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可以想象,一旦此事功成,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一国,再加上,卫城互市,给军中将士多发银钱的事情,实习授官的提出……一桩桩一件件,主少国疑对顾丛嘉的障碍将不复存在——如此优秀,主少也没事,朝臣命长,他们可以多多保养,陪秦王一起长大嘛。
陈王有心想反对,但此事人人都可提反对意见,唯独陈王不可以,因为顾丛嘉此事是为他解决麻烦,他若反对,那就是不知好歹了,不仅是他,他这一系,在此事上都不能出言反对。
陈王憋气,不再说话了。
而其他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下子,赵王和魏王的眸色就有些变化了。
头一次这么默契的看向陈王,那是一种在看拖后腿的废物的眼神。
陈王继续憋气,此事他不好说。
赵王和魏王对视一眼,赵王默默垂下了头,现下工部左侍郎贪墨的问题还没解决,尸体那事他还是最大嫌疑人,现在不宜和备受圣宠的顾丛嘉硬碰硬,而且此事到底是为了大周,反驳的理由也不好说,一个疏忽,就可能被认为是通敌叛国——这种利大周弊他国的提议你不同意,你站哪头的?
魏王:一个个的,都是废物!
显然,魏王没有想起来,陈王和赵王现在的不好发言都是他算计至此的。
见此,魏王只能给了朝中一个官员一个眼神。
被魏王下达了命令的官员脑子疯狂转动,想啊想,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出列。
“陛下,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一国,臣认为秦王殿下此计甚妙……”
“你如果认为甚妙,你就不会站出来了。”
那官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顾丛嘉打断,开口怼,他又不是眼瞎,尤其猜到魏王做的那些事后,他就提起万分的注意在魏王身上,当然看到了魏王和这官员的眉眼官司。
官员被这么一打断,卡了一下。
而后,还是很坚强的继续开口:“只是,臣有一疑虑,此计的关键在于大公主娶璃国王子和我大周将士的威慑,当然,有陛下如此重军的英主在,我大周将士必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只是,大公主先前的亲事……这要是被璃国知道,会不会有些不妥?”
好嘛,关键点二,大公主和大周将士,大周将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慑力自然是顶级的,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大公主,大公主亲事告吹的原因谁不知道……
固然,顾丛嘉可以反驳说换人,但是,一来,换一个人,大周就不是很能理直气壮的出兵威慑,让其强行进入璃国的政权,毕竟,那可是大周的公主,当然尊贵,大周为了她,是能做出一些事情的,换了一个官员或者权贵之女,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而且,他这计划提出就因为其他人的一个质疑而换人,其他人都该考虑一下是不是他秦王太软弱了。
二来,这计策就是因为大公主争取想到的,顾丛嘉信奉承诺,既然已经和大公主达成共识了,再背刺人家不太好,还有,这官员算哪根葱,也能让顾丛嘉改弦易辙。
三来……
顾丛嘉想到大公主说的那些话,他笑容灿烂:“你对皇姊的亲事有意见,不如让皇姊亲自同你说。”
“毕竟,这是她本人的婚事,她最有资格说了不是吗?”
“秦王殿下,这是明德殿,大公主身为女子,怎可……”
“有何不可,本宫不仅是女子,将来还会是璃国的王,你难道就是这么对待外邦的王的吗?”
大公主衣着华贵,声音自远处传来,从模糊变得清晰,直到走到那官员面前,问道。
那官员嘴巴动了几下,却没说出个一二三来,一个是大公主的出现过于突然,另一个是,秦王前脚刚说大公主后脚就上大殿了……这其中,陛下定然是同意的。
见人畏畏缩缩,大公主冷哼了一声,没办法,现在就是很有底气,非常爽。
在大周当个公主,尊贵,但是她绝对不会有底气这么说话,但,当她成为璃国的王,除了昭武帝和秦王不能怼,她可以不用再忍任何一个人。
事实上,现在,她已经能够有这样的底气了。
大公主同昭武帝请安,得到平身之后,她转头,目视那名官员,环视整个大殿,声音清晰明了*:“本宫前几任未婚夫命薄,娶不起本宫,这并不是本宫的问题,实际上,本宫也想问,本宫的前未婚夫们怎么这么命薄,是不是家中当官的干得不好,老祖宗看不下去不庇佑后辈了?”
