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332)

2025-07-26 评论

  “身在皇室,不可能毫无触动。”

  卫长昀掀开被子,把他塞进去,“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一争,有的选择提前出局。”

  一旦出局,那就再也不可能回到棋局内。

  卫长昀灭了等,强行让姜宁酝酿睡意,“眼下,最重要的是这一桩贪污案,希望能在年前解决,也能过个安稳年。”

  姜宁撇嘴,但怕自己受凉,乖乖躺好才问:“所以你觉得,这回的赈灾银粮贪墨案,和上次的舞弊案一样吗?”

  舞弊案是人为推动,那贪墨案呢?

  是不是一样的,有人在推波助澜。

  卫长昀嗯了声,侧身搂着姜宁,在他唇边亲了下,“不管是不是有人煽风点火,但赈灾银两和粮草都被人贪墨,是事实。”

  姜宁明白他所想,“那就查吧,追回一点是一点。”

  这也贪,属实是畜生不如了。

 

 

第247章

  俗话总说多事之秋,然而在姜宁眼里,今冬的金陵也不遑多让,户部侍郎自尽在家中的消息一传开,便犹如巨石入水,水花足有数丈高。

  大理寺与刑部协作查案,衙署内各自派了人一同前往延州查办此案,将所有涉案官员全部押解回京。

  其中与金陵有牵扯的,则是全部收押大理寺牢狱,再由大理寺与刑部同审。

  赈灾贪墨比起舞弊案,更近百姓民生,事关灾民生死,掀起的风波自是更大。

  姜宁在揽月楼内都听见客人讨论好几次,丝毫不怕隔墙有耳,痛斥朝廷里的贪官,拿着饷银不做事,还贪墨百姓的救命钱、救命粮,良心被狗吃了。

  有的人喝了点酒,言辞间更为犀利,直指朝廷不作为,从舞弊案到贪墨案,害了多少人。

  以往讨论政事,多少都有些忌讳。

  然而如今民间都在议论此事,朝廷即便是想要抓,那也抓不完,更别说把人抓了只会引起更大的民怨。

  明德帝因这件事在早朝大发雷霆,因此病倒,已经推了两回早朝。

  “你怎么躲到这里来了?往常不是在下面跟客人闲聊吗?”

  姜宁听到赵秋的声音,见他后面跟着周庚,笑了起来。

  “来酒楼的熟客大多都知道我跟长昀的关系,免不得会打听大理寺办案的事,我只好躲上来了。”

  赵秋一想也是,在这事上撒谎,那还不如不说。

  和周庚一块把饭菜放桌上,木盘里都是姜宁爱吃的菜,还有一碗熬的汤,连卫幼安喝的羊奶都仔细撇过上面的浮沫。

  “表兄,你先吃东西,幼安我给你看着。”周庚走到摇篮旁,在身上重新擦了擦手,这才去逗他。

  姜宁嗯了声,走到桌旁,“后厨这一阵还忙吗?要是还忙不过来,便再请一个人。”

  “用不了那么多人,后厨已经有六个厨子了,算上我七个,放眼金陵,大抵只有太白楼和樊乐楼有这样的后厨。”

  周庚放轻声音,“后厨的事只要上手,就知道怎么上菜最快。”

  “这倒是,做什么事都有巧劲的。”姜宁认同地点头,“不过你身量是不是又长了?过阵子阿娘要去做冬天的衣裳,你记得提醒她重新量尺寸。”

  周庚应声,“晓得了,表兄。”

  姜宁喝了口汤,“秋哥儿,你和子书要是没空的话,把尺寸给我阿娘,让她去布庄的时候,一并做了。”

  “那行啊,就是要麻烦婶婶了。”赵秋倒是不客气,“不过回家前,我和子书打算去买些东西,带回家里去。”

  “谢姐姐要一起回,你们正好互相有个照应,得托你们帮忙带些东西给二爷。”

  姜宁想了想,“东西不多,几本书还有笔墨,再给二爷家里的叔婶都带一份新年礼。”

  “那我们的呢?”赵秋故意开玩笑问:“今年不在一块过年了,新年礼就不给了啊。”

