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暄打开看了半晌,笑了起来,从桌上拿起另一叠册子:“这个你可眼熟?”
赵夜阑应道:“是臣交予将军府的。”
“燕将军在早朝后便将此物交给我了,并和你说了同样的话,他也想抗旨。”赵暄道,“你是不是在等朕同意燕将军取消亲事的消息?没有等到,所以又亲自来找朕撤回旨意?”
多年相伴,彼此早已熟悉对方的秉性。
赵暄笑着走到他面前,笑容渐收,沉吟道:“你知道的,朕不可能收回成命了。”
圣旨一下,人尽皆知,若是当场公然违抗皇命,只会招致杀身之祸。唯有从别的方面入手,比如主动让燕明庭产生退却之意,最好是来御前告个状,互相推诿,说不定还有一线机会。
不过赵夜阑也知道这点把戏轻易就能被看穿,赵暄能看穿,燕明庭也可能看穿,但他还是要闹上一闹,就看皇上是否愿意睁一只闭一只眼,借着泰山安稳一事取消旨意。
但显然,赵暄已经不只是赵暄了,还是一言九鼎的皇上。
“这事就此作罢,你回去好好休息。婚事细节会有礼部的人来打点,朕一定会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何其可笑的出嫁。
赵夜阑嗤之以鼻,但抬起头时,脸上又恢复了楚楚可怜的样子:“臣,遵旨。”
见他这副模样,赵暄声音不自觉软了些:“你会怪朕吗?”
赵夜阑:“微臣不敢。”
“那你会和将军好好相处吗?”
赵夜阑心神微动,皇上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可自己却不能顺着他的答案回答。在位者最忌讳官官相护,何况他要嫁的还是手握大军的燕明庭。
“陛下若是希望如此,臣便会与他和睦相处。”赵夜阑滴水不漏地回道。
赵暄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倒也不用,成婚后你只需做你自己就好。”
“是。”
“对了,燕将军英姿飒爽,和你倒是极为相配。你好像还未见过他吧,他和朕以前见过的样子实在是……”
“臣见过的。”
赵暄一怔,笑问:“那你觉得他如何?”
“不如何。”
赵暄放声大笑:“这几日朝堂上每个人都在夸他,也就是你,瞧他不起。”
赵夜阑没有滞留太久,撤回旨意无望后,他就告辞离开了。
赵暄目送他离开,瘦弱的身影与金碧辉煌的宫殿渐行渐远,他转了转拇指上的玉扳指,呢喃道:“高公公,你说……他真的不会怨朕吗?”
高公公为他添茶,道:“赵大人的命都是皇上您捡的,他这些年鞠躬尽瘁,还曾为您挡过一箭,这般忠心耿耿,世间找不出第二人了。如今您又给他找了门好亲事,哪能怪罪于皇上呢?”
“是啊,他身体本来就不好,又中过箭,总是养不好。”赵暄下意识按了下胸口的位置,若不是当年赵夜阑替他挡这一下,病秧子可能就是他了,甚至也可能直接死在那个雪夜。他扭头吩咐道,“去太医院找重新几个医术好的,带去赵府再给他好好看看。”
赵夜阑回府没多久,太医院的人就来了,又是把脉又是煎药的,他神情恹恹地听着外面下人们来来往往的声音。
良久,小高端着一碗药进来,他皱起眉头,将药放在一旁,去了书房。
小高又捧着药碗追到书房,连哄带劝地说:“大人你快喝一口吧,良药苦口,这次是新来的大夫,说不准能让你的病好转呢。”
“放着吧。”赵夜阑展开一张纸,提笔开始作画。
“大人,你先喝一口。”小高似乎也不怕他生气,跟个老母鸡似的,聒噪个不停。
待药凉过之后,赵夜阑才搁下笔,端起碗闭上眼,波澜不惊地喝完,又将桌上作好的画随手送给小高。
小高喜不自胜,再仔细一瞧,画上明明是只老母鸡。
距离婚期越来越近,赵府和将军府都肉眼可见的忙碌了起来。尽管有礼部的人来负责此事,可两位主角也少不得要配合。
婚服、喜宴、大礼等流程都要熟悉才行。
居然连宫里的嬷嬷都被派到赵府来,带了好些闺房物件。
赵夜阑刚听她说完圆房二字,就把人请出去府了。
他要忙的事有很多,可不想听这些乱七八糟的。他要看账本,这些年积蓄甚多,心里有个数,绝不会便宜别人半个子儿。
小高抱着崭新的大红喜服,笑眯眯地进来,瞧见他坐在桌前一脸阴郁,上前问道:“大人,你怎么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