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7)

2025-07-26 评论

  约摸过了一刻,厨房里收拾的卫长昀走出来,见姜宁坐在那儿,像是在等他。

  “你忙完了吧?”姜宁问。

  卫长昀点头,在方桌另一侧坐下。

  “我刚才想了想,还是不赞同你退学。”姜宁生了一张漂亮的脸,不笑时,便生出几分距离感。

  卫长昀一听,到底是少年心性,一下控制不住表情,薄唇抿起,一脸不服,仔细看还有些委屈。

  姜宁挑了挑眉梢,掀起唇角,“你先别急,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暂时退学回家里帮忙,但日后还是得去上学。”

  卫长昀绷紧的肩背一下僵住,愕然道:“什么?”

  “如今你是担心钱和家里弟妹才回来,我理解。”姜宁拿出刚才在堂屋里翻到的一张泛黄的纸,还有一节炭笔,“但你大哥既送你去上学,想必是知道读书是一条好出路,你还上了几年学,总不能连你大哥那点觉悟都没有。”

  他的话刚说完,卫长昀微微低下头,没反驳。

  姜宁接着道:“所以日后家里有余钱了,你就回私塾上课,这样可以吧?”

  “余钱?”

  卫长昀不知道是问,还是惊讶。

  从小到大,卫长昀就没见过家里有余钱。

  父母在时没有,大哥一个人养家时也没有。从春到冬,地里有什么吃什么,有时候还得上山里打些兔子、野鸡才能过完冬天。

  他上学那些钱,全是从一家人牙缝里抠出来的。

  多一个铜板都没有。

  退学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要怎么养活一家四口人。

  得种地,可光种地是不够的,那只能勉强不饿死。他可以帮别人写对联、写信,但对联只有过年才写,信更是少有机会。

  更别说村里还有秀才,能靠读书写字赚钱的事,第一个找不上他。

  姜宁看卫长昀脸上表情,一点点露出茫然,倒不觉好笑,只是有些心疼他们。

  一辈子都长在这里,连赚钱的法子都天生比别人少。

  “有我呢。”

  卫长昀闻言回过神,看向对面坐着的姜宁。

  姜宁脸上带着笑,跟那染着朝露的山茶似的,一直悬着的心,不知怎么就有了着落。

  “不过也得你跟我一起。”姜宁笑弯了一双眼,立即说正事,“咱们先算算家底有多少,知根知底,才能未雨绸缪。”

  卫长昀不平静的心绪,被这句话轻易压下。

  “?”

  姜宁和卫长昀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才把家底理明白了。

  卫大留下的现钱有小半贯,也就是二百来文。

  家里小麦粉、糙米加起来有二十斤,还有玉米面十斤。猪油半罐,盐和糖也是半罐。

  地一共是有三块,都离得不远,加起来两亩多一点,水田不大,只有半亩。

  至于禽类,一只没有,全在办席的时候给炖了。

  姜宁咬了咬下唇,盯着手里那张纸,前一半还是他自己写,后边就交给卫长昀了。

  字迹相去甚远,一个潦草得几乎认不出,一个笔锋有力、字迹清隽。

  卫长昀看了看那字,问:“是有什么没算上?”

  姜宁眉头舒展开,认真道:“先去买些鸡崽吧。”

  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屋子四个人,全都在长身体。养猪是长线作战,现在养是来不及了,但养鸡可以。

  不吃鸡肉,每天来俩鸡蛋也可以营养均衡。

  绝对不是因为没钱买猪仔。

 

 

第5章

  养鸡是最不分时候的,一年四季,只要条件合适都可以养。

  姜宁是行动派,才刚理清楚家里目前的家产,中午用剩下的土豆做了个焖饭,在俩小孩的无限赞美里,领着卫长昀去村里买小鸡崽。

  小河村字面意思就是在一条河旁边的村子,因为在十几里外的上游还有个大河村,所以才叫小河村。

  不算富裕,却风光秀丽,大概是没有经历过工业的污染,连河沟里的水都清澈得很。

  “你知道在谁家可以买?”姜宁一个外村人,对村里不熟,问这话很正常,“买了鸡崽,我还想去再找一点毛辣果。”

  卫长昀身上背了一个竹篓,沉默跟在姜宁身边,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在听姜宁说话。

  姜宁也不在意,接着说:“然后再去挖点土豆。”

  土豆一般是十月到十一月种,来年春天正好赶上第一波土豆成熟。在姜宁老家,大家都喜欢吃新土豆,个头不大,跟鸡蛋差不多,皮都不用削,把泥巴洗干净就能拿来做菜。

  卫长昀一怔,终于主动问:“挖土豆做什么?”

