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子殿下自奉天奉香而归,又于太极殿拜谢皇上皇后,此刻出现在了太极殿的玉阶之上。
看着吴缓缓而至的凤舆,那几天未见的面容他看不真切,手却无端地攥了起来。陆恍惚许久未如此紧张过了,哪怕是面对邱党的埋伏,他似乎也只感到了快意而非紧张。儿会喜欢这座皇宫吗?儿会愿意陪着他在这深宫之中度过漫长岁月吗?儿日后可会后悔呢?
所有的思绪绞在了一起,一如他们初见时他心中的忐忑,一颗心给了对方,便不愿心头之人遭受半分委屈,哪怕这个委屈是因自己而起。
凤舆行至玉阶下,礼官高呼:“拜”
众臣垂首跪拜。
礼官手中捧着一金册,是敕封太子妃的金册。而那之后,吴要下轿拾级而上,走至陆的身侧。便是夫妻,亦有君臣上下之分。
陆突然动了,他身旁的礼官吃了一惊,想要唤住应当在此处等太子妃的太子殿下。陆充耳不闻,他的目光直视吴,一步步地走下玉阶,走向将与他共度人生之人。
吴也有些惊讶,惊讶片刻后唇边却染上了笑意。他的眼睛亦没有恪守规矩,而是直勾勾地盯着陆,他听见礼官的“落”,凤舆落地,而陆的手也伸到了自己的面前。
一旁内侍无措,看着抢了自己活儿的太子殿下,心中惴惴。
吴伸手搭在了陆的掌心之上,自凤舆出,两人对立而站。几日未见,彼此眼中都是化不开的相思。那些忐忑,此刻也尽数融化在这相思之中,不见了踪影。
敕封礼官有些动容,那声音也带了些温度:“封”
“吴国公吴庆成礼训,才惟明哲,武有大成,率土系心,守疆护民,至性纯仁。训彰国史,誉流邦国,正位储闱,实为朝典。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妃。往钦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欤!”
一旁的内侍躬身接过吴手中的金宝瓶,礼官将金册金印奉上,唱和道:“登殿”
群臣这才微微抬目,看着太子与太子妃的相偕的背影,喜服之上绣的龙凤在晨曦之下熠熠生辉。从仪制到册封词,众人都已明悟,这绝不是简单的太子大婚,还象征着这个国家或许很快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跨鞍”
“入殿”
“一拜天地、喜神”
陆与吴跪在喜垫之上叩首而拜,这或许是陆拜天地最虔诚的一次,他不信鬼神,但若真有人能保佑他的儿,他愿意诚心而拜。
“二拜高堂”
二人起身,对着皇上皇后,对着吴的爹娘,还有对着那薄纱屏风后端坐着的陆渊和沈言,恭恭敬敬地跪地叩首。
“夫夫对拜”
四目相,只得自己很幸,命眷著他,哪怕中分隔了么多年,他那份朦的感情未被月磨平。他遗憾过自己下山太晚,遗憾他的太子被权奸逼退隐忍不发时身边无人相陪,却也庆幸还不晚,他们还有漫漫岁月,足以让他去弥合那些遗憾。
“礼成。”
亲王公主簇拥之下,二人离开太极殿行至东宫,因为礼已成众人也再不需拘着,欢声笑语笑闹之中,一向冷面的太子耳尖也有些发烫。
东宫已是焕然一新,满眼的红,帘帐皆用红缎绣五彩加金绣成了龙凤图。喜婆笑呵呵地引着两人坐在喜床之上,喜床之上铺着桂圆与莲子。
喜婆见两人都是面色绯红,心中多了一丝欢喜,她操办过京城之中很多权贵的婚事,却唯独这一场最是暖心。
本来喜床之上按照习俗铺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取“早生贵子”之意,太子殿下一扫了一眼却让人撤了,只留桂圆与莲子,她还记得太子殿下清冷的声音:“我们之间不需要孩子,团圆与连理便很好。”
喜婆不懂那些朝堂上的弯弯绕绕,她也不知道这段婚事被朝臣们诽测为皇上欲打压太子的婚事,她虽也从未见过有权贵人家娶男妻,更惶逞是皇家,但她此刻却看得见,看得见这对新人眼中化不开的浓情。
皇家的婚事,最重家世,德行次之,容貌再次。至于那点儿微乎其微的感情从不是这座皇城需要考虑的。喜婆擦了擦眼角,知道自己老了,操办完最后一场便颐养天年吧,难得一对有情郎,也算是一个完美的句点了。
喜婆奉上如意秤,吴虽没有盖盖头,但额前却缀了一个红缨穗,挑开红缨穗,挑得日后称心如意。
放下如意秤,陆拿起金剪,吴看着剪刀忽然就笑了:“若是我师父在这里,定是要气得跳脚,他每次想给我剃度我便上房,便是那会儿练成的。”他给师父送了喜帖,可惜迟迟未收到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