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婶子和夫郎被祝村长吓了一跳,大气不敢喘。
给了大棒,还需要给甜枣。
光吓人是没用的。
祝如山收敛了些情绪,缓和不少,诚心的和村民说:“我希望村子能越来越好,希望咱们村子能赚钱,能在周围村子里地位高一些,不要再被其他村子压着欺负。”
“这样能带着大家一起赚钱的机会,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凡泄露出去,那这些钱就会进别人口袋,和咱们没什么关系了。有钱咱们自己先赚不好吗?”
“更何况他家二郎如今已经是秀才,今年八月还要继续科考,说不准再回来,就是举人老爷。”
说起举人老爷,村民们的眼神又是一亮。
他们听说秀才公能叫自己一家子免去赋税,举人老爷可是能叫一村子免去赋税的!
对他们来说,能免赋税,就是有天大的权力。
村民在大事上看的明白,泄露了是一家子得益,全村倒霉。但得益者的惩罚实在太重,被赶出村子,可还怎么活啊!到新的地方,是很难立足的。
他们纷纷点头,保证肯定不会泄露。
祝如山知道这些人是听进去了,才说叫他们来的目地,“让你们来,听我说这些,就是为了叫你们能一字不落的传遍小柳村。不要添油加醋,全部如实告知,为了村子的发展,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生活,请诸位帮忙了!”
小柳村人多,靠祝家这样一家家通知太费时间了。
这些人向来能说会道,不怕他们说不来,只要提醒他们别乱加自己的话进去就行。
听了祝如山的话,十几人心里生出一份使命感,为了村子,他们一定能办好差事!
这十几人的传话力量十分可观,一下午的功夫,小柳村就炸开了锅,挨家挨户全知道了。
他们想去沈家再问更多的东西,又害怕会惹恼沈回愣是没敢去。
于是祝村长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了。
有来确认是不是真的,也有问怎么选人,工钱如何的,还有自荐的,为了能被选上,不知道待遇的情况下嚷着愿意少要工钱。
祝家人忙的脚不沾地,说的口干舌燥。
就连谢青崖都没幸免,村里就他和凌星走的近。大家知道他们关系好,因此挤不进村长家的人,就来他家问他,以为他能知道些什么。
给谢青崖烦的直接关门,谁敲门都不开。
村民也不好砸门进屋,只能离开继续去挤村长家。
比起祝村长家的人满为患,吵闹不堪,沈家倒是安静许多,不过也人人都在忙碌。
为凌星他们收拾行李。
徐有芳帮沈来收拾完,就去沈回屋里帮他。
沈回从小独立,早已自己收拾好。
徐有芳看着整齐的箱笼,无需她再动手,沉默一瞬后,便转身要走。
身后,沈回道:“孩儿不孝,也多谢娘替我操劳。”
在完全听完徐有芳和祝如山的谈话后,沈回就明白了,徐有芳这样做,是因为他。
沈家的地位在村子里越高,有越多的人需要沈家,就不怕他们会嚼舌根子。
此举,是为防患于未然。
“我是为了星哥儿,不用你来道谢。”
若真有什么风言风语,沈回是秀才,谁敢说他什么?就算是说他,那些话也只会比说凌星的轻。
家里本来就对凌星有愧,想着等过两年,家里银钱积攒些,风风光光的送他改嫁,沈家就是他的娘家,不叫人敢看轻他。
却没想到,沈家还要欠他更多。
徐有芳心里愧疚,是她一直疏忽了二儿子,没教好儿子。
才让他会生出此般心思,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毫无办法。
她没转身,叹一口气,“沈回,星哥儿到底是你哥夫,也从未对不起你什么。他若是真对你没意思,千万别逼迫他。”
沈回低头道:“嗯,好。”
母子两短暂的谈话中止,一天很快又过去。
第二天凌星在镇上的铺子里摆了桌子,他亲自下厨,宴请了屠海,许七,武大力,王有麦还有书铺掌柜刘存雨,画材铺子掌柜穆子和。
沈回和沈燕,赵长命也在。
请的人都是对凌星或多或少帮助过的,穆子和之前因为铜丝的事情给了凌星便利,就一直被记着。
他心里也很感动,后面徐有芳用的铜丝,都是他帮忙找的货源。
质量又好,价格比起市面上的更便宜。
凌星一一感谢过他们,也一一道别。
最后请他们多多照顾要接手铺子的沈燕和赵长命。
他们都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小人物,若是没人护着,即便是云霞镇,也能将他们吞吃干净。
远水救不了近火,将他们托付给就在云霞镇的人,是最好的。
屠海直爽,当即举杯,“凌兄弟你放心,八爷我定然不让他们受委屈!”