  姜宁见他终于问自己,觉得有趣,故意卖关子道:“自然是……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完他往前迈了两步,走到了卫长昀前头。

  卫长昀看着姜宁的背影,心里生出一丝疑惑。

  他这位大嫂,怎么好像不太一样了?

  今早王栓一家去找姜宁的事,早在村子里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最后他们一家灰溜溜地回来,又有杨二爷邻居目睹,村里大多数人自然偏向了姜宁。

  人家一个新过门的哥儿,虽说是命不好,还克人,但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丈夫死了,自是可怜的。

  再看王栓家,村里就没几户没被招惹过的。

  “宁哥儿这是去做什么?”

  “你家二郎怎么回来了?”

  “哟,你们这是上哪去?到家里坐坐?”

  ……

  旁人可不是对姜宁热情,话是冲着姜宁,眼睛都往卫长昀身上瞟,一个个笑眯眯的。

  “你在村里这么受欢迎啊!”姜宁忍不住感慨,这都快赶上他们学校的校草了。

  就那种成绩还可以,运动天赋高,长得帅的。

  卫长昀神色一僵,没说话。

  姜宁一眼看穿他的尴尬,拍拍他胳膊,“逗你的,就在这家买是吧。”

  卫长昀点头,“这是王三叔家,他家养鸡。”

  养殖户啊。

  那可有钱了,至少是个小康。

  姜宁走上前,朝里喊了声,“三叔、三婶,在家吗?”

  没一会儿,敞着门的堂屋里钻出来一人,布衣挽发,也是个哥儿。

  “宁哥儿?”

  对方疑惑地问了句。

  姜宁对这个世界多一个性别这事儿已经无比适应,虽然他没懂哥儿除了能生、身量纤细一些外,跟男的有什么区别。

  哦,耳垂多了一颗小小的痣。

  “我来买鸡苗。”姜宁没拐弯抹角,“家里的鸡鸭都没了,想着开春暖和一点,好养活一点。”

  王三婶本姓宋,单名一个乔。

  宋乔擦了擦手,走上前,“那进来吧,你自个来圈里挑,正好有一窝是前几天孵出来的,才十天。”

  姜宁一听,答应了声,推开院门进去。

  宋乔这才看到跟在姜宁后面的人,略有些惊讶,看看姜宁,又看看开口叫他的卫长昀。

  这几日并非旬假的日子,卫家二郎怎么回家来了?

  “三婶,你这鸡苗怎么卖啊?”

  宋乔收起疑惑,走到专门养鸡苗的一排笼子边上,“四文钱一只。”

  姜宁算过,一千文是一贯,两文钱差不多是一块。两块一只小鸡崽,倒也不算贵。

  他正要说抓个十来只,就听得旁边宋乔开了口。

  “你家二郎,怎么回来了?”

  姜宁瞥眼站在几步外的卫长昀,皱了皱鼻子,“小孩儿有想法了,犯轴呢。”

  宋乔也不是小河村的人,跟王越是在镇上赶集认识的,嫁过来好些年,生有两个孩子。

  大的正好跟卫长昀在一个私塾上学。

  “那等他自己想明白,你也别说太多,省得他以为你怎么了。”宋乔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劝了一句。

  姜宁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宋乔是小河村里难得跟姜宁能说得了几句话,另一个是赵秋。

  “三婶,我买十只好了,有笼子吗?他那个背篓,一会儿要装别的。”姜宁心里盘算了一会儿,决定要十只就够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茶泡泡机 生子文 田园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