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_作者:枫香(55)

2025-05-12 评论

  果然陛下还是陛下。

  这次学农更好。

  刚才一个个孩子的报告不管质量高低,他觉得孩子们都沉稳了不少,没那么心浮气躁了。

  赵淩他们没那么轻松。

  他们除了立即恢复的课业之外,还得抓紧时间把学农期间的各种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整理成真正的报告,交给师长们批阅。

  家里也都抓紧时间,给他们把掉的肉重新补回去。

  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当着孩子的面不说,背后哪怕像赵王氏这样的,都把赵骅掐得青一块紫一块:“丁点大的孩子,你们也放心让他自己出去,还让他下地干活!亏你们想得出来。也不想想自己七岁的时候在干嘛!”

  赵骅被掐得嘶嘶抽气,缩在床脚小声反驳:“赵淩过完年八岁了,不是七岁。”

  “七岁和八岁有区别吗?”赵王氏想着赵淩现在的样子就不是滋味,“瞧瞧就这么几天时间,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都不知道有没有吃饱饭。”

  赵骅觉得他儿子别的不好说,饿着自己应该不至于。

  “瘦点刚好,过完年都吃成球了。”

  赵淩别的倒是还好,就是手上长了个冻疮,家里穿得暖和就开始发痒,冷一点又开始痛。

  太后见了,招了御医来给他配了药,也就是能止点痒,别的用处不大。

  他这还算好的,其他几个,包括顾朻在内,手脚多少都长了几个冻疮。

  “好在”他们作业多,忙起来就能暂时忘记冻疮的难受。

  赵辰几个本来还羡慕赵淩能跟着太子殿下“出去玩”,等见到他连着好几天一个人在书房里作业写到半夜,顿时就熄了心思。

  赵婉蓉就比赵淩小三个月,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问赵淩:“四哥,你会种地了?种地是什么样的?”

  “种地特别辛苦。”赵淩就给她讲怎么翻地,为什么要翻地,讲耕牛,讲犁地。

  讲到兴头上,还给他们画各种农具,以及他知道的各种农具的演变过程。

  家里的兄弟姐们听得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这有什么辛苦的。

  赵缙还很天真的表示:“听上去不难啊。耕地还有牛帮忙,能有多辛苦?”

  赵淩觉得这么凭空描述确实比较抽象,是时候让他们体验一下“田园牧歌”的生活了。

  谁让他们是亲兄弟呢?

  于是,没过两天,赵王氏就把孩子们全都打发去了小庄上,两个得力的妾室也一起派过去盯着。

  太子其他伴读们家中也是类似的操作,或许本来没这个打算的,但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我家的孩子也得去”的想法下,这股风越刮越大,最后连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皇女也都被提溜去了皇庄上学农。

  他们的条件没那么艰苦,起码吃得饱穿得暖,只需要满足每天一定数量的劳作,就能得到和在家里差不多条件的照料。

  即便如此,参与了起码十天春耕的小姑娘小郎君们,回来全都一个个面如土色。

  家长们有些很满意,有些则背地里抱怨。

  “家里孩子哪用得着学那些东西?那都是下等人做的事情,咱们家孩子送去庄上做做样子也就算了,还真跟着一起下地啊?瞧瞧都瘦成什么样了?”

  “你不懂别乱说。太子都得学,咱们起码做戏做全套。”

  很多人都是类似的想法,上行下效,不管有没有用,跟着学了再说。

  言官们头一回上折子表扬了太子殿下的带头作用。

  储君重视农业生产,亲自体察民情,肯定是好事;带动别家的孩子一起学习,那更是好事。

  哪怕跟风的人群里大多数人都体会不到陛下的良苦用心,将来只要其中成长起来一两个知晓民生的官员,对大虞就是一桩好事。

  顾朻拿着表扬自己的折子,高兴地控制不住表情,要不是在御书房里,恨不能跳起来,花了点时间勉强平复心情:“儿臣一定不负父皇厚望。”

  顾潥满意地夸奖两句之后,就让他继续当自己的小助手。

  兴奋的顾朻没注意到的是,他的父皇看向他的目光除了慈爱之外,还多了一些探究。

  他选择的太子很优秀,这很好。

  但这孩子是不是长得太快了?

