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得出三人里凌星是话事人,也就没和沈回沈来兄弟两说什么。
只问凌星对铺子有什么要求。
凌星早就想好要什么样的铺子。
因为是做吃食,想要带水井的。
加上水井的话,租金就会比没水井的高。
酒香也怕巷子深,铺子就算不在闹市,也不能太偏。
凌星是想最好在糖坊街或者周围的街道,这样还能做老顾客的生意。
那边的铺子价格,比起大街闹市也确实不贵。
这样一来,就算加上水井,价格也能控制在他接受的范围内。
因为凌星要求说的详细,林三树在脑子里搜寻一番,有了三个地方。
他问道:“凌哥儿是想今天就去看看铺子,还是改日?”
“今日就去看看吧。”
铺子都在镇上,距离也不算远,是走着去的。
最符合凌星要求的一家,就在糖坊街边上的春雨街。
林三树人虽精瘦,眼神却亮堂,口齿伶俐。
到第一家铺子门口,他拿起手里的一大串钥匙,摸了半圈选中一把,捣鼓着开锁。
“这铺子之前是做首饰生意的,被家里的少爷赌了出去,对方不想做生意,就拿出来租了。”
三人跟着林三树进铺子,不愧是做首饰铺子的,里面空间大,还亮堂。窗户上糊的都是好纸,比起别的纸更透光还保暖。
林三树继续介绍,“这铺子没井,不过三十米外有个井,是周围商铺一起用的。离这近的很,不耽误功夫。”
这间铺子是真不错,门窗上还有雕花呢,外面人流也高。
挑不出错的铺子,那就只有一个缺点。
贵。
不出凌星所料,这铺子一个月就要六两银子做租金,林三树说如果诚心要,他能想办法谈到五两。
凌星嘴角一抽,他是诚心想要啊,可他的荷包不允许。
“看看另一家吧。”
林三树也没恼,乐呵的应下,锁门带人去下一个铺子。
第二家铺子在麻油街,王有麦在这条街巷子里摆摊卖面条和饺子馄饨。
这些日子来,凌星和他也有联系。
偶尔还会见面。
王有麦会送些东西过来给凌星,都不是什么多值钱的,大部分是他妻子做的吃食。
味道还可以,贵在用心用料扎实。
凌星也没推脱,都会收下,带回去和家里一起吃。
同时会给王有麦回一些东西,不涉及金钱,都是人情往来。
饺子和馄饨没什么技术含量,吃过的琢磨一下就能弄出来。
现在镇上卖饺子馄饨的摊子还挺多的,不过王有麦的生意最好。
他用凌星给的方子,熬骨汤,馅料也舍得用调料,口味是没得说。
这个地方能出来吃饭的,本就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口味更好的。
也有少部分就想解个馋,味道差不多便宜就行。
不管怎样,反正王有麦生意没受什么影响。
他就一个人,再怎么赚,最多也就那么多。
到麻油街的时候,路口就有个卖饺子馄饨的摊子,凌星看了一眼,感觉还不错。
一张小桌子已经坐满了人,食客们在埋头苦吃。锅里热气蒸腾,里面白胖胖的饺子上下翻滚。
铺子就在这摊子的五十米外。
麻油街街如其名,空气中都隐约飘着一股麻油香味。
这边有压榨芝麻油的工坊,古法榨油,香味溢散,凌星闻着也馋得很。
加上刚刚看到饺子,很想买些香喷喷的芝麻油,用饺子蘸着吃。
被自己的想象香到,他忍不住的吞咽一下口水。决定了,今年过年包饺子,蘸芝麻油。
第二家铺子之前是开小饭馆,后院有井,各方面都挺符合凌星的要求。
租金也还好,一个月三两银子,两年起租。
凌星看了一圈,心里比较满意。不过想着还有一家,准备全看完了再说。
林三树知道凌星还想第三家,面露犹豫。
见凌星看过来,他立即收敛神色,怕被误会是不想跑这一趟。
“那个铺子吧,它有点不一样。但又确实都符合要求,我才说了出来。”
林三树也不再卖关子,直接道:“铺子之前死过人,大家都觉得不吉利,一直没租卖出去。”
凌星有些惊讶,“为什么死的?”
