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儿煮好了再把水烧上,去后门叫赵炎和二万吃饭。
租的新院子就在斜对面,喊一声就能听到。
赵炎和二万回来时,把那边的小木桌小矮凳搬了过来,摆在院子里,吃饭正合适。
吃完了饭,天已擦黑,今日刚从家里过来,舟车劳顿,又里外整理了一番,三人累极,索性关了铺子回房歇息。
钱照是开张前三日到的,彼时赵炎和青木儿正在挂招牌幌子。
幌子挂在房檐下边横插的竹竿上,正面写着“铁匠铺”,背面画了一把大锤子,走过路过的人一看便知这里有家铁匠铺。
门口两旁的灯笼上面贴着“打铁”二字,十分醒目。
“赵师傅早,这我来搬吧?”
青木儿听这浑厚的嗓音,好奇转过头,来人高壮长相憨厚,一身褐色短打,肩上挑着扁担,年纪瞧着比赵炎大好几岁。
他初听闻钱照学成回乡,还以为是个跟赵炎差不多年岁的汉子,却没想到比赵炎大这么多。
转念一想,赵炎八年学成打铁,本就天赋异禀,学个十几年才有所成的人才是常态。
“不用,这边弄好了。”赵炎拍了拍手,和青木儿说:“这位是钱照钱师傅,师傅说的帮手。”
青木儿点了点头,喊了声“钱师傅”。
钱照摆了摆手道:“赵小夫郎客气。”
里头二万闻声出来,二人见过后,二万带着钱照去窄巷院子卸行李。
多个人,摆铺子整理铁器就快很多,每一件铁器都扎上了红绳贴上红纸,大件儿甚至挂上红布稠。
青木儿把那红布稠攒成大红花,瞧着十分喜庆。
没过几日,赵有德和周竹带着玲儿湛儿坐马车来凤平县。
玲儿湛儿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三凤镇,县里是头一回来,高兴了一路。
俩孩子精神比周竹赵有德都好,周竹坐了半日牛车,路上颠簸,浑身难受,只有俩孩子团坐在一块儿睡了大半路。
快到时醒了,一瞧凤平县近在眼前,忍不住转头小声说话,言语间全然是对县里的好奇。
“爹爹阿爹,到了!我看到哥哥和哥夫郎了!”玲儿大声道。
“在前面!”湛儿抬手一指,周竹和赵有德远远看去,大热天,茶水摊里其他人都坐得远,只有他俩黏在一块儿,极好辨认。
赵炎和青木儿提前在县路口的茶水摊上等着,天儿热,茶水摊上不仅卖茶,还卖绿豆汤。
两人一碗绿豆汤喝着,看到前方牛车渐进,青木儿连忙起身挥了挥手。
赵炎把碗底一点儿绿豆汤一口喝完,和小夫郎一起去接人。
“师傅,辛苦送到天福客栈。”赵炎和赶牛车的车夫说。
“好嘞!”车夫回道。
“方才在茶水摊买的绿豆汤。”青木儿把四个小竹筒给家里人,“天福客栈在铺子不远,离这儿有些距离,先喝点儿绿豆汤解解渴。”
顶着大太阳赶半日的车,现下一筒绿豆汤喝下去,解渴解热,路上的疲累散去不少。
玲儿湛儿小口喝着绿豆汤,两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不停看向街市上的人。
县里比镇上大得多,人更是多,街边小摊商铺卖什么的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客栈的房间定好了,一会儿放了行李先去吃饭。”赵炎偏过头说。
赵有德点了点头说:“行。”
到了客栈安顿好,一家六口人去隔壁饭馆吃饭,这家饭馆的糖醋鱼深得青木儿喜爱,故而点了一条大的,也叫家里人尝尝鲜。
一顿饭吃完没花多少时间,赵炎去付了钱,便带着家里人去铁匠铺。
铺子虽未正式开张,但门开着,有生意时,二万也会紧着招呼。
二万刚接了两个修缮农具的客人,转头便看到赵家一行人,连忙上前问好,他去过一次赵家,认得赵家的人,还算熟稔,钱照是第一回见,众人一番寒暄。
如今铺子整理得井井有条,该挂上墙的铁器全部挂了上去,这几日砌好的炉子正烧着旺火,钱照已经开始着手打小物件。
虽说赵炎在师傅那处买了不少铁器农具回来,但质量参差不齐,趁着现下单子不多,早早打出一批好的挂上去,这样客人手一摸,耳朵一听便知铁器的质量如何。
“院子在后面,一间房,刚好我和阿炎住。”青木儿带着阿爹和玲儿湛儿进后院,“二万和钱师傅住另一个新院子,就在后面窄巷里,不远。”
周竹四下看了看,笑道:“这儿虽然没有家里大,不过看着也挺敞亮,那菜是新种的吧?”
