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_作者:二师叔(70)

2022-08-14 二师叔

吴闻茨所说的这两条基本都在韩佑的预料之中,但之后要说的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韩佑了解自己的老师,早知道清查漏税和整顿吏治这两个方面都会遭到老师的反对。其一,吴家就是汕州最大的地主,清理漏报瞒报土地首先伤害的就是吴闻茨的利益;其二,整顿吏治更是吃力不讨好,吴闻茨作为吏部尚书肯定不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麻烦。高党柄国多年,致使纲常不举,教化不行。官场勾心斗角之风已盛,连吴闻茨这样的大僚也只会把精力用在敛财和政治斗争上。

因为积弊太深,人心坏朽,要刷新吏治重树纲常势必伤筋动骨,没人愿意去做那个捅马蜂窝的人。

不过韩佑今天不是来捅马蜂窝的皇帝掌权不久,根基不稳,现在还不是时候。

韩佑像是被说服了,向吴闻茨拱手道:“老师说得是。”

这时在场的官员们开始交头接耳,大殿中轻微地嘈杂起来。

御座之上,皇帝把各位大员的神情收入眼中,缓缓道:“吴阁老言之有理,田赋之弊还是要从土地入手,不若现在就开始丈量土地吧。”

吴闻茨说那么多当然不是为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时他又说:“陛下,丈量土地耗时耗力,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的功夫。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既然财政吃紧,还是从眼下容易增加收入的渠道入手比较好。”

夏司言在心里笑了一下,他那个一本正经的先生也会耍手段来声东击西了。明明就是想开放经商,还东拉西扯一大堆土地兼并和田赋流失的问题,土地兼并无法可解的话可是他自己说的。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就是想让吴闻茨开口接这个话。

不过韩佑出生商贾之家,开放经商的事若是由他来提,很容易被有心之人抨击。

吴闻茨是老臣,高擎隐退后,官场中有很多人转而拜到他的门下,他的主张更容易获得支持。而且他儿子就是户部管商市的郎中,他对这个里头的利益有多深再清楚不过。

夏司言顺着吴闻茨的话问:“那眼下有什么容易增加收入的渠道呢?”

吴闻茨果然道:“比如户部的经商牌子可以多发一点出去嘛,一家小商户的牌子钱一年都有几十两,大一点的商户一年能缴纳上百两。就算一户四十两吧,真正把这个关口放开了,偌大一个昭国,难道没有十万商户吗?这样算下来一年的牌子钱都有四百万了。”

文官列和武官列的几位官员也纷纷出班赞同道:“臣等支持吴阁老的说法。”

夏司言问韩佑:“韩爱卿,你觉得呢?”

韩佑道:“启禀陛下,就算放开关口,牌子钱也并不能增加多少。”说完他又朝吴闻茨一揖,道:“老师有所不知,其实户部的牌子每年都没有发完,就因为牌费收得过高了,很多人宁愿东躲西藏地做黑商户,也不愿意来领牌子。”

吴闻茨道:“那就酌情降低牌费。”

这时,一直沉默的胡其敏出列道:“不若取消牌费,改征商税。”

大殿中静了一会儿,在场的人都知道商税和牌费,一个是鼓励发展、一个是设置门槛,听起来都是向商户收钱,实则完全是不同的含义。

沉默片刻,韩佑道:“若是改征商税,那就等同于开放经商了,这……与太祖定下的抑商政策相左。”

“不错,”夏司言点点头,“这有违祖制,还是从丈量土地清理田赋上想办法吧。”

“陛下!”吴闻茨向前跨出一步,急道:“此一时彼一时,太祖定下这项国策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如今情势已经大不一样了,再不放开经商,于国于民都有害而无利。”

见吴阁老这么说,其他还在犹豫的官员也纷纷附和。

这时韩佑抬头与夏司言目光交汇,两人都不禁会心一笑。

等到官员们各抒己见地阐述了开放经商的种种好处,夏司言终于道:“那就依诸位大臣的,先从京城、吴州和汕州这三个地方开始开放经商。具体细节,还请韩尚书近期拟个章程出来。今天就这样吧,退朝。”

--------------------

昭国考霸韩景略&昭国殿试主考官夏司言祝高考的宝宝们金榜题名!!!

*本章涉及财政和税收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项怀诚老师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 第七卷 》

第42章 生辰

皇帝今天下朝后没有召官员去暖阁议事就直接回宫了,众官员依次安静退出皇极殿。吴闻茨年纪大走路走得慢,韩佑便站在原地等他。

“老师,”韩佑伸手扶着吴闻茨往外走,边走边说:“今天的事没来得及和老师商量就先奏了,还请老师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