沈回和沈来的视线也看了过来,显然是好奇。
林三树带着人往外走,一边锁门一边说:“也是个小饭馆,是一对小夫妻经营,生意本来挺好的。前年他们五岁的儿子在饭馆里面吃饭,突然被卡了嗓子。”
“怎么都抠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小夫妻发现儿子不对劲的时候,孩子脸都紫红紫红,都没来得及送去看大夫,就活活卡死了。”
说着林三树唏嘘道:“估摸着是不想触景生情吧,坚持大半年实在坚持不下去,夫妻二人把铺子挂在牙行租卖,人离开了云霞镇,去了月湾镇。”
禹朝信鬼神风水,做生意的人更信。
死过人的铺子没人想租或是想买,加上也不是什么极好的地段,上好的铺子,因此一直无人问津。
铺子就在糖坊街另一边的隔壁,糖水街。
街名是跟着糖坊街起的,这条街卖糖水的确实也多。
不仅是卖糖水的多,卖吃食的铺子也不少。
蜜饯,糕点,饭馆,各种吃食摊子,完全可以说是吃货一条街。
铺子在街中间地段,位置不好不坏。
走在糖水街,这铺子突出的很。
毕竟所有铺面,就只有这一个大门紧闭,甚至有一种萧条感。
林三树又摸出他那一大串的钥匙,转几下后,选中钥匙开门。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空气中传来灰尘味。
四人捂着鼻子跨过门槛,进铺子里。
周围商铺的人,看见常年大门紧闭的铺子来人,也好奇的伸头出来看。
他们是真有些吃惊,这还是铺子挂牙行后,第一次见有人来看铺子。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子不清醒的。
铺子里面空间还算大,凌星估摸着有七八十平,做小吃店这个面积是绰绰有余的。
既然来了,林三树也开始介绍铺子情况,“铺子除了门面,还有后院。有井、仓库、还有能另外住人的小屋。”
凌星听说还有后院,眼前一亮,想要去看。
林三树在前面引路。
院子里的井周围还有围栏,凌星想到林三树说的孩子,应该是那对小夫妻专门拦起来,怕孩子摔进去的。
不仅有围栏挡着,井上面还盖着石板。
瞧着石板上的灰,已经好久没动过了。
凌星轻叹一声,又去看仓库。
说是仓库,就是一个二十平左右,四处漏风的小木屋。
那屋顶还破了洞,仓库地面坑坑洼洼,有一股子难闻的味道,木头发霉腐朽味比较重。
应该是屋顶长久未修,漏雨泡的。
能住人的房子比漏雨透风的仓库要好一点,是泥砖盖的,顶上有茅草。
也破旧的很,推门的时候,扬起的灰尘肉眼可见,给四人呛不轻。
后院用泥砖砌了墙的,安全性还是有,不过不多。
好在镇上夜晚的时候有小吏巡街,多少也算有保障。
后院的面积比前面铺子大一些,泥屋和前面铺子有一道不规则的石板路连着。
中间分出去两道,一道通向水井,一道通向仓库。
下雨天的时候,不怕脚上都是泥泞。
凌星能感觉到,前面的店主,是在用心的对待铺子。
只可惜,造化弄人。
林三树尽责的说铺子信息,“这铺子最开始的时候店家是要卖的,后来实在没人买,就说也能租。不过租金的话,是三年起租。但月租便宜,只要二两。”
“还是那句话,要是诚心想要,我就再去把租金往下谈谈。”
比起前面两家,二两的月租,是真的便宜。
而且这铺子的后院让凌星很心动,离糖坊街也特别近,那么摊子上的老顾客就不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