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_作者:枫香(303)

2025-05-12 评论

  六部重要人事的新调令也没说,只不过看站位就知道了。

  赵骅应该就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户部尚书。

  而景侍郎应该会成为吏部尚书。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景侍郎会让赵淩站他身后。

  虽说景侍郎一直对赵淩比较青睐,但是赵淩的官职在户部,还是赵骅的儿子,怎么样也该站在赵骅身后,凭什么站到景侍郎那边呢?

  “瑞瑞要调去吏部?”问这话的是王延。

  小老头退休之后不仅各种讲究越来越少了,现在瞧着相貌都显得年轻了许多,走路还跳进门里,赵淩看着都担心他绊倒。

  “外公,你走路悠着点。”

  王延不以为意:“我跟着梓萱师傅学武功呢。你娘功夫厉害吧?那是像我。我跟你说,我就是学得晚,不然肯定能跟李老弟过两招。”

  赵淩愣了一下:“李老弟?”谁?

  便宜外公背着他交了新的老伙伴。

  “李青华啊。”

  赵淩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看他这样,王延也不提醒他,脚步一转往书房一溜小跑:“你慢慢想,我去瞧瞧有什么新书。”

  自从赵淩自己整了个书房之后,王延已经不稀罕新宅那边的大书房了。

  赵淩的几个学生都在书房里呢,他也不担心老头又偷书。

  常娘子带着人送来糖水:“王老太爷来了?”

  赵淩赶紧接过常娘子手上的托盘:“您怎么亲自做这些?”

  “这些是哪些?”常娘子笑眯眯道,“不就是端个盘子?”

  说着,他们一起走上楼。

  书房里,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们正在埋头考试。

  今天是期末考试。

  书房里不能直接吃东西。

  赵淩把甜汤端上楼,直接进到隔壁的小房间里。

  先一步上来的王延也在里面,正拿着一份《神都周刊》在看。

  看到赵淩过来,老头很有派头地用手指点了点身前的桌面。

  赵淩把甜汤……放在自己面前。

  王延立刻吹胡子瞪眼:“什么意思?连碗汤都舍不得给我喝?”

  赵淩打开炖盅,把一盅人参乌鸡汤放到他面前:“舍得舍得。”

  王延不想喝鸡汤:“给我喝甜汤。”

  “大夫说了,你得少吃甜的。”万一真喝出个糖尿病来,这年头可没胰岛素可以打。

  王延不屑:“你家的甜汤又不甜。”

  然而没用,无论王延再怎么抗议,他要么喝鸡汤,要么就别喝。

  常娘子笑着劝他:“老太爷尝尝这鸡汤,我在里头搁了红枣和桂圆,甜丝丝的。”

  汤上面确实漂着一颗小红枣一颗桂圆,甚至还有一粒枸杞。

  王延不好跟外孙的奶娘生气,只能憋屈地喝鸡汤。

  别说,这鸡汤真好喝。

  “鸡汤还有吗?”

  “有的。”

  “我走的时候给我带一盅,回去给我夫人。”

  赵淩就说:“您来的时候把外婆带来不就行了?”

  “那是我不想带吗?是她出去玩都不带我。”老头愤愤不平,“她昨天去赏梅,今天又去赏兰花了。”

  赵淩倒是想起来李青华是谁了:“您什么时候跟李公公那么熟了?李公公跟您说的我要去吏部?”

  李公公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现在宫中的掌印太监是田公公。

  只不过李公公依旧负责着大虞的情报系统。

  当然,这个情报系统不像赵淩印象中的锦衣卫那么神,毕竟没那么多人手,现在也没系统性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能力,顶多只能算是个散沙式的草台班子。

  他们除了紧盯朝中要员的动向之外,客观上和《神都周刊》的八卦版块没啥差别。

  嗯,《神都周刊》的一部分供稿的热心群众就来自李公公。

  “倒也没多熟。这不是李老弟现在也住这儿附近,我经常过来,偶尔见到就聊两句。”王延听赵淩的意思是没否认去吏部,也转过弯来明白这事情还没正式公布,不好这么大咧咧说,没再追问,转而说起别的事情,“明年我想去海州和宁吴看看,你有没有可靠的人?”

