抛下一切随江烛私奔,江烛思虑再三,不愿辜负他的一番痴心,决定违背祖训将他带回无尽海。

  这是悲剧的开始。

  千百年来,从没有外来者踏上过无尽海十三岛。

  长老院认为,外乡人会带来风波,神殿的职责便是以海神之名,平息一切风波,守护无尽海的安宁。

  这些旧事由江白昼的师父讲给他听,当时,他和师父一起站在公孙殊的坟墓前。

  那是一座土堆的坟墓,无尽海的殡葬习俗和外界不一样,他们不立坟冢,认为生于海上,死后遗体入海,灵魂才能得到安息,公孙殊是第一个被埋进土里的人。

  小小的江白昼看着他爹的墓碑,懵懂地问:“我爹为什么不能海葬?”

  他师父说:“外乡人不能进入我们的海,否则不祥。”

  “……”

  江白昼不懂何为“不祥”,总之,祖训就是祖训,不容任何人置疑。

  至于他爹是怎么死的,江白昼长大之后才知道。

  ——公孙殊死于江烛的剑下。

  他师父说:“你娘是我的小师妹,我看着她长大,她什么都好,就是性子不利落。”

  江烛当年出海去,爱上公孙殊,当爱情和责任发生冲突的时候,她冒险选择了前者,把公孙殊带回无尽海。

  按理说,人都来了,错已铸成,还能怎样呢?

  师兄宽慰她:“将错就错,往后好好的吧,有海门大阵在,未必会起风波。”

  可江烛听不进去,她日夜忧虑,无限悔恨。

  她不该一时冲动使家乡陷于危险之中,她疑神疑鬼,怀疑公孙殊有朝一日会想家,会后悔与她私奔,如果他离开,回到故乡去,会把无尽海的秘密透露给外人。

  她甚至怀疑公孙殊最初接近她,就是心怀不轨,别有所图。

  日复一日的猜忌毁掉了当初那份义无反顾的爱,公孙殊心灰意冷,果真有了离开的意图。

  江烛不愿也不敢放他走,两人互相埋怨,成了一对怨侣。

  江白昼问:“我娘的怀疑有依据吗?”

  他师父说:“谁知道呢,他们俩的事外人难知详情,你娘心里有愧,无颜面对十三岛父老,凡事只想着自己解决,一个字也不敢提。你爹更加孤僻,他是个被排斥的存在,在我们这里过得煎熬,他若后悔了想离开,也算人之常情。”

  每每讲起这些事,他师父的口吻总是温和的,平静客观地陈述事实,不做偏心的评价。

  如同孕育了数万子民的无尽海,它也总是温柔而包容,仿佛能宽恕一切。

  但江烛不能宽恕自己。

  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她与公孙殊发生冲突,两人争执不下,江烛拔剑斩杀了自己的丈夫,随后自尽殉情,留下一个才满六岁的幼子,交予她师兄抚养。

  江白昼没有为此伤心过。

  用两个字形容他对自己父母的感情,那便是:不熟。

  生下他之后,江烛和公孙殊没照顾过他几日,他是被长老院养大的。

  江烛偶尔会来看他,每次都冷着脸,从没笑过,江白昼不喜欢她,虽然也谈不上讨厌。

  公孙殊则没有进入长老院的资格,见不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