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复国有望了_作者:万宝乔(51)

2022-04-01 万宝乔

  原来那晚钦使的人把青丹会在言朱楼的据点一窝端了以后,第二日便在雁城县衙门口搭了台子,把从言朱楼搜出的刀剑兵器,毒药迷香,阴私账本等全都公之于众,直指青丹会就是个谋财害命的匪团贼窝,让大家看清他们的真面目,莫要再上当受骗。

  还有不少被青丹会骗去所有钱财,家破人亡的受害者出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误入歧途的悲惨经历,一个一个说的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叫在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跟着难过起来。

  更让人震惊愤怒的是,最后押上来的一个据说是青丹会的小头目还招认,他们想借着山贼袭城这个传言在雁城趁火打劫,杀人嫁祸,捞够好处后再把所有的黑锅都叩到朝廷头上去,让雁城人去和官府冲突对抗,而他们就可以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了。

  乱世之中,普通人所求的从来都是最质朴的愿望,能有个栖身之地遮风避雨,能填饱肚子活下去,哪怕是茅屋陋室,粗茶淡饭,只要可以和家人安稳度日就行。

  可如果有人要来毁掉这份得来不易的安稳,伤害他们的家人,那不管是朝廷还是青丹会,都将会成为他们痛恨唾骂的对象。

  于是乎,青丹会这次算是阴沟里翻了船,在雁城人心里已经落得同山贼一样的可恨了。

  而乐之俞因为在围剿言朱楼时立了功受到了朝廷钦使的嘉奖,得了县令陈松的宅子,这么大的事自然也瞒不过人去。

  很快就有人从县衙文书那里打听到了这个“乐公子”就是那日自告奋勇,振臂高呼要号召大家抗击山贼的年轻人。

  乐之俞的长相太过漂亮出众,因此很多人都对他留了很深的印象,只稍稍一提就恍然大悟的点头。

  哦,原来是他啊!

  这就是所谓的英雄出少年吧,不惧强权,不怕危境,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正气和仁义,就不计生死,孤身犯险,险些连命都丢了,如此高风亮节的人物,无论年纪大小,都该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感激。

  乐之俞因此还被记载进了县志当中,他的大义之举将永远值得后世人敬仰和学习。

  碗里的馄炖都冷了,可乐之俞早就忘了吃,坐在那儿听摊主闲扯,就犹如听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传奇说书似的,简直都有些入迷了。

  还能这样?还可以这样?这说的真的是我吗!

  他以前看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经历,发现要得成大业,文韬武略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也就是所谓的“民心”。

  民心从一点点慢慢燃烧到一大片,最后形成毁天灭地的燎原大火,烧尽了旧朝的所有,为新朝的建立腾空了地方,打下了坚固的基石,是最珍贵最难得的宝物。

  只不过乐之俞这民心得来的实在是稀里糊涂,让他自己都摸不着头脑,心虚惭愧的很。

  思来想去,他觉得这可能是那位太子的一步棋。

  毕竟围剿青丹会不是件简单的事,定是筹谋已久,那些所谓的证据和证人也不一定真的是从言朱楼搜出来的,只不过是要搞臭青丹会名声的一种手段而已。

  而刚在县衙前大出风头的乐之俞正好可以用来推波助澜,让人信服之外还竖了个典型,你看,跟青丹会这种逆贼乱党混是没有前途的,投靠朝廷才能得到美名和奖赏,该选那条路,心里都有数了吧?

  一举两得,高招啊!

  乐之俞其实也不在乎是否被利用,反正他也没什么损失,得到的都是好处,但是心里对新朝太子也不再是单纯的仰慕好奇,而是更多了一丝隐隐的害怕和恐惧。

  他是被万人称赞供上神坛,还是被千夫所指杀头论罪,只消一个晚上就能下定论,声誉性命都掌握在了别人的手里。

  太子这样手段狠厉,心思深沉的人若是想要对付他,当真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一比,还是温柔可靠,沉着镇定的“宁远承”看起来赤诚可爱的多了。

  “秦哥哥,我们以后去到别的地方,也这样出来玩好不好?”

  回去的马车里,乐之俞靠在秦知亦的肩膀上,微闭着眼睛同他说话,语气轻飘飘又软糯糯的,仿佛是犯困时的呓语一样,听的人心头都跟着柔和了起来。

  “好。”

  秦知亦应了句,揽着他的腰,让他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依偎在自己的怀里,声音虽低沉却是温柔似水。

  “困了就睡吧,等到了家我抱你进去。”

  家这个字听起来十分的悦耳,让乐之俞更加放松了情绪,倦意如潮水一样翻涌而来,贴着秦知亦的脖子小小的打了个哈欠,眼皮子彻底的阖了起来,低不可闻的哼唧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