  他还正值壮年,他的太子如今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是不是马上就会不满足于当个太子,想要更大的权力?

  看,顾朻现在甚至还积累了一定的人望。

  连那群最难搞定的言官,都夸奖顾朻。

  他当然不会直接把自己对太子的矛盾心情说出来,而是找了个机会跟赵骅谈:“听说你之前让赵淩帮里干活?”

  赵骅作为天子近臣,还是管天子小金库的近臣,揣摩皇帝的心思比揣摩赵王氏的心思还准,立马用一种带着点惶恐的语气说道:“小儿文章写不明白,算数倒是还行,比现在户部里的好些官吏都算的清楚,是真能帮得上忙,不是瞎胡闹。”

  顾潥摆摆手:“朕可不是追究你这些小事。你让赵淩把你的活干了,他没什么想法?”

  赵骅立刻“想都不想”地说道:“他能有什么想法?儿子给老子帮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他像是觉得自己嘴快,立马躬身,“臣失言。”

  顾潥微笑:“没事。赵卿退下吧。”

  “臣告退。”

  等赵骅离开御书房,顾潥反倒念头通达了。

  没错,太子是他儿子,能干也是给他帮忙。

  太子现在还只是在御书房里看看奏折,压根谈不上帮忙,都不如赵骅的儿子。

  瞧瞧人家七八岁的孩子,都已经能正经干活了,他家太子还差得远呢。

  嗯,这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人家的儿子再优秀,将来也得给他儿子干活。

  这么一想,顾潥的念头就更加通达了。

  离开的赵骅心情却一点都不轻松,忍了一天上班没表现出什么异常,下班接了赵淩回家的马车上,握着儿子的手冰冷,还在微微颤抖。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伴顾潥这样一个多疑的皇帝。

  谁能想到呢,顾潥竟然连自己的太子都要猜忌。

  那可是他和皇后的儿子,也是他们的嫡长子,学识和品行毫无问题,甚至是公认的优秀。

  这样的太子要是被顾潥猜忌,他都不敢想将来大虞会面临什么样的动荡。

  他今天的回答,应该是暂时停止了陛下的心思,但猜忌一旦开始,就不会熄灭。

  赵淩看着这样的赵骅,也不敢造次,只敢在心里面揣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马车到赵家的时候,赵骅表面上已经恢复如常,瞧着儿子眼神里的担心,他到底还是说了一句:“等爹想想,该怎么跟你说。”

  “嗯。”赵淩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大人们干什么事情都不跟他说。

  虽然他的力量有限,但提前知道,总比懵懵懂懂要好。

  他头一回见赵骅这幅样子,一路上连赵家要凉凉的可能性都想过了。

  现在看赵骅这样,应该不至于。

  别的小朋友们不知道大人们的暗潮涌动,只知道过不多久,就迎来了清明的七天长假。

  清明需要祭祖,但更是出门踏青的节日。

  上学上得脑袋瓜子都快炸了的赵淩,并不是特别愿意跟着家人一起去小庄,干脆任性找了个借口,跟着窦荣去窦家的庄子。

  窦家在京郊当然也有庄子,规模很大,只是和赵淩想象中的不一样,距离京城并不算近。

  马车颠了三个多时辰,才算到了目的地。

  赵淩和窦荣的午饭都是在马车上吃的。

  坐了那么长时间的马车,赵淩下车的时候走路都有些不利索,原地蹦跶了几下,才算恢复过来:“你家庄子也太远了。”

  窦荣头一回带小伙伴来自己庄子玩耍,很是兴奋:“其实还好。这一片田多,又有河。我们可以去钓鱼!”

  “好!中了鱼,豆豆帮我拉鱼!”赵淩顿时摩拳擦掌,上辈子都没觉醒什么钓鱼佬血脉,这辈子算是彻底觉醒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枫香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种田文 基建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