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下凉州_作者:一只大蜗牛(59)

秦桐点点头,笑道:“不愧是晋王府的人,消息倒是灵通。”他随后敛了些面色,“那你知道谁为将么?”

张皎有些疑惑,“自然是大将军吧。”

秦桐摇摇头,“听说还要派一上将,与我父亲同领大军,但是具体人选现在还不知道。”

“若是两人各领一军,恐怕到时互相掣肘。”张皎宽慰他道:“来人应当还是受大将军节度的。”

秦桐闻言一愣。他从前只知张皎是只闷嘴的葫芦,却不知从他口中能说出这般话来。他耸耸肩膀,随后叹了口气,“唉,反正与你我无关!咱们两个,一个六品,一个七品,都是芝麻绿豆大小的武弁。他们议定了什么方略,咱们照做便是。”

秦桐不愿受父亲荫蔽,从军后便即从低级军官做起,国初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战事,因此升爵不快,从军十一年,也只做到了六品上的果毅都尉。上次峡口败仗之后,朝廷追究下来,他因败军之责,更是又降了一级,思及此,不禁幽幽叹了口气。

可他随即想到将来的战事,不由得精神暗暗一振。这次大战不同以往,他那十一年里白白虚度的光阴,说不定能在往后的一两年里全都找补回来。

张皎闻言没说什么。他想到从前听孟孝良与主上交谈时所说,雍国天下初定,百姓穷困,应当不敢发动大战。他到了凉州之后,有意留心,更觉田亩荒凉,民业凋敝,与孟孝良所说大体不差,却不知为何雍帝要征发大军北伐。

他坐在马上,环顾四周,见路上行人虽不至于衣不蔽体,可也尽是粗布短褐,许多人还把打了补丁的衣服穿在外面,与他在长安时所见大不相同。他问秦桐:“打起仗来,抽丁加税,这些人怎么办呢?”

秦桐怔了一怔,才明白他所说的人是谁,他左右瞧了瞧马下的行人、小贩,伸手挠了挠头,“朝廷总不会不给百姓留活路的。听说好像是修黄河河堤的工程先放了下来,工部、吏部也都挤出了些银子,要供此一战。这一战……”

他眉头微微皱起,看了眼张皎,又看向前方,露出些志在必得的神色,“这一战总是要打的,不仅要打,而且需得打得漂亮!若能毕其功于一役,从此解决了北方边患,往后路便走得通了。”

张皎点点头,两人一时无话。等到了店外,秦桐先跳下马,店里小厮点头哈腰,两手接过缰绳,将马往马厩牵去。

张皎也下了马,将缰绳交给旁人,跟在秦桐后面,正待进店,忽然瞧见一人从一旁闪出,在秦桐身上轻轻一撞,随后将什么东西拿在了手上。秦桐被人撞到,下意识回头看了他一眼,却也并不在意,随后便转回了头,抬脚正要往店里迈去。

那人得手,将从秦桐身上偷来的东西揣进袖子里,随后便向外走,正好从张皎身边经过。张皎同他擦身时,手腕一抖,已将秦桐失物取回,拿在手上,才知是钱袋。他这一下无声无息,两人身体更未曾碰到一下,那人犹自不觉,仍向前走去。

张皎拍拍秦桐,将钱袋归还给他。秦桐接过一愣,在身上摸摸,问道:“啊?怎么回事?”

张皎答道:“刚才有人偷了你的钱袋,我将它取回来了。”

秦桐又是一愣,随后怒道:“什么人偷的?人呢?”说着向后张望。

“是那个人。”张皎抬手对他指指,“不过钱袋已经取回来了,应该没有丢什么东西。”

他们两个说话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那人听见,回头瞧瞧,见二人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知大事不好,拔腿便跑。秦桐瞧见,怒道:“别跑!”说着便去追他。

那小偷显然是个惯犯,身形灵活,在人群中间左穿右插,如鱼得水,秦桐虽然紧跟在他后面,没被他甩下,却也始终追他不上。

张皎见秦桐不想将那人放走,便也上前相助。他瞧见那小偷转弯之前,总是要向那一边瞟去一眼,心中已有准备,每次和他几乎都是同时转身,加上身形又快,几乎是片刻的功夫便已追上前去,伸手在那人背心处轻轻一推,那人便即脱力,向前扑倒在地上。

秦桐这时才气喘吁吁赶到,在那人身上踢了一脚,“好小子,偷到我头上来了!”

他骂完之后,喘了两口气,转向张皎,见他脸不红、气不喘,摇一摇头,感叹道:“我以前都不知道,你腿上这也太快了!我还从没见过哦,只除了……”

他说到一半,想起了那日来府中行刺他父亲的刺客,再瞧瞧张皎,只觉两人身法之快,俱都当世罕见,说起来,从背后看去,就连身形都有几分相似。

他瞧着张皎,心中微微一沉,可随即便摇了摇头,暗暗道:我想哪去了,张皎怎么可能是那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