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忙完,到了夜里休息,姜宁趴在床边,数着钱一会儿一会儿发出声低笑。
卫长昀坐在书桌前看书,听到他声音,摇了摇头,翻了一页书后,收回了注意力,专注看起书来。
姜宁把铜板放进钱罐,今天收入将近六百文,一个月下来便是去掉成本,那大概也有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尽管不全是火锅和烫菜挣的,可管他什么挣的,反正是钱就对了。
等过阵子,他再弄点别的东西来一起卖,说不定往后一天就能卖出一两银子。
发达奔小康,指日可待了。
姜宁瞥一眼卫长昀,见他看书认真,可心里又高兴,便轻手轻脚走过去,打算看情况再行动。
谁知才靠近,便被卫长昀发现。
卫长昀抬头看他,“高兴了?”
姜宁笑得嘴角压不住,从后面抱住他,脑袋枕在他肩上,“嘿嘿,就是高兴嘛,想跟你分享。”
卫长昀偏过头,嘴唇在他脸颊贴了贴,“我也高兴。”
姜宁笑起来,忍不住埋脸在他颈侧。
第162章
做生意,尤其是吃食生意,便宜大碗就是硬口碑,都不用自己揽客,自有人帮你口口相传。
姜记食肆原本生意就好,镇上大多人家在外做工,或者家里不开火,便都会到这里来。
尤其对比那两家酒楼,来食肆吃饭的未必去得起,但去得起酒楼的,食肆这点饭钱都是小钱。
如此一来,客量自然要大一些。
连着几日,听闻食肆上了新菜的客人都赶来尝鲜,每到中午和下午,五张桌子全都坐满。
姜宁忙得团团转,一篓一篓的菜煮好了往陶锅里放,又端上桌,再去做蘸水。
好在菜都是提前洗好,而且每份都有卫长昀和朱红帮忙装,加上火锅能自己煮,只要不是太忙的时候,还能坐着歇会儿。
生意好起来,姜宁每天累归累,心里却踏实不少。
从去年开春做生意到现在,前边的那些日子还算清闲,可没攒下多少。
到后面忙了,银子攒了些,可又都花出去。
现在手里能有三十两,都是多亏了生意还不错,但凡差一点,家里财政都得赤字。
眼瞧着就到腊月,姜宁和朱红顾着食肆的生意,卫长昀又恢复了之前的作息,一天里大半的时间都在看书。
腊月一到,春闱便近在眼前,只有短短两个多月。
读书之事不可荒废,一日不读,便能落后别人不少。他虽天资高,可若不努力,持之以恒,迟早要败在天资自负上。
夜里食肆收了摊,卫长昀都还未从房间里出来。
姜宁看朱红做好了晚饭,过去帮忙端菜,“不用叫他出来吃了,我给他拿进去。”
朱红低声问:“那你们自己在房里吃吗?还是你跟我们一起吃?”
姜宁想了想,“跟他一起吃吧,好歹还能说几句话,不然跟他在私塾里有什么区别。”
在家里,总不能跟在私塾的宿舍里一个样。
闻言朱红点点头,“那行,你夹了菜就拿去房里,我们就在烤火房里吃,一会儿你们吃饭,拿到厨房里,我来洗就好。”
姜宁嗯了声,“要是太冷,明天洗也行。”
才进腊月,夜里的风都像冰刀子似的,刮脸上都疼,更别说大晚上在厨房收拾。
“厨房里有什么冷的,灶里的火还烧着,比外面可暖和。”朱红病了一场,养好了些,但人还是瘦了些。
不过养得好,气色倒是不错。
“那阿娘看着办,我把菜拿过去,不然两小鬼又要喊饿了。”姜宁嗔道:“难怪都说半大的孩子两张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吃饭香说明胃口好,身体也好。”朱红失笑,“你小时候吃饭就不香,还挑食。”
姜宁一点不反驳,“我现在还挑食呢,不爱吃心肝脾肺肾,腥味好重。”
姜宁觉得这根本不叫挑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觉系统,很多东西吃起来味道压根不一样。
折耳根还有人觉得是死鱼的味道,但他吃起来只有微苦的草味。
他把菜端到烤火的屋子,炉子还是以前那个,防护网也没撤走,就怕是不小心碰到炉芯外壁,烫到哪儿。
卫小宝听到姜宁进来,立即从凳子下来,“宁哥哥,我去叫二哥吃饭!”
