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事儿呢从朝堂传入民间,传着传着便变了味,也不知谁家第一个供上了黑龙神像,说黑龙乃水德之瑞,祥瑞也。自然,关于如今的准太子妃便是黑龙转世的消息更是俞传俞烈,孩子竟然编成了儿歌传唱。
吴知道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在京城彻底传开了,甚至已经传到了周围郡县。而吴知道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个工部的官员扭扭捏捏地说想拜托他一件事,那个官员说道:“今年鲁地干旱,已经三月未有雨了。”
“果真如此?”吴皱了皱眉,这可不是小事,“大人可以上奏太子,请其拨发赈银。”
那官员表情很是为难:“正因如此,下官想请国公爷施以援手。”
“大人玩笑了,我并非户部官员哪里能帮得上您,大人若如实上奏,太子爱民如子自当不会置之不理袖手旁观。”
“帮得上帮得上。”官员支吾半天终于还是说了出来,“恳请大人移驾鲁地,哭一场。”
吴:“……”
第291章 69君王托付
69君王托付-七夕宴会说喜事,城墙之上托社稷。
东宫之中正与钦天监商谈的陆一抬眼便见吴气呼呼地进来,本欲开口,结果看见房中还有旁人,便一声不吭地鼓着个脸。
陆好笑地问道:“怎么了?”
吴本考虑了有外人在场,不过瞟了一眼罗一缙,心说这事本就由此人起的头,于是也不避讳:“京中的谣言若再传下去,便有人要拉我哭珍珠了。”
陆微怔,旋即笑了:“很快便不会了。”
吴不解,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七夕将至,帝后回京。
其实七夕宫宴之事安平几乎都已经安排妥帖了,皇后问了几个问题后便含笑摸了摸女儿的秀发:“成婚后处事倒是愈发周全稳重了,驸马待你可好?”
安平的脸颊顿时红如天边的晚霞,见向来坦率的女儿如此,皇后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呢,笑着拍了拍女儿的手背:“那你哥哥嫂嫂如何了?”
安平眨了眨眼,趴在娘亲耳边轻语了几句,皇后美目微瞠:“儿竟没忍住。”想了想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物降一物,儿得有个能管住他的人。”
安平不住颔首,若放在从前她必然会觉得无稽之谈,太子哥哥风光霁月,最是克己守礼温润可亲,何须旁人来管。
但自从她出嫁后,爹爹娘亲去了行宫,太子哥哥彷佛放开了手脚,一展拳脚,再没有之前的隐忍。但安平其实悄悄松了一口气,只因出嫁后与龙少阑相谈间,安平从另一个角度看清了太子哥哥从前的处境临渊而行,如履薄冰。
于是这一次七夕晚宴之上,在群臣翘首期盼之中,他们没有等来皇上回朝亲政的旨意,而是等到了皇后要将太子与吴国公大婚之事昭告天下的消息。
有人想要反对,尤其是那些今日还带了自家女儿入宫赴宴的大臣们,只是他们的目光忍不住瞟向坐在皇上下首位的陆,陆似是察觉他们的意图,目光冷冽似有杀机,那已经出列的大臣脑子嗡的一下,脱口道:“臣祝太子与吴国公百年好合。”
众臣微滞,片刻沉默后在觑见陆唇角的弧度后默契地又喧闹了起来,纷纷举杯欢庆,口中说着诸如“神仙眷侣”一样的吉祥话。沈和璧获释的消息给了他们一个信号太子与吴国公绝非外人揣测那般只是皇上为了削太子权势而拉郎凑到一起。
晚宴过后,陆兼将陆唤到眼前:“随为父去一个地方。”
登上外城楼,整个京城的收入眼底,今日是七夕,大街小巷都点着灯笼,远远看着就像是一条条灯带。父子俩就这样看着,陆兼似眺望似回忆。
半晌,陆兼开口道:“行宫山清水秀,我与你娘亲都很喜欢。”
“可行宫没有孩儿,也没有妹妹。”陆看着陆兼被光影勾勒的侧脸,直言道,“父亲不喜欢宫里吗?”
陆兼挑起唇角:“自是最喜欢你们,只是你们娘亲向往江湖,便是行宫我们也不打算多留。”
陆怔住了,眼底翻涌出浓稠而复杂的情绪,他分不出自己此刻的思绪,究竟是什么感觉。
或许陆此刻也回忆起了二十几年前的那一幕,心中再明白不过此刻儿子心中的复杂:“看见了吗?”他的手指向京城的点点灯光,“这些是你的子民,是你日后需要庇护的人。”
再一挥手,陆兼的袍袖朝身后挥动划开浓稠的夜,城外的风声吹动着漆黑的林间。他的声音也随之沉了下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今突厥纳贡,不过是因为被你打散,他们也需要时间重振旗鼓。鞑靼不再骚扰边境,是要修身养性。倭寇销声匿迹,是为了来日卷土重来。儿,边境太平,朝野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他的目光落在已经被似乎高出些许褪祛青涩的脸庞之上,似不舍又似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