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昀没动,手还搭在碗上,“不过半年罢了。”
“半年也是大,你——”
“宁宁。”
姜宁后半句话倏地卡住,眼睛瞪大,脸颊飞快烫起来,好一会儿说不出话。
明明是再寻常不过的两个字,从卫长昀嘴里说出来,便带上了一些不清不楚的意味。
咬字很轻,语调也不一样。
就像是耳语似的。
朱红从外进来时,瞥见的就是这一幕。
她眉头微微皱起,却又很快舒展开,仿佛没瞧见一样进了屋。
姜宁回过神,心虚般喝完了剩余的姜茶,“阿娘,晚上弄什么吃的?”
“给你做炒豆干。”朱红放下东西,“前几天放在灶边烘着的豆腐块,已经能吃了。”
柴火豆腐干,放在灶台上用余热烤烘,没几天就能脱水成豆干。
口感有嚼劲,翻炒时不会散开,和干辣椒一块炒,饱腹又下饭。
“那把之前晒的蕨菜也泡水炒了吧。”姜宁瞥眼卫长昀,起身,“我去帮你,正好能晾晾头发。”
卫长昀坐在原处,目送他们出去。
等看不见人了,他才收回视线,后知后觉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那一声若是让外人听到,姜宁的名声怕是要生生毁在他手里,比现在还要糟。
-
六月十六,宜嫁娶。
小河村人家不多,一家几口人算起来,也不过一百多口人。
人少喜事一年也办不了几次,这回铁柱娶亲,先不说从哪儿接的媳妇,光是看热闹的就不少。
三十多岁才成家,那可是少见得很。
要么是家里穷得叮当响,要么就是身体或者脑子有问题,讨不了媳妇。
老根爷是个脾气火爆的,年轻时就凶狠,老了也是一身戾气。
连着几个孩子夭折,就活了一个还有缺陷,哪能脾气好得了?成日喝酒,喝了酒在家里骂骂咧咧。
吉时定在了傍晚,一大早的,邻里邻居就去帮忙。
村里办席都这样,没钱请人来置办,就各家帮忙操持着办了。主人家就自己准备食材,管人三顿饭,等办完席再把没用完的食材给分一分,倒是方便。
卫长昀习惯早起,洗漱过后,在房间里温书。
等姜宁起了收拾好,再一起去地里干活。
这一阵天气热了,地里庄稼都长得快,除草、浇水、松土和打虫叶都比之前要频繁。
稻田里也得时不时去看看,里面有鱼苗,得兼顾着喂鱼,还有把长了虫的稻秧拔了。
从地里回来,卫长昀去木棚下边干活,砍竹筒晒着,又修补鸡圈。
姜宁和朱红一起选菜,先把明天去摆摊用到的菜选出来。
吃酒回来就可以着手准备,明天一早才来得及做,不然去到镇上就太晚了。
“红包和油饼拿上了吧?”朱红抻了抻衣袖,又去帮小小理衣服,“宁哥儿,好了吗?”
姜宁在屋里答应了声,过了会儿拿着红包出来,“油饼在厨房灶上。”
“我去拿。”卫长昀放下挽起的袖子,“屋里的门都记得带上。”
姜宁点头,反手带上门,把绳索系上。
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出了门,带上院门时,还特地从里面把院门闩上。
“宁哥哥,新娘子好看吗?”小小牵着姜宁的手,一蹦一跳问:“一会儿可以去看吗?”
姜宁被问住,求救地看了眼朱红。
朱红笑道:“可以去看,不过得等到拜堂后,小孩子进新房里闹,是好寓意,老人家都说是多子多孙多福气。”
被卫长昀牵着的小宝也抬起头,“那有糖吃吗?”
卫长昀捏了下他手指,“卫小宝。”
小宝立即扁嘴,“婶婶都说了,是福气!成亲是要讨糖吃的!”
