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博回到房内,遣退一众下人,只留下心腹大管家,他坐在太师椅上,喝了一口后者斟的热茶,喃喃道:“老周啊。”周是大管家的姓,“我这两天总梦到殊儿,人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我觉得不仅是日有所思这么简单。”
大管家最了解他的心病,不由得劝道:“二公子去了这么多年,咱们天南地北找过无数回,可就是找不见人,能怎么办呢?老爷看开些吧。”
“罢了,罢了。”公孙博摆摆手,“你也歇着去吧。”
大管家闻言退下,帮他带上了门。
江白昼这回没有贸然接近,他站在窗外听了片刻,将窗户推开条缝,骨灰罐压着信封落到窗台上,发出一声极轻的碰撞声。
公孙博猝然转头看了过来:“谁在那里?!”
他看见信和不明瓶罐,狐疑走近。
一股无端的强烈直觉从心头泛起,指引他轻轻拿起黑色的瓷罐,小心翼翼低头看去。罐身触手冰凉,好似直通九幽,生来不曾沾过活人气。
公孙博的手指忽然颤抖了起来,他还不知道那是什么,竟然就开始害怕了。
他暂时放下瓷罐,两手并用开始拆信。
江白昼在窗外看着,心知自己应该走了,事情到此便算了结,他爹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之后公孙氏自会妥善安排他的丧事。可脚却迈不动,江白昼忍不住要看完这一幕。
正如他预料,公孙博慢慢读完信,浑身僵硬呆立好久。
但江白昼以为他会流泪,他竟然没有。他只傻呆呆地站着,好像没明白这是梦还是现实——凡人都这样,以为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就是假的,人人活得半梦半醒。
江白昼为免引起麻烦,在信中没表明自己身份,只说与公孙殊有过交情。
他模仿公孙殊的笔迹写字,只这一点,足以证实自己来历不假。
公孙博放下信,重新拾起骨灰罐,终于老泪纵横。
江白昼止住心里潮水般升起的悲意,转身离开。
第35章 飞光
上城区夜色冰冷,灯火辉煌。
江白昼独自走在街道上,不知该往哪儿去。他又有点想家了,这种情绪在悲伤中弥漫开来,他看着陌生的道路,听着陌生的喧嚷声,随街漫走不知身在何处,心头竟然泛起一股酸涩。
是前所未有的感觉,它或许应该叫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公孙殊当年在无尽海就是这种心情吗?
原来是这样。
江白昼不知自己怎么想的,又返回了公孙府。
他来到听海阁,夜色掩映下还没来得及走进去,险些和一队持火把的家丁迎面撞上,避到树后一看,到处都是人:匆匆行走的丫鬟,凶神恶煞的家丁,竟然还有穿军服的兵士,每人手握一把形似弩又非弩的武器,看起来十分凶悍。
江白昼观望了片刻,忽听见附近有几个小厮在嚼舌根:
“突然怎么了?闹这么大阵仗。”
“不知道,老爷叫搜查全府,似乎有外来者闯入,要捉住他。”
“兴许已经跑了。”
“能跑到哪儿?老爷方才着大管家去封锁云梯和通天路了,要搜全城!”
“啊,这人来路不小。”
“是啊,封城之事我们一家做不了主,得启用四方令,老爷几年没出手了,不知是什么人叫他大动干戈……”
……
捉他吗?江白昼听明白了。
但捉他做什么?信中已经交待得够清楚,不必亲自见面了吧。
他视满府搜查为无物,片叶不沾身地离开了。
现在有些麻烦,封城了今夜恐怕不好回下城区,要封到什么时候?龙荧那边如何了?
江白昼循着记忆中龙荧为他描述过的方位,独自往飞光殿的方向去。
公孙氏果然开始全城搜人了,街道上遍布士兵,领头的打一杆旗,旗帜上书“公孙”二字,气势颇有些骇人。
但江白昼好奇,这要怎么查?公孙博又没见过他。
他的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只见搜查兵挨家挨户敲门闯入,查每个人的身份铭牌——竟然人人都有铭牌,上城区果真严苛。
他心道,幸好没说自己是公孙殊的亲生儿子,否则公孙氏恐怕更不会放过他了。父家的纠葛他是一点也不想参与。
城内辗转几遭,江白昼找到了飞光殿。
还未走近,远远便见一栋高楼矗立在皑皑灯晖之中,匾额高悬,“飞光殿”三字尤为醒目。高楼脚下一片亭台楼阁,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