“哎哎哎,回来,他在看书,不叫他。”姜宁两只手都端着碗,连忙叫住人,“我一会儿给他送去。”
卫小宝啊了一声,“二哥闭关了?”
卫小小纠正他,“这不叫闭关,这是用功读书,人家说的是挑灯夜读。”
“是吗?”卫小宝走回来坐好,“唉,那个大叔好像要走了,说是回乡过年。”
姜宁听得糊涂,问道:“什么大叔?”
卫小小立即解释,“桥边的茶馆里请了一个大叔,每天都在那儿讲故事,我们这几天都一起去看,虎子、秀秀还有延舟哥哥。”
卫小小说的延舟是一条街上陆家的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就是秀秀,今年十二岁,挺懂事又讨人喜欢的小孩。
因为年纪大一点,其他家小孩都爱跟他一起玩。
“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人家当然要回去了,说不定年后就回来了。”
姜宁把菜摆好,“把碗筷拿出来。”
卫小宝听后,去旁边柜子把碗拿了出来,还有筷子,“那筷子要几双啊?”
“拿你们的就行,我跟你们二哥一起吃。”
“哦,那就是三双。”
卫小宝数出六只筷子,抱着三个碗回到炉子旁。
姜宁听他数数,不禁失笑。
前一阵两人学会了自己的名字,又开始学数字,从一到十。刚开始学那几天,都苦着脸,这两天才好些了。
姜宁待了会儿,等朱红把其他菜端来,这才离开。
走时不忘跟朱红交代,“阿娘,家里自己吃的碗筷,记得和前边食肆的分开啊。”
朱红点头应声,让他快去厨房拿菜,别一会儿凉了。
碗筷分开用是开食肆的时候,姜宁就特地分开的。
倒不是觉得客人有病,而是家里有两个小孩,餐具分开也是为了他们好。
大人身体经得起造,可小孩不一样,哪哪都要脆弱一些。
哪怕碗筷每日都是用开水煮过一回,可再好的消毒手段也毕竟有限,分开用客人放心,他们自己也安心。
姜宁往厨房走,经过房间时,看了眼窗户,而后搓搓手,心道等会再拿一个烤火笼进屋。
-
卫长昀手边放了一摞书,都是这几日看的,还有一叠自己写的文章。
太过专注,以至于姜宁推门进来时,他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是听到盘子放到桌上的动静,又觉得脚边有股凉气飘来,才反应过来。
放下手里的书,卫长昀抬头看过去,微微怔住,“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姜宁转头,“谁说是给你一个人吃的?我不是还得吃吗?”
闻言卫长昀呼出一口气,笑着起身,“怎么不叫我到外面去吃?吃饭要不了多少时间。”
“这一阵你都看书看得要魔怔了,夜里感觉你梦里都是这些策论、大学、中庸的。”
姜宁勾了一下凳子,坐下道:“反正在哪儿吃都一样,快坐下吧。”
卫长昀嗯了声,走到一边擦了手才过来坐下。
“等考完就好了。”
“那算起来,还得小半年呢。”姜宁拿着筷子,“学无止境,哪怕是考中,入朝为官怕是要学的更多。”
“但不必和现在一样。”卫长昀知道姜宁的话是心疼他,“要是落榜,那也能休息一段时间。”
春闱落榜,离下一次乡试还有两年、春闱还有三年。
人的意志再怎么坚定,也不能一直紧绷着。
姜宁点头,“那倒也是。”
日子还长着,日日都早也读晚也读,那才是真的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