“对,家里带来的菜籽都种上去了,阿炎弄了一排新的菜地,吃饭的人多,一排菜地不够。”青木儿说。
看完了后院,又回到铺子里,一众人在里头转悠,外边路过的人一看,以为这家生意极好,抬头一看是铁匠铺,想起家里要修缮的农具,脚步一转,进去询问了价格。
跟客人介绍铁器什么的赵有德和周竹都不懂,但他们看着二万和青木儿接待那么多客人,自然而然地也跟着一块儿招呼。
东行街无论什么时候都热闹,各家商铺传出的声音比别的街市大许多。
铁匠铺正式开张那日,尤其热闹。
赵有德天不亮就从客栈来铺子后院杀鸡,开张吉日得杀鸡上香祭拜财神爷和太上老君,供桌摆上供果,鞭炮一挂,齐活儿!
鞭炮还没点呢,铺子周围就停了一圈人,喜庆事儿大家都爱看。
鞭炮劈里啪啦一响,铁匠铺开张了!
围着的众人不约而同鼓起掌,彷佛这铺子是自家开的一般,各个乐呵呵。
赵炎偏过头看了一眼小夫郎,小夫郎眼眸里的笑意如烈日般耀眼,整个人洋溢着无尽喜悦。
“木儿,开张了。”
喧哗吵嚷中,这一声轻叹准确落入青木儿耳里,他转过头,眉眼弯弯地看着身旁的汉子,今日大吉,铺子里每个人头上都戴着喜庆的簪花。
这汉子头上也不例外,一朵火红的簪花簪在这高大汉子的发髻上,红红火火。
“真好,阿炎,我好开心。”青木儿的眉眼轻轻笑开,“每一日每一日都好开心。”
赵炎看着小夫郎应了一声,唇边带着化不开的浓浓笑意。
铁匠铺不同于别的商铺,吃食店肉铺粮铺为了吸引客人,头几天会搞些便宜价,铁器农具的价格低不了太多,铺子一开,全然不像别的商铺新开张那般挤得脚不沾地。
不过吉利日子,来问问价的人也很多,大家都想趁着刚开张的这日下个单,能少几文就少几文。
而且,打铁器,竟然送簪花?
铁器怎的还跟簪花配一起了?这还是头一回见,当真是稀奇啊!
“大红的簪花戴头上,沾沾喜气嘛不是!”
“瞧着还挺有意思啊!”
“伙计,你家可能打这么大的门环不?我想要雕虎头上去,可会雕?”
“自然可以,铺子的师傅手艺都好。”二万笑回:“您瞧瞧墙上挂的这一对如何?”
这人去看了一眼,又摸又敲,回道:“这确实不错啊,摸着挺重,这毛发刻得好极了!”
这一对是赵炎在师傅那边学艺时雕的,一直被师傅留着,要不是听说赵炎开铺子了,还不想给他带走呢。
“好好!就冲这重量,铁定不会差,我家来一对虎头门环,掌柜的记一下。”
青木儿笑应道:“好,您何时要?可要送上门去?铺子方圆五里均可送上门。”
“巧了,我家还正好在五里内,既如此我也懒得跑,您一个月内送到东二巷李宅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