  王延还是习惯性地认为,既然赵淩要到吏部去了,那就没法去宁吴了。

  他还可惜自己之前担心宁吴那边乱,没敢跟着去看看。

  否则那会儿去看过了,现在也不至于有点不太敢去。

  但是,还是想去!

  他都这把年纪了,要是这会儿还不到处走走看看,那再过两年是真的没法到处走了。

  赵淩看他这幅样子,就想逗逗他,也没说自己会去宁吴,而是说:“不出意外的话,我三哥明年会去海州,到时候您跟着他先到海州。我让豆豆再给您安排水军那边的人带着您到处逛逛,这样比较安全。”

  又说道,“现在宁吴那边缺人得很,外公有没有什么人推荐的?那边人要求不高,现在过去举人就能当官。秀才、有专长的,也不是不行。”

  王家势大,哪怕王延这个旁支,跟嫡支也是同气连枝,有这样的好事,当然会通知嫡支。

  王延一听,顿时坐不下去了:“我这就去问问。”

  他要问家族的意见,不需要写信回去。

  王家在神都有人。

  本来太后身为王家嫡支的小姐,身份地位又高,是最适合做这个话事人的,但她为了自己疑心病的儿子,生怕儿子疑心外戚干政,几乎不主动联系王家,很多年都深居简出。

  所以现在王家在神都的话事人是武州商会的会长,在神都经营丝绸生意。

  说他话事人也不恰当,王会长做的更确切的说是联络人。

  王家也有自己的商队,不像葛家那样专门从事南北货行,规模也不算小,传递速度很快。

  其实同样的消息,赵淩还传递给了不少人。

  宁吴现在的情况,这种自带资源的世家大族进去是比较好的。

  宁吴就像是一个前景很好的项目,只是现在缺钱缺人,最好有人带资进组。

  最大块的蛋糕肯定属于顾家,其次是皇后所在的姜家。

  太后一如既往不给王家说一句话,不过他这个做学生的可以代为执行。

  赵家人太少了,也没有能力保护赵家子弟在宁吴的安全,与其盯着宁吴,倒不如在海州发展更加安全且不打眼。

  倒是葛家可以借此拓展一下商路。

  另外海州的几个大家族也可以适当分一点汤喝。

  赵淩盘算着利益分配,回过神的时候发现下人已经在收碗盘了:“孩子们都吃完了?”

  “是。已经在考最后一门课了。”回答的是在收盘子的一个仆役。

  在侯府服侍的下人,精神面貌和别家的不太一样。

  他们对待主人谦卑恭敬,但心态更加轻松。

  侯府真正签卖身契的人很少,大部分仆役只是在做一份普通的包吃包住的工作。

  只要完成分内之事,仆役们并不会受到额外的磋磨,反倒还可以学习各种技能,譬如厨艺、园艺、驾车、读书、算账、木工、武艺等等。

  当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并且考核通过后,就能去对应的位置,工钱也能得到提升。

  侯府人口简单,两位侯爷都没什么架子。

  往来的亲友也都不是胡搅蛮缠的性子。

  等洒扫的仆役们收拾完离开,一名小厮进来整理,见赵淩从椅子上站起来,坐到一旁的躺椅上,他立刻上前,给赵淩盖上一条薄被,轻声问:“侯爷要听报吗?”

  赵淩刚才在想事情没觉得,这会儿一躺下就被暖炉熏得打了个哈欠,“嗯”了一声:“念吧。”

  小厮很机灵,放轻了声音,挑了一篇描写神都冬日气象的文章轻声念了起来。

  赵淩很快就闭上了眼睛,迷迷糊糊间感觉腿上一重,随即一个软软的小动物团到了他肚子上。

  他伸手摸了摸。

  依旧精神的老猫发出呼噜声。

  赵淩醒过来的时候,身边坐着读报的人换成了窦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枫香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种田文 基建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