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_作者:奇遇木木(140)

  他眨巴着圆溜溜的湿润眼睛,表情竟然有几分嫌弃。

  “怎么不能拉?”叶如尘带着顾青辰握住元宵的手,“这样不就行了。”

  夫夫俩相视一笑,叶如尘没想到,小家伙竟然都懂这么多了。

  伸手揉了揉元宵的小脑袋,叶如尘对顾青辰道,“走吧,爹娘他们都在前厅呢。

  ”

  他神秘一笑,“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来了,保你大吃一惊,快去看看吧。”

  顾青辰抱着元宵随叶如尘往前厅走去,“有什么想不到的,除了爹娘团子,便是李大一家,桂姨和沧海应该都来了吧?”

  叶如尘轻笑,“上来就猜错了,桂姨可没来,和李大留在武同了。”

  “那还能有谁?”

  一想就要见到爹娘了,脚步轻快不少,带着疑问,顾青辰兴冲冲地来到前厅。

  虽然叶如尘提前说过了,他也做了准备,但进门瞬间还是被惊到了。

  满满一屋子人...

  果然,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来了。

  堂内除了爹娘团子和意料之中的李沧海,竟然还有杨小天、杨小春,云怀书院山长和他带着的一名随从。

  “爹、娘。”顾青辰吃了一惊,大家怎么都来了?

  叶如尘笑了笑,他知道大家都来了的时候,惊讶一点也不比顾青辰少。

  “阿辰,你带着大家收拾收拾房间,赶了这么久的路,都累得不轻,先安顿下来再说,我去把晚饭做了。”

  “嗯,好。”顾青辰点了点头,将元宵放了下来。

  府里房间足够,都是现成的,之前全部清扫过一遍。

  床铺被褥等日常用品叶如尘也都准备齐全了,取出来铺上,再稍微收拾一下就好。

  晚饭的时候,屋里那张大圆桌终于发挥了它的作用,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

  元宵小小几口就吃饱了,在两个爹爹的怀里钻来钻去,玩得开心。

  桌上倒了几杯小酒,大家互相夹着菜,久别重逢,要说的话滔滔不绝...

  山长表示他年龄大了,不想再管书院的事情,就交了出去。

  叶如尘笑道:“说得好像您管过一样。”

  山长抖着胡子骂了一句,“就显你能。”

  但这话也没说错,云怀书院的先生们和几名管事都是个顶个的棒,山长除了偶尔授两节课外基本不用操心。

  所以少他一个,并不会对书院有很大影响。

  正因为此,山长才会放心的离开。

  年轻时不断拼搏奋斗,也曾风光无限,如今年年岁岁逝去,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成就事业,心里高兴,也有几分唏嘘。

  是越发觉得自己老了,不想再折腾了。

  看顾父,年纪轻轻都开始养老了,可怜他这一把花白胡子。

  山长思来想去,他也要享福了,再不过过逍遥日子指不定那天就入土了。

  嘴上说想休息,但骨子里还是个爱折腾的,这不,离了书院又学别人出来云游了,好在家里人也支持。

  “老朽左思右想,还没定下去哪儿呢,就听你小子派人来接家人上陇州了。”

  “哼,你的同窗们都在京里风生水起呢,也不见你给我来封信唠叨两句,着实寒心。老朽便要跟来看看,作为书院的骄傲,你在这鸟不拉屎的地儿混得如何?”

  叶如尘笑了笑,“山长这话说的可不对。”

  “嗯,那你说..”

  “我们这儿的鸟该拉也是拉的...”

  “咳,咳咳,咳咳..”

  “老爷,您慢点。”一旁的跟班连忙拿出手帕递给喝汤呛着的山长,并不断拍着背顺气。

  除了顾父大声笑了出来,其他人都憋着笑,给足了面子。

  “臭小子,我说的是这个吗?”山长气不打一处来。

  顾父接道:“哎?方才就说的这个,鸟不拉屎,大家都听着呢,怎么会不拉呢?老头,错了就是错了,虚心点儿。”

  “说什么不好,这还吃着饭呢!”