“办喜事,肯定有糖。”朱红温温柔柔道:“小孩子去讨糖,人家都巴不得。”
姜宁在一旁听着,心想,那成亲结婚的大事,过了上千年,各地习俗虽有差异,但是在传宗接代、多子多孙多福气这件事上,还真是统一啊。
他真想问问,家里是有皇位要继承吗?
非得生。
喜欢孩子愿意生就算了,养不好又养不活的,生了大人小孩都遭罪。
为了要孩子结婚,那就更是本末倒置了。
半炷香的功夫,一家人就到了老根爷家外面。
平时他们都不常在村里走动,加上住得远,早出晚归的,碰到其他人也难。
所以姜宁一直觉得村里人也就那样,比起高中去食堂打饭差远了。
这会儿乌泱泱一群人,院子里摆满了桌席,连路都被占了,还摆到了外面来。
来帮忙的人进进出出,拿着碗、端着菜,夹着饭菜香味的炊烟四起。
姜宁恍然间怔愣起来。
好多人啊。
“哎哟,卫家的来了。”
“找位置坐下吧,这还没开席呢。”
“还真是来吃饭的?也不知道勤快点,早点来帮忙。”
“年轻人这么懒是不得行的,还是要眼里有活。”
姜宁听了几句,懒得搭理,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一点不走心。
闲言碎语这东西,对他的攻击力为零。
没办法,他天生就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
半点气不着。
“宁哥儿,这边!”
赵秋喊了一句,朝姜宁招手。
姜宁听到声音,看过去,“阿娘,我们去那边坐,正好跟秋哥儿他们家一桌。”
朱红看着姜宁,眼里带着心疼和担心。
姜宁冲他笑笑,“日子是自家过的,其他的不必放在心上。”
朱红点头,“嗯。”
小小和小宝等不及,看到王子修和杨修远,撒开大人的手跑过去。
卫长昀走在姜宁和朱红身后,要入座时,姜宁回头看他一眼,他立即会意,点了下头。
他视线往周围扫了眼,很快发现了王邦和王栓父子。
进来时,他们就看到王栓娘在帮忙的人群里,所以王邦父子肯定在。
“看见了就行,别往那边看。”姜宁低声提醒,“一会儿他肯定会凑过来。”
卫长昀“嗯”了声,挪了下凳子。
赵秋好奇地问:“你们在说什么?神神秘秘的。”
姜宁余光扫向那边的王邦,故意左顾右盼地打量了圈,才凑到他旁边。
“钓鱼。”
第64章
鱼是要钓的,酒也是要吃的。
热闹的酒席上,姜宁好奇地八卦起来。
“秋哥儿,你们来得早,见过新娘了吗?”姜宁悄声问:“人是从家里接过来了吧。”
成亲应当是要接亲的,提前接过来,到了吉时再拜堂。
不然这山高路远,卡着时辰接进门肯定不现实,除非离得近。
赵秋抓了一把瓜子,“就瞥见一样,年轻比我还小,但生得是挺好看。”
闻言姜宁一脸惊讶,下意识看向那边招呼客人的老根爷和铁柱叔。
虽然人不可貌相,也不该以外貌和智商去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但老根爷是上哪家说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
更别说,这村里都知道这家里不好相与。
谁家正经人会把自家孩子往这儿嫁?那半点好讨不了,日后全是一槽子烂事。
“不过我有听说,这新娘是……”赵秋顿了顿,又靠近了些,“是家里逼着嫁过来的。”
姜宁微怔,啧啧两声。
这不就是强娶强嫁么?可真行。
刚伸手去抓瓜子,旁边一只手伸来,是一捧剥好的瓜子。
姜宁偏头,对上卫长昀的脸,毫不客气地接过来。
“谢谢。”
卫长昀嘴角微微上扬,“不客气。”
姜宁转回来和赵秋继续八卦,忽地想起来,他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
不一样是被姜大志逼着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