  姜宁瞥他,“年底分的红包还不够啊?不过还真有,但你和子书没有,是给你们爹娘的。”

  赵秋啊了声,瞪圆眼,“你们还真准备了?不用不用。”

  “该给的。”姜宁拿勺子舀着饭,“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你们一并带回去,替我们家带声新年好。”

  其实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但一提到赵秋和王子书回乡,便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再过小半个月,王子书考完试,和赵秋整理下行礼,要不了几日就会启程返乡。

  “还有好一阵呢,你这一说,好像就要分开似的。”赵秋入京也有半年,想到要分开,不由生出几分不舍。

  姜宁看着他笑起来,“可不兴这样的,又不是不见面了,等你们过完上元节回来,正月也才刚过。”

  赵秋点头,“这么一看,分开也不过两月而已。”

  “是是是,揽月楼就在这里不会跑,保证你回来的时候还在。”姜宁换了筷子去夹菜,“这道菜下回用蒜量少一点,抢味了。”

  周庚一怔,面露赧然,“知道了,我下回少放一点。”

  “还有这汤,是不是熬的时间太久,然后又忘记撇去上面的浮沫和油,一旦凉了会腻。”

  姜宁提完意见,“不过小炒肉好吃,千万别用玉米粉裹了再炒,那种做法白瞎我们选那么好的肉。”

  “知道,裹玉米粉看着柔嫩,实际上到嘴里都是不是肉味了。”周庚道:“后厨的人我都交代了,肉要当天的,哪怕晚上的菜备得不够,也不要用玉米粉裹着,为了口感。”

  “冷藏里的肉能放一天,这一阵天冷了,还能放更多。”姜宁擦了擦嘴,把吃完的碗筷收拾好,“但千万别弄成冻肉,口感会差,除非是冷藏间放不下,可以分一部分暂时冻起来,但那部分只能拿去做丸子,不可用来炒、煮。”

  “好,我盯着的。”

  周庚看他吃完,“西街的玉春楼前一阵才为了这事,有客人上门闹过。”

  姜宁哎了声,好奇看他,“我只听说了一些,倒是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给了知情人一些好处封口,传出来的便成了无伤大雅的小事。”

  赵秋在一旁解释,“我们亦是从菜贩和肉贩那儿听了一两句。”

  闻言姜宁更好奇了,能是什么食材,让玉春楼不惜花钱封口。

  难道是肉变质?还是厨子擅自以次充好,比如用鼠肉等,充了猪肉和羊肉。

  想到这,姜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不行不行,这都不是人品的问题,是闹不好要吃出病的。

  玉春楼也不是小馆子,好歹是个大饭馆,怎么连后厨都管不住,出了这种岔子。

  “表兄放心,后厨的事我一直都盯着,大家都一心想在酒楼待着,不可能自断财路。”

  周庚后半句话说得在理,揽月楼不只是开的工钱多,而且每逢过节还发一些过节礼跟红包,比起其他家好太多。

  “玉春楼能出这种岔子,那就说明心术不正的人在那儿都一样。”姜宁蹙眉,走到摇篮旁,“你们在大堂和后厨,提醒下大家,每天收拾东西、存取食材,都一定要亲自检查,不可经别人的手。”

  尤其是送过来的菜和肉,一定要仔细检查。

  姜宁可不想因为这种疏忽,成了可乘之机,毁了揽月楼的名声。

  比起生意兴旺,他更在意酒楼的口碑。

  周庚听姜宁语气严肃,郑重点头,“好,这一阵我都带人盯着。”

  “我也跟谢姐姐说一声,此事大家都上上心,毕竟年关了,免不得有人想趁着年前忙碌生事。”

  赵秋道:“太白楼和樊乐楼这一阵对店里伙计跟厨子都严格不少。”

  “应该的。”姜宁倒觉得他们反应很快,否则出现玉春楼一样的事,可压不下去的。

  越是名声在外,就越要爱惜口碑,一旦塌了,再挽回难如登天。

  三人在议事间里又聊了会儿别的事,等赵秋和周庚出去后,姜宁便哄着卫幼安睡午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茶泡泡机 生子文 田园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