  顾母放下筷子掐了他一把,然后讲到家里的事。

  与李大一家约定的三年之期将至,当初说好三年后,他们一家攒够卖身钱就可自行离去。

  这钱自然是攒够了,并且还有富余,无论是在城里给人做工也好,落户村里买地种田也好,都足以让他们好好生活了。

  但李大一家都表示愿意留下来继续干,他们也确实缺人手,便签了协议,算作长工。

  家里的地没有卖,宅子也都还留着,于是就让李大夫妇俩留在家看房子种地了,万一家中有什么大事也好及时联系他们。

  “沧海这孩子年轻又能干,趁机会也就带出来了。”

  顾母说道:年轻人就应该走出来多看看多练练,还能给你当个助力。出来做官人生地不熟的,身边没个自己人用当真不便。”

  叶如尘点点头,“娘考虑的周到,我这儿确实缺人,早先出来就该带着沧海的。”

  他对李沧海说道:“沧海,你便做我的长随吧,等过完年跟着我到衙门熟悉一下事务,这里的事还真不少,你估计要忙得不得闲。”

  李沧海满脸高兴,“是!公子!”

  “哎,不能再叫公子了。”顾母纠正道:

  “以后在衙门要叫大人,出门要叫老爷,否则气势就短一截。”

  “嗯!”李沧海用力一点头,少年长大成人,在他们的教育下意气风发。

  至于杨小天,就现有的才学见闻,远够不上举人的高度呢。

  顾父的意思是,比起闷在家里苦学,还不如出来走走看看,长长见识。

  左右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杨小天自然是愿意的,能跟着老师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纵然刘婶儿夫妇有些许不舍,但孩子都长大了,还有这么优秀的老师带着,应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了。

  饭桌上从头至尾最安静的就是杨小春,有些拘束,几乎没怎么说过话。

  初见时,跟着顾母和顾青辰学认字的她也就十岁左右,如今已亭亭玉立。

  她会跟着一起过来,是最令顾青辰意外的了。

  虽然娘亲一直都挺喜欢这个小姑娘,但也只在杨家村时接触比较多。

  自从顾青辰怀孕,顾母搬到武同府后就没怎么回杨家村了,与杨小春似乎也就没什么交际了。

 

 

第117章 夜谈

  杨小春一向乖巧懂事, 父母双亡,和奶奶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让人很是心疼。

  顾青辰也挺欣赏她, 对她印象还不错。

  这小姑娘的事, 是顾母私下与顾青辰说的。

  就在几个月前, 小春的奶奶突然去世了,她变成了真正的孤儿。

  更惨的是,家里的豺狼亲戚没有帮衬就算了,反倒盯上她家仅剩的几分地。

  亲戚三番几次上门, 好话歹话轮着说,哄骗着想要小春手中的地契。

  那拐了弯的二伯母竟还打着长辈的名义, 要做主为她寻一桩亲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卖了挣个彩礼钱呢。

  杨小春怎么说也跟着顾母识过字, 听过一些道理的,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可怜, 怎会任人蒙蔽。

  亲戚拿来哄她签的契约她一看就知道写的什么,而面上只能假装不懂,想方设法找理由拒绝。

  本以为坚持不同意不签字就不会有事,却万万没想到那伯母竟然私下替她定了亲!

  若不是村里的小伙伴无意间知道此事,偷偷来给她通风报信,她可能就被捆着嫁给老鳏夫了。

  杨小春终于害怕了,也不敢找同村大人求助,连夜收拾东西跑路, 逃出五里镇。

  小姑娘也是坚韧,咬着牙, 竟一路走走停停摸到武同府,寻了家酒楼帮人洗碗做工。

  酒楼不管住,杨小春也没什么钱,一个人出远门,跌跌撞撞受了不少罪。

  几番辗转,最后顾母在香云楼从人牙子手中买下了她。

  顾青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这小姑娘就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怪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