“至于你说的,璃国知道会不会不妥,有什么不妥的,本宫命格尊贵,自然是能顺顺利利娶亲的。”
娶亲二字,大公主咬重了音,保证所有人都能听出区别。
一时间,明德殿鸦雀无声。
第121章
大公主的话着实歹毒,大公主的几个前未婚夫家里都有做官的长辈,此刻,在明德殿上,有几个朝臣面色难看。
本来,家中子侄英年早逝就够令人伤心的了,结果,大公主现在还直接插刀——你们家中的子侄命薄~
且,这还不是最歹毒的,最歹毒的是,大公主说的那一句,“本宫的前未婚夫们怎么这么命薄,是不是因为家中当官的干得不好以致于老祖宗不庇佑后代?”
一下子就质疑他们这些人这官怕是做的有问题,以致于老祖宗都看不下去了?
固然,大公主口说无凭,但,谁说流言不可杀人?
一下子,那几个朝臣冷汗就下来了,砰的一下跪着了,声音很响,听着就很疼,“请陛下明鉴。”
大公主看着他们,心里冷笑,刀不是割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讲道理,她也很无辜的好吧,男方她最多就见了两面,然后定亲,谁知道他们就死了……结果,就被传她克夫,传的名头那么响,她就不信这背后没有这几家的助推。
好歹她也是公主,而且当时背后还有苏氏。
……她能理解他们家中子侄死了的背痛,但这也不是他们传她克夫的理由,那些年传入耳的流言蜚语,今日算是给他们一个浅浅的回报了。
昭武帝没说什么,抬手示意他们起身。
这几个,心惊胆颤的退回了原位,但心还提着,因为陛下没有说我相信你们,或者是批评大公主,只是让他们不必跪着……
想到这,他们就很恼恨,但他们已然不能对大公主说什么了,从大公主要“娶”璃国王子开始,大公主成为璃国的王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她所说,她命格尊贵,“娶”亲,绝对压得住璃国王子。
而这件事,朝臣根本无法反驳,大公主是陛下的长女,他们能反驳说大公主的命格不尊贵,压不住璃国王子吗?
若是这样说了,打的不是大公主的脸,而是陛下的脸!
毕竟,璃国依附大周,大周天然就在璃国之上。
而且,看陛下和秦王的样子,陛下没什么反应,而秦王,看着大公主满脸笑意。
顾丛嘉看着大公主,眼中满是赞赏,是,就要这样,顾丛嘉力挺大公主,自然不是只是因为大公主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大公主她有争的心气和愿意去学争的能力的决心。
换一个贵女,不一定能达成顾丛嘉的目的,但大公主可以,依仗大周的威势,她一定会想尽办法,拿到璃国的权利。
进而达到顾丛嘉所设想的,不费一兵一卒占领璃国的金矿——待大公主掌权,璃国金矿的百分之八十都会给予大周。
最开始弹劾这件事的官员动了动嘴,却没说出什么,秦王的提议,可行性很大,关键也是他提的那两个,一个是若是大周的军队威慑力,另一个是大公主此前的亲事……可,大周军队的震慑,那是陛下亲征灭赫塔尔打出来的威名,怎么可能会有问题,陛下还在,这个不可能拿出来讲。
而大公主,她亲自反驳,顺带还嘲讽质疑了她前未婚夫们的家族和其官位,再加上,她后面说的“命贵,娶璃国王子”,这更无从反驳了。
魏王显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事实上,顾丛嘉提出的东西一般能反驳的理由很少,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顾丛嘉反扣上种种罪名,再加上还有昭武帝的态度,到现在为止,秦王的提议还没有不通过的。