其他几人也纷纷举杯,让凌星放心。
沈燕和赵长命激动又高兴,更是感谢的看向凌星,没想到这场宴,竟也是为了他们。
夫妻两慌乱的站起来,一饮杯中酒,以示敬意。
沈回亦端着酒杯,抵在唇边没有立刻饮下。他不可控的被吸引,只黑眸沉沉的看向凌星,带着些侵略性。
这样好的人,他也想要。
在凌星察觉视线看来之前,沈回才仰头喝酒,隔绝视线。
临行前,凌星还专门找了谢青崖,同他好好道别。
谢青崖虽然不舍,但他想凌星了,能马上去县里看他,倒是很快说服自己接受分别。
可真要走的时候,还是红了眼眶,抱着凌星带着哭腔叮嘱,“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每个月至少去看你两次。”
凌星也快哭了,相处这样久,是真舍不得。
“你也一样,要保重。只要你来县里,我一定给你做好多好吃的”
四月十日,宜出行。
凌星,凌月,沈回,沈来,一行四人,雇了辆马车,拉着行李,离开小柳村。
剩下的沈家人一路送到村口,大家都红着眼,已经开始思念。
马车不大,沈回在驾马,车厢里三人,因为离家心情都不太好。
到了县里,四人直奔小院。
柳青玉盯修缮队盯的很紧,搞的修缮队的那些人见着他都害怕,生怕他来一句不行,重新做。
也得益于他的严厉用心,小院修缮的很好。
比起之前灰扑扑,墙头还长草的杂乱样子,简直是焕然一新。
凌星带着两个孩子下马车,推开新了许多的小小院门,看着里面干净整洁的院子,微微一笑。
以后要住在这里啦!
第74章
小院所处的街道位于县学后面一条街, 因此这条街也叫学后街。
院子不算大,里面有口井,还有几株花树。
栀子,牡丹, 腊梅, 杏树。
井在杏树的下方,上面有个木头盖子, 盖着井口。
院子布局有点像一进的四合院, 凌星让沈回住在东厢, 凌月住在西厢,他自己和沈来都是哥儿, 一起住主屋。
主屋也分耳房, 凌星住在东耳房,沈来住西耳房。
前院倒座房有三间。
院子里是没有恭房的,要看主人家改哪间做恭房, 又或者不要恭房,只在屋里放恭桶。
县里如厕和村子里不一样, 每天都有专门收恭桶的人,错过时辰就不行了,得等第二天。
人来了给两文钱,把恭桶递出去。
要是让人进来收, 则需要一次给五文。
没什么积蓄的人家自然不会要人进来收, 但凌星在了解到这层后, 选择了后者。
更轻省些。
凌星把倒座最里面改成了恭房, 恭桶里铺草木灰,还点着熏香。
中间是客房,靠门的那间是厨房。
院子虽小, 五脏俱全,倒也透着些小小温馨。
沈回力气大,行李几乎都是他搬的,凌星三人没能插上手。
后续收拾是他们,沈回要把马车还回去。
车就是专门从县里租的,这样还的时候,不必再跑去镇上。
花了一天时间收拾好屋子,第二